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距重慶市區約270公里,距利川市城區約34公里,到石柱縣黃水集鎮約29公里,冷水鎮政府約1.5公里,交通十分快捷。牡羊塘村年平均氣溫10℃,最低氣溫零下8℃,最高氣溫27℃,是避暑納涼、休閒養生的好地方。該村以土家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彝族混居地,其歷史文化遺蹟豐富,巴鹽古道村邊而過,都亭山上留有巴蔓子將軍墓。都亭山下有一人工高山湖泊,源於龍洞灣,是八百里清江的發源地。村內有一百個酷似羊的小山包形成丘陵,故稱牡羊塘。東邊七曜山(又稱七藥山、齊岳山)下有一大溶洞——檀香洞(又名譚仙洞),人稱七曜迷宮。全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其產業多元化,目前有黃連、蔬菜、馬鈴薯、烤菸等優勢產業,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名由來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名稱的由來,至今流傳著幾個傳說。雖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牡羊塘的名稱來歷確實與羊有關,即有一百頭羊。筆者現將小時聽到的傳說故事和此次回鄉收集到的傳說故事一一例舉如下:

傳說一:

遠古時,有一仙人在重慶冷水菜籽壩種出來的菜籽總是被牡羊塘另一仙人養的100隻羊吃個精光,兩者成仇以分水嶺為界:南面就名叫菜籽壩,北面以當時的一口塘和一百隻羊命名叫牡羊塘。後來兩者被百羊仙人戰勝,種菜籽的仙人從此再不也敢種菜籽了,百隻羊死後形成一百個小山包,分別座落在分水嶺以北的壩上。後人將這傳說各修了一條街,四川那邊叫“菜籽壩街”,湖北這邊叫“百羊塘街”,可是菜籽壩街的人怎么也要到百羊塘街趕場,而菜籽壩街時間長了無人趕集就不存在了。

傳說二: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

相傳廩君蠻巴人繁衍並向外拓展的時代,牡羊塘是一個爛草壩子,裡面養有一百隻羊。當時的菜子壩(石柱縣冷水鎮河源高速出口地帶)種了很多菜子,這一百隻羊經常性跑到菜子壩偷吃,都因發現得早未釀成大禍。但有一天,由於羊的主人大意,這一百隻羊又跑到了菜子壩,吃光了所有的菜子。種菜子的人發現時已晚,就找到看羊的主人要求賠償,而羊的主人因賠不起而推脫,於是雙方爭執不下,就找到廩君請求解決。廩君見此情況,就說:“羊吃菜子,是羊的錯;你是羊的主人,經常放羊吃人家的菜子,是你的錯,罰你今後不準再養羊為害地方,菜子壩的菜子恢復原樣!……”說完,手一揮,這一百隻羊就定在了這一大片爛草壩中,變成了一百個小山包;而菜子壩的菜子,也在廩君揮手之中恢復了以前的模樣。自此以後,就留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百羊吃菜子,牡羊塘趕場興旺,菜子壩趕不起來。(根據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和此次聽到的綜合而成)

傳說三:

給筆者帶路的村民 給筆者帶路的村民

在七曜山還不存在的時候,都亭山腳下有一大戶人家,有一個孤苦無依的窮人女孩子在他家裡放羊。一天,羊在外面吃了別人的菜籽,富人就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不給她飯吃,還要把她趕出去。一連好幾天過去了,女孩還是默默的在他家放羊。富人覺得奇怪:這女孩幾天不給飯吃,沒得房屋住,居然若無其事!他決定一探究竟。等到夜深人靜,他悄悄起床去看。這一看讓他大吃一驚,只見女孩正躺在堂屋角落睡著了。時值寒冬天氣,她衣裳破爛,卻一點也不顯冷。富人看了看沒理會,回去睡覺了。不知又過了多日,她見女孩不吃不喝還是沒什麼事,就更為奇怪!於是天剛黑他就悄悄跟蹤女孩。只見女孩關好了羊,又倦縮在堂屋角落。到了夜半隻見堂屋紅光一閃,地上升起來一對龍角,把小女孩輕輕托起。富人頓起歹意,想把龍角霸占為己有,於是拿起一把斧頭向龍角砍去。轟的一聲,天搖地動,黑風暴雨,旋即大作;轟轟隆隆,地下不斷上升,像一條長龍翻滾。過了若干年人們才看到富人的羊子變成了石頭,那是牡羊堂。富人被拋向天空,落下來砸出一個大坑,坑又被雨水灌滿,形成了一個池子。那水終年不乾,而且又黑,人們便叫它黑天池。至於那菜籽一塊吧,還是叫菜籽壩。富人家的房子不見了,只見水不斷的湧出來,大夥叫它龍洞。只是那條幹龍年年上升,形成了大山,就是現在的七曜山(齊岳山)。(源自李高德講述《龍洞的傳說》)。

