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獨行[成語]

特立獨行[成語]
特立獨行[成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行;行為。也泛指特殊的,與眾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潔,不同流俗。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拼音

tè lì dú xíng

近義

獨善其身

反義

隨波逐流

解釋

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潔,品德高尚。

詳解

含義

特立獨行:特:獨特,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立:立身。

中性詞

另解

特,朴特,牛父也。——《說文解字》

朴,木皮也。——《說文解字》

獨,犬相得而斗也。羊為群,犬為獨也。——《說文解字   》

獨,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因此,特的含義是“年齡很大的老樹皮牛”,意即,很老,獨的含義是“獨是單獨行動,不合群”。

引申:也泛指特殊的,與眾不同的。

成語典故

出處

《(小戴)禮記儒行第四十一》原文——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 特立有如此者。

漢朝鄭玄注、唐朝孔穎達疏《禮記正義 卷五十九 儒行第四十一》中,對上述原文,孔穎達解釋為——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 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示例

士之~,適於義而已。(唐·韓愈《伯夷頌》)

詞語辨析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信道篤(全心全意)而自知明者也。

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了不起);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彼獨非聖人(指周武王)而自是如此!----夫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亘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韓愈《伯夷頌》節錄)

二者區別

與眾不同:和別人不一樣,異,獨具一格

特立獨行:獨來獨往,怪,我行我素,獨樹一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