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利益原則

物質利益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在社會主義的生產和經營中,實行統籌兼顧,實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三者結合,使每個經濟單位和勞動者從自身物質利益上關心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物質利益原則

正文

社會主義經濟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在社會主義的生產和經營中,實行統籌兼顧,實現國家利益、集體(企業)利益、個人利益三者結合,使每個經濟單位和勞動者從自身物質利益上關心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物質利益的特點 人們從事社會生產,是為了他們的物質利益。任何一種社會生產關係,都要表現為一定的物質利益關係。在階級社會,人們所從事的階級鬥爭和其他社會活動,都是為了維護他們本階級的物質利益。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下,物質利益有不同的社會內容,它表現出特殊的社會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特點。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物質利益表現為協同勞動者的共同利益,而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對抗社會,物質利益卻表現為少數剝削者的私利,廣大勞動者則是在政治上備遭壓迫,在經濟上受盡剝削。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物質利益關係,其特點表現為:①勞動者的利益。社會主義制度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它消滅了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從而也消滅了階級社會中那種以占有廣大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為內容的剝削者的利益關係。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是勞動者的利益,一切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從事勞動,共同創造社會財富和由此獲得他們的物質利益。②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社會主義生產是以滿足人民的物質與文化需要為目的,全體社會成員都成為共同分享物質利益的主體。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分配關係(包括按勞分配關係與用於滿足共同需要的社會基金的共同分配關係),決定了隨著社會生產不斷發展,社會產品不斷豐富,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將歸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分享,實現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③不存在對抗性的物質利益關係。社會主義物質利益是以社會主義勞動為基礎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生產資料公有制保證了全體社會成員能夠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生產與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分配中得到越來越多的物質利益。社會主義還存在工人和農民、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和利益的矛盾,還存在作為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與經營者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局部利益的差別與矛盾。但是,他們之間沒有根本利益的對立,不需要也不允許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物質利益的表現 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主要包括國家、集體(企業)、個人三個方面:
國家利益 在物質利益關係中,國家的利益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社會主義國家是全體勞動人民的代表,採取國家所有制形式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國家通過組織與建立全民所有制企業,有計畫地管理和指導國民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科學和其他公共事業,來保證持續的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和逐步提高全體勞動人民的福利。國家為履行和發揮它的組織與管理經濟的職能而直接掌握的物資與資金便構成了國家的物質利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家利益體現著擺脫了人對人的剝削的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它是集體(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基礎和前提,是高於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最根本的社會主義利益。
集體(企業)利益 社會主義物質利益關係中的重要環節。在中國,集體物質利益表現為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物質利益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物質利益:①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物質利益是由現階段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特點所決定的,它體現於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行的全面經濟核算制的關係中。在這種經營管理形式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企業是具有經濟責任、物質利益和經營自主權的相對獨立的經濟組織與經營單位。企業藉助於利潤留成或稅後利潤,以建立自有基金,並將其中一部分用於發放獎金和增加職工的福利。那些管理健全、經濟效果大的企業,既能給國家上繳更多的稅金和利潤,又能增大留給自己的利潤和增加本企業職工的收入。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物質利益,體現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一致。保證全民所有制企業有其自身的物質利益,是最充分地調動企業和廣大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增強企業活力的必要條件。②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物質利益,表現在自負盈虧的集體經濟單位的自主的生產和對自身勞動成果的占有。這是集體經濟組織中職工的個人利益的源泉,是集體經濟能夠在生產經營中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與充沛的活力的條件。
個人利益 社會主義物質利益關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個人利益主要體現於對生活消費品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關係中,使那些付出勞動量大、對社會貢獻多的勞動者能夠有更多的所得和享有更多的物質利益。社會主義的個人利益包含在國家利益和集體企業利益之中。要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做到在社會生產不斷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的基礎上,使勞動者的收入逐步增長,他們的個人利益得到越來越充分的滿足。切實保證勞動者的個人物質利益,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和促進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重要條件。
貫徹物質利益原則的方法 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但是它們之間還存在利益的差別與矛盾。因此,社會主義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就是實行統籌兼顧,正確調節和處理好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實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正確結合,是最充分地調動生產單位的首創精神和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的最主要的途徑。
在中國,貫徹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必須處理好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一方面,要加強與完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和建立嚴格的財經制度,保證集體(企業)利益服從國家利益。企業要服從國家的計畫管理和按照規定上繳稅利,要反對各種損害國家利益的本位主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視和維護生產單位的局部利益,對於全民所有制經濟單位,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有效地實現責、權、利相結合,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要正確處理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切實保證企業局部利益同企業經營成果的好壞緊密聯繫起來。對於集體所有制單位要切實尊重與維護生產資料的集體所有制和實行自負盈虧,使企業成為獨立生產與經營的經濟實體,採取恰當的計畫管理方式,通過制訂正確的稅收政策、價格政策等來指導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活動,有效地維護集體單位的利益。
貫徹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還必須處理好集體(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切實保證職工的勞動報酬與他們提供給社會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相一致,反對平均主義。要把生產者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經營成果聯繫起來,通過建立完善的工資制度、獎金制度和企業福利制度,使經營成果好、經濟效益大的企業中的職工能夠得到更多一些的收入和更好一些的福利,在工資差距上要體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是保證勞動者從個人物質利益上關心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的必要前提。
貫徹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與加強對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除了要依靠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關心而外,還必須依靠勞動者的覺悟。人民民眾在不斷提高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促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要把在經濟工作中貫徹物質利益原則和加強對全體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處理好社會主義的物質利益關係,最充分地調動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保證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持續地高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