基本情況

牡羊塘村境內有集鎮(北緯N30°10′3.07″ 東經E108°33′44.63″,海拔:1534.40米)一處,集鎮距重慶邊界不足一公里,居民600多人,商店、飲料業及其它商業戶(含外來經營戶)近200餘家,是湖北利川與重慶石柱的視窗集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商業地理開發優勢。

全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其產業多元化,目前有黃連、蔬菜、馬鈴薯、烤菸等優勢產業,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

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2000畝,其中耕地面積4000餘畝,平均海拔1400米。境內有集鎮(北緯N30°10′3.07″ 東經E108°33′44.63″,海拔:1534.40米)一處,集鎮距重慶邊界不足一公里,居民600多人,商店、飲料業及其它商業戶(含外來經營戶)近200餘家,是湖北利川與重慶石柱的視窗集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商業地理開發優勢。

牡羊塘村地處汪營鎮西北角,利川至重慶石柱公路橫貫其中,8個小組全通公路。在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建有文化站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餘人,在校學生約600人。

人口與民族

本村居民618戶,2618人,外出務工人數約占勞動力的13.20%。以土家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彝族等混居地。

經濟概況

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文化站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餘人,在校學生約600人。

地理環境

(一)地理位置

牡羊塘村位於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汪營鎮七曜山(又名七藥山、齊岳山)西山腳下,G50滬渝高速路渝鄂交界的牡羊塘收費站就在集鎮後200米處,距重慶市石柱縣冷水鎮G50滬渝高速路河源出口約2.5公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017鄉道從中而過,石白路的終點。

(二)地理環境

牡羊塘村屬鄂西褶皺山原與喀斯特地形相交地帶,東北面是七矅山(白虎山),西北面是都亭山(即青龍山),東西山脈由西南偏東傾北延伸,形成兩山夾一槽的長槽地形。牡羊塘村東鄰石門坎村、高筍塘村,南至分水嶺與重慶市石柱縣冷水鎮河源村接壤,西靠冷水鎮八龍村,北連團合村。

村東北是七矅山喀斯特地形,山高坡陡,土壤較薄,水源缺少,石灰石多裸露地面。七曜山下的檀香洞,人稱七曜迷宮。西北面的都亭山,土層較厚,斜坡較平緩。在都亭山下有一人工高山湖泊,源於龍洞灣,是八百里清江的發源地。兩山之間有一百個酷似百羊的小山包形成丘陵,故稱牡羊塘。

(三)氣候條件

1、氣溫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

牡羊塘村系中亞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低,主要特點是春季升溫快而氣候多變,夏初多陰雨,夏末秋初多伏旱,秋季多綿雨低溫,冬季多霜雪較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2℃以下。全年以一月最冷,平均氣溫0.9℃左右;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1.7℃左右。牡羊塘年平均氣溫11.7℃左右。氣候的變化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大,三四月多寒潮,五六月的連綿陰雨和七八月的伏旱,常由氣溫造成暴雨,冰雹、大風和九十月的低溫、霜凍等,是農業生產的不利因素。

2、降水量

牡羊塘村屬鄂西山原區,雨量充沛,雲霧多,光照不足,夏季多暴雨,秋季多綿雨。年平均降水量為1372.6毫米,由於季節分配不均,夏秋季節(4至9月)的雨量占全年百分之八十五。每年入冬(10月)開始降雪,常有大雪封山。

