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美學

內容介紹《物象美學:自然的再發現》內容簡介:物象美學是20世紀美學邏輯進程的必然結果。 物象美學正是在這種時代和學術背景下被提出,它試圖在對傳統人本主義和自然主度的雙重還原中為當代美學確立新的根基。 於此,物象美學所要昭示的,就是喚起人們對物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在平等對話中尋托雙方重新結盟的可能。

內容介紹

《物象美學:自然的再發現》內容簡介:物象美學是20世紀美學邏輯進程的必然結果。19世紀末,尼采關於上帝之死的宣諭,標誌著神本主義美學的最後消亡,並預示著絕對主體主義或人本主義將成為20世紀西方美學的重要話題。20世紀中期,法國思想家福柯進一步提出了“人之死”的哲學命題。這一方面意味著人本主義因其強烈的人類自我中心傾向而走向了盡頭,另一方面也為重建人與自然的新型審美關係提供了契機。物象美學正是在這種時代和學術背景下被提出,它試圖在對傳統人本主義和自然主度的雙重還原中為當代美學確立新的根基。
西方美學自黑格爾、謝林以來,基本上已中上了對自然美作任何系統的研究。許多職業美學研究者相信,與其去為諸如一個日落景象的美尋找原因,還不如去研究一隻奶罐的造型。但《物象美學:自然的再發現》認為,在經歷了20世紀美學領域粗暴的取消主義和狹隘的惟藝術傾向之後,人與對象世界的關係問題依然是美學的核心問題,對自然的關注依然是美學獲得哲學尊嚴的心要保證。但必須看到,傳統的自然美是沒有獨立品格的,它的價值僅在於成功充當過承載人的某種神性或人性品質的工具。於此,在美學領域儘量廓清人學的迷霧,讓對象呈現它自身,對重新發現自然美就顯得十分重要;承認自然作為生命存在的獨立性,肯定自然美是自然本身的生命樣態之美,就應成為重構人與自然新型審美關係的起點。
在當代,工業化的浪潮已使原生態的自然離我們越來越遠,人的征服自然的衝動更使所謂的審美實踐體現出超強的破壞性。於此,物象美學所要昭示的,就是喚起人們對物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在平等對話中尋托雙方重新結盟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