特麗薩

特麗薩

在授獎儀式上,特里薩嬤嬤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 1901年8月27日,特里薩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 兩年後,在特里薩的一再堅持下,梵蒂岡終於同意她脫離洛雷托修女會。

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薩,以表彰她“ 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在授獎儀式上,特里薩嬤嬤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在晚禱後,她對記者說:“貪婪 --對權力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對名譽的貪婪,這是當今世界實現和平的最大障礙。”獲獎後,特里薩嬤嬤賣掉了獎章,連同 1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病患者,沒有給自己留下一美分。如今,她的名字已經飛越千山萬水,傳遍整個世界。她以獻身慈善事業的至誠,直面困苦的精神,贏得億萬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被人們尊為“善良與光明的化身”。
1901年8月27日,特里薩出生於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她的父親是個雜貨商,家境並不富足,但父慈母愛,手足親睦,她在溫馨的家庭生活中成長起來。7歲時她進入一所公立學校讀書,不久就皈依了天主教。善良博愛的天性使她對慈善事業著迷。她回憶說:“在12歲時,我就意識到我有一個使命,就是去幫助窮人。我想做一名傳教士。”
18歲那年,特里薩加入洛雷托修女會。這是一個屬於印度加爾各答大主教管轄的修女團體。1928年,這個組織安排她到加爾各答的聖瑪麗教會學校教書。1946年,特里薩乘火車前往印度東北部山區大吉嶺。沿途那些貧瘠的村莊,那些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窮人使她震驚。她“仿佛聽到了一個聲音在對她呼喊:‘為窮人中最窮的人服務吧!’”她決心離開與世隔絕的教會學校,去幫助社會上那些饑寒交迫的人們。
兩年後,在特里薩的一再堅持下,梵蒂岡終於同意她脫離洛雷托修女會。她在印度的美國醫療傳教修女會進行了三個月的快速醫療訓練後,隻身進入貧民區。她用僅有的一點積蓄創辦了一所露天學校,專門收留失學的流浪兒童。1950年,特里薩創辦了印度愛德修女會,並為它制訂了教規:凡教會成員都要立下貧窮、貞潔和服從的誓約。她解釋說:“要愛窮人,了解窮人,我們自己也必須是窮人。”這個慈善機構所有的藥品都是捐贈的,並無償提供給貧病交加的窮人。如今,這個機構已國際化:3500名修女管理著115個國家的543個收容所、孤兒院和愛滋病中心。
1952年,特里薩在一座印度廟的旁邊建起了“垂死貧民收容所”,以讓那些可憐的人在彌留之際能享受一下人間的溫暖。這一舉動惹惱了寺廟的和尚,他們聚集在收容所外,揚言要殺死特里薩嬤嬤。特里薩用身體擋住大門,大聲地說:“你們要殺就殺死我吧,讓這些垂死的病人平靜地去死吧!”說完,她雙手合十,雙眼緊閉。她無所畏懼的精神震懾了鬧事者,和尚們終於沒趣地走了。至80年代末,大約有3萬名身患不治之症又無家可歸的窮人在收容所里度過了他們最後的日子。當記者問到挽救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時,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因為這與她的人生觀格格不入。
此後,特里薩開始考慮收治麻風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羅六世在印度訪問期間接見了特里薩,並將自己的一輛高級轎車送給她。特里薩後來將這部車賣掉,用拍賣所得為麻風病人建了一幢樓房,並培訓了一些護理人員,使這裡成了加爾各答唯一的麻風病中心。特里薩的事業得到政府的支持,1962年印度航空公司遵照甘地的指示,免費向她提供各條航線的機票,鐵路亦如此。儘管特里薩聲譽鵲起,但她總是對記者說,她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她喜歡說,為一個目的去工作就是幸福。
1982年11月,正當黎巴嫩戰火紛飛之際,特里薩卻乘機抵達貝魯特,協助被擊毀的依拉斯美亞醫院救出了37名弱智及傷殘兒童。1985年,她帶領28名修女前往受災的衣索比亞,夜以繼日地幫助醫務人員料理病人。1985年下半年,愛滋病像野火一樣在歐美蔓延,人們陷入恐怖之中。特里薩前往紐約,宣傳愛滋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並協助醫務人員護理病人。
特里薩嬤嬤曾於1985年1月應中國天主教愛國委員會的邀請訪問中國。正值滴水成凍的寒冬季節,這位聞名世界的女性卻只穿了一身白衣,外套一件深藍色的破舊毛衣,腳穿一雙半舊的涼鞋。樸素的裝束使在場的中國人深受感動,中國天主教愛國委員會主席宗懷德主教立刻派人購買了禦寒衣,分送給特里薩和她的助手。主教還告訴她,中國的慈善事業都由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特里薩滿意地說:“中國給我的印象很好。”
1997年9月5日,特里薩嬤嬤因心臟病發作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終年96歲。
特里薩每天都要接見眾多的來訪者,每年大約收到5000萬美元的捐款
特里薩接見來訪者
在有的教會學校中,她的照片同耶穌和甘地的照片並排掛在一起
1979年在奧斯陸接受諾貝爾和平獎,她拒絕參加會後的晚宴,
認為世界上還有許多在忍受貧苦,參加這樣奢華的晚宴是不應該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