3、日照

年平均日照時數1315.7小時,占全年的15%。最多為七八月,日照總時數為434.1小時,占全年的5%。最少為秋、冬、春季,日照總時數為985.4小時,占全年的11.2%。

4、無霜期

由於雲霧多,日照偏少,無霜期較短;初霜期一般開始時間是十月二十日左右,終霜期為四月二十左右,無霜期180至185天左右。

(四)水文

發源於都亭山龍洞灣下的泉水是八百里清江的源頭,集鎮東北面七曜山下的老龍洞、檀香洞北邊的馬槽洞流出的泉水也匯入清江中。傳說是廩君蠻巴人繁衍並向外開拓之發祥地。“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

牡羊塘水庫 牡羊塘水庫

名清江”。根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注》記載:“施州清江縣水,一名鹽水,源出縣西部都亭山”;據《湖北通志》引酈道元《水經注》載:“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從源頭至檀香洞明流2.4千米,入檀香洞伏流6千米至龍洞溝湧出。據清同治年間《利川縣誌·疆域》載:清江“源出齊岳山,下大魚泉、小魚泉、龍洞溝。”光緒年間《利川縣誌·山水志》載:“清江水,源出縣西一百四十里小山,即都亭山,東流入檀香洞,又伏流四十里,過七藥山,東出為龍洞溝河。檀香洞,在檀香岩下,一名老龍洞,其西為牡羊塘。土人以粗糠投洞中,流至龍洞溝始出。”可知都亭山 “龍洞灣”泉水為清江源頭,龍洞溝位於汪營鎮牡羊塘街側的廟嶺(小山名)東坡腰上,與重慶石柱縣交界,海拔為1540米,一塊突兀的大石峰上刻著“清江源”三字,地處北緯30°13′,東經108°37′,源頭為五眼泉水,清冽甘甜,淙淙奔流至山下匯成小溪後,流淌過牡羊塘街邊,至檀香洞形成暗河,20世紀70年代在清江源下修建了牡羊塘水庫。牡羊塘水庫位於百羊塘街側300米,水源采至清江雌源頭,水質十分優良,甘甜可口,四季水量幾乎相同,水庫面積10.97公頃,景觀十分美色。

(五)山脈

牡羊塘村所在的山脈有七曜山和都亭山,網路百科都有記載,現摘錄簡抄於此。

1 、七曜山

山地處中國重慶東南部,湖北省恩施的利川市西部,綿延千里。山頂基本平齊,獨有黑大包、勘金大包、羅家大包、鄧家大包、萬家大包、大包、彭家大包等七個山包一翅兒擺開,儼如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照耀。因此,古人叫它為七曜山(後人訛傳為齊岳山)。後人據此設定了七處關隘。山上曾設有七處關隘,明末李自成餘部夔東十三家首領劉太倉等在山上立營,堅守九年之久;後來白蓮教也曾經藉助天險,大敗清軍;1934年紅三方面軍也曾在此安營紮寨,多次打敗前來圍剿的敵軍。

七曜山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由西南向東北綿延,莽莽蒼蒼。這裡夏季綠草茵茵、牛羊成群

七曜山 七曜山

,有南方人難得一見的草原風光;冬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又是一派北國風光。七曜山古名極多,傳說明朝時採藥道人采百草煉長生不老之丹,采遍天下名山,所需幾味主藥終不齊備,後來,他無意中來到齊岳大山,發現他所需的幾味主藥,這裡幾乎遍山都是。因此,人們俗稱此山為齊藥山。

七曜山橫亘在鄂渝邊關,綿延高聳,恰似一壁巍峨的城牆,成為古時荊楚、巴蜀間的一大屏障和鄂渝交通的軍事要地,故有“萬里城牆”之美譽。清江源頭自都亭山湧出後,就是經過齊岳山的一大段山腹中的暗河伏流,而成一眼潺然成韻的山泉,匯眾流納百川而成清江。

當地人說,清江的水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在齊岳山西麓清江源頭的入山口廟灣,當地農民曾倒一背簍穀殼入暗河,五天后自龍洞溝洞口流出,山中伏流,到底有多長,實不得而知。

由於齊岳山地勢較高,石灰岩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一些暗流組成了一座居高臨下的網狀水庫,也被稱為“注水的蜂窩煤”、“地質災害百科全書”。如此,齊岳山保護著清江的汩汩流出,從而成就了清江畫廊的傳奇。(摘自2009年12月4日文/王峰 黃瑩 編輯/於翔漢《清江探源:龍船調的故鄉》等)。

七曜山上多為平緩坡地,且土層深厚。七曜山自然風景區可利用的草場6667萬頃,其中人工草場面積已達2660多公頃,且大部分實行了工程圍欄和生物圍欄。這裡草場無垠,雲海蒼茫,風景美麗,設有多個跑馬場和野營村、燒烤園、休閒山莊、賓館等,是消夏避暑的旅遊勝地。該景區距利川市僅30公里,距萬州港80公里,318國道從景區穿過,區內公路縱橫,交通十分便利。七曜山是利川境內最大的山脈,被譽為利川的"萬里長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1911.5m,是消暑納涼,休閒娛樂的理想之地。草場面積30餘萬畝,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天然高山牧場。季白雪皚皚、玉樹瓊枝,又是一派北國風光,是度假避暑休閒的理想之地。

2、都亭山

都亭山 都亭山

都亭山位於利川西部,七曜山中部牡羊塘東偏北,距利川城39公里,山體呈西南東北走向,自縣城西南鄂渝邊陲石門坎入境,至謀道下磁寨包梁新碗廠出境,長55公里,寬3—4公里,主峰洪山海拔1741.5米。都亭山是清江、磨刀溪、建南河的發源地,此山歷為名地,輕光緒《利川縣誌》稱:“巴國將軍蔓子自刎,葬其身於都亭山”,傳說在今牡羊塘古墳陵至磨刀溪軟耳箐(雕上丫口)一帶。

都亭山一帶文化積澱深厚,不僅有南浦村、南浦雄關、蘇馬盪、齊岳山,而且還有船頭寨、魚木寨、女兒寨、人頭寨、石桶寨、馬頭大寨、馬頭小寨等眾多山寨,它是土家山寨的中心。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章懷太子註:“施州清江縣水,一名鹽水,源出清江縣西都亭山。”《通典》:“清江縣有都亭山,夷水所出。”可見,清江源頭在都亭山的說法在唐朝就形成,後世考察都亭山位置亦以此為據。

《隋書·地理志》:“清江郡統縣五:一曰鹽水,一曰清江。”清江郡註:“後周置亭州,大業初改為庸州。”《方輿勝覽》:“亭州以都亭山得名。” 由於清江源於利川,因此清代以來皆以為亭州在利川。光緒《利川縣誌》首倡其說,余意以為:“亭州以都亭山得名……”雖然舉了不少理由,但實質是為了印證“清江源於利川”。

在歷史上,都亭山發生了兩次大型的戰爭,一是石達開激戰都亭山,一是劉伯承激戰都亭山。

(1)石達開激戰都亭山

牡羊塘與都亭山 牡羊塘與都亭山

《地理志 .關隘》: 軟耳箐(都亭山)。“在縣大江南磨刀溪(今謀道)南五里,交湖北利川界,與湖北七曜山對峙,亦楚蜀往來道隘口,厰濶(闊)防堵不易,銅鑼關雖天險易守,然在軟耳內入軟耳則他道可繞,由龍駒壩北渡江。故縣大江南防堵以軟耳為最,同治元年春,粵逆石達開陷鹹來利川,武生陳第掄統帶市郭里團勇堵軟耳銅鑼打杵各隘,石逆走石柱,二年秋,石逆後隊李富獻回竄鹹來,軍功陳詒榮帶勇堵此,冬十月,知縣張琴建關卡,石壁高兩丈有奇,厚半之,橫亘山埡,八丈有奇,上設瞧樓,下置關門,營房七間,更關駐紮,民團地於旁兩山。” 劉伯承激戰都亭山

《川中名將——劉伯承》:在東戰場,1923年3月1日,楊森部師長唐式遵在前面鋒軍隊,從鄂西利川翻越齊岳山、軟耳箐(都亭山)等險要的關口,偷襲萬縣。在川鄂交界的卡門(都亭山南浦雄關)一帶戍守的討賊軍喻培棣的第一師麻木輕視敵人,被仇敵打了個措手不及,一路向西敗退。3月4日拂曉,劉伯承率第二混成旅第一路趕來聲援,與仇敵在磨刀溪(近謀道鎮)一帶激戰,晝夜槍聲不斷。連敵軍批示官唐式遵也驚呼“戰爭劇烈較前倍甚”。劉伯承數度社團軍隊反撲,因敵據險苦守,始終未能患上手。於是撤退到長嶺崗作攻勢守勢,籌辦調解部署再行攻擊。劉伯承在磨刀溪苦戰時,不料後方發生了意外的變化,駐紮防守忠縣的楊春芳旅譁變,暗中偷襲萬縣,威嚇到駐萬縣城內的第二混成旅旅部及直屬隊的安全。劉伯承獲悉這一訊息,立即決議回援。(六)土壤岩石

1 、土壤

漲水龍洞 漲水龍洞

牡羊塘村土壤屬“山地黃棕壤”,土壤代號:0911,為奧陶、寒武、三系灰、頁岩、白雲岩、母質,土壤較厚,質地重壤至粘土,顏色暗棕、黃棕、中層黃沙土,土種為PH5.0,有機質3.2%,無銨酸反應。

2 、岩石屬石灰層,其石堅硬易碎,可加工碎石,石灰之用,是製造水泥的原料之一。

(七)資源

1 、礦藏

(1)煤:境內七矅山系的七矅山煤田,分布原煤層產於二迭系梁山組地層中,為無煙煤,適宜於製造水泥,制蜂窩煤等生活用煤。

(2)石灰石:境內石灰岩石分布在七矅山脈,儲量豐富,有效成分含量較高,現開採用於鍛石灰,打碎石。石灰石是製造水泥、電石、玻璃的原料之一。

檀香洞路口 檀香洞路口

2 、生物 1 )動物:境內山原山帶,草木叢生,適宜於鳥獸棲息和牲畜放牧,現有動物分野獸類:豺狼、野豬、狐狸、刺蝟、獐、鹿、土豬、花鼻、貂、猞猁、狸鼠、黃鼬、汞獺、竹牛、野兔等;家畜有牛、馬、豬、羊、犬、兔、貓等;飛禽類:啄木鳥、山雞、野雞、畫眉、老鷹、貓頭鷹、鷺鷥、錦雞、秧雞、斑鳩、喜鵲、烏鴉、鴿、麻雀、白鶴等;侯鳥有燕子、杜鵑、布穀等;家禽有:雞、鴨、鵝等;水產魚類:螃蠏、青蛙、螺螄、蝦、石蛙等,爬行類:蛇類、蛤蟆、蚯蚓、昆蟲、蠍牛等。

2 )植物:樹木類,水杉、松、杉、柏、銀杏、漆、青槓、板栗、麻柳、厚朴、洋槐、柏柳、椿尖及各種雜木和果樹。

竹子類:斑竹、水竹、金竹、白夾竹、油竹、箭竹、刺竹等;花類:牡丹、菊花、牽牛、芍藥、色花、夢花、苕花、齊盤花、茺荑花、杜鵑花、海棠花、紫金花等;

農作物類:水稻、玉米、各種豆類、薯類、麥類、高粱及各種蔬菜;

藥材類:冷水的藥材品種繁多,有黃連、天麻、貝母、黨參、白朮、當歸、大黃、牛夕、紫碗、扁豆、續斷等。其中以黃連,杜仲、黃柏、厚朴、山茱萸居多。

草類:各種野草、浮萍、青苔和人工種植的白三葉、黑墨草。

檀香洞 檀香洞

3 )溶洞“檀香洞”:是牡羊塘村最大的溶洞,裡面洞穴無數,且星落棋布,互相聯通,素有“七曜迷宮”之稱,具有很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傳說洞內是歷史戰爭軍工基地,近期又是剿匪的戰場,從左洞穴的石堵可以分析,石堵有兩個射擊口,證明那是近代歷史鬥爭的卡門之一。在進入南北大洞位置有一風洞,名叫鬼門關,有上萬件鬥爭兵器證明那是古代歷史鬥爭的卡門之一。

“李子洞”與檀香洞相距約1.5公里,雖沒有檀香洞大,但也充滿著神奇故事。“李子洞”位於檀香洞北邊的都亭山下,與檀香洞一樣,都在牡羊塘通往利川的公路邊。

4 )草場

牡羊塘村草場十分寬闊,只要爬上七曜山頂,你將看到一望無涯的草場,其風景美麗迷人,起伏的小丘就象蒙古包,使你陶醉在大草原的寬曠與幽靜之中。那成群的牛羊,如畫一般,美極了。在草場以外,又有飛機灑播的馬尾松,是人們棲息玩耍的好地方;還有那毛竹點綴其中,不僅增添了觀賞的價值,也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可口的菜餚。

(七)自然災害

牡羊塘村由暴雨、乾旱、寒潮、低溫、冰雹等災害性的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水、旱災,其次是風、雹災。

該村水災較為頻繁,如遇上五、六月的“取手乾”(插秧後天干)或伏旱遇久,才能造成災害。風、雹災害也時常發生,多隨山脈走向而移動。

風景名勝

以檀香洞為中心,可建立包括雌清江源、巴蔓子歷史英雄傳奇、巴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鹿角石、牡羊觀光、民俗體驗區。主要功能有:入口服務區、停車場、住宿、餐飲、星級廁所、洞穴生態景面、洞穴高級會議中心、洞穴探險、洞穴水上樂園、洞穴暗河遊船、雌清江源、新農村建設等。主要景點有:

清江源:雌清江源距離檀香洞3.12km,泉水清如人工礦泉水,清冽甘甜,現已被人們全部飲用和庫用。此水源從十分相像動物雌性器官中不斷流出,呈瀑布跌落8米,淙淙奔流至山下匯成小溪流至檀香洞內,穿過七曜山匯集在龍洞。

馬槽洞 馬槽洞

檀香洞:檀香洞是本景區最大的洞穴,洞內奇觀神秘,洞穴平整高大,洞道長多,空氣十分良好;有歷史大型兵工廠、歷史戰爭遺址、河流、峽谷、“鬼門關”、“虎門關”、“龍門關”傳說遺址,是一個即旅遊享樂、體閒避暑的最好去處,又是服務項目的最佳選擇。

巴蔓子英雄傳奇:傳說巴蔓子英雄忠心為國於此殉國,表明了民族英雄的為國精神,從古代流傳至今,英雄的身軀永垂不朽,在都亭山紀念著周之季世的歷史英雄。

牡羊觀景:牡羊塘的傳說是一百隻羊與重慶冷水的菜籽壩兩個地名的一瓜葛糾紛,兩地名的傳說有一仙人在菜籽壩種出來的菜籽總是被牡羊塘這一仙人的就被100隻羊吃個精光,兩者成仇以分水嶺為界,南面就名叫菜籽壩,北面以當時的一口塘和一百隻羊名叫牡羊塘。後來兩者被百羊仙人戰勝,種菜籽的仙人從此再不也敢種菜籽了,百隻羊死後形成一百個小山包,分別座落在分水嶺以北的壩上。

民俗生活體驗:建入口服務區,開設土家特色餐飲及茶樓,建設風格為土家吊腳樓風格,以土家族生活習俗的參與式體驗,為旅客提供包括土家民歌、舞蹈、手工藝製作、餐飲、服飾、住宿等全方位的愉悅體驗。除此之外,還有李子洞、鹿角石、金家朝、曾家朝、貓兒山。李子洞在都亭山下,山清水秀,空氣宜人。而龍角石、金家朝、曾家朝、貓兒山都位於集鎮東部的七曜山上,風景秀麗,清爽無比。

鹿角石南端 鹿角石南端

總之,牡羊塘村建立以檀香洞為中心的清江源旅遊境區一,與清江洞、天池、老龍洞及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的“蓴菜觀光園、雲中花都、白天池滑雪場”、國家級黃水森林公園、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油草河漂流區、七曜山自然風景區渾然一體,是避暑旅遊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