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牡驪黃

牝牡驪黃

成語,“牝牡驪黃”喻指不是反映事物本質的表面現象。宋· 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 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憫其不自容於世。有關人叫九方皋,曾和我一起拿著扁擔挑繩打柴,他識別天下好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請您接見他。” 秦穆公便派人去牽回來,牽馬人回來說:“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牡而驪”)。”伯樂嘆了一聲說:“像 九方皋相馬,看到的是馬的內在素質而不是外表怎么樣。”等馬牽來之後, 秦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馬。

基本信息

解釋

牝牡驪黃牝牡驪黃

​牝,雌性的禽獸,和"牡"相對。 驪,黑色;黃指黃色。這裡的牝、牡、驪、黃都是指禽獸的外在特徵。原意是指馬的好壞不在於雌雄、黑色或黃色。也就是說不能只根據外表或現象來決定事物的本質。後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

出處

宋· 陳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獨略其 牝牡驪黃而友其人,關其休戚,憫其不自容於世。”

古代善相馬的 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 秦穆公訪求駿馬。三月後於沙丘求得之。穆公問為何馬,回答說是“牡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於是責備 伯樂。 伯樂喟然嘆息說:“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意思是說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這正是他善於相馬的證明。等到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 見《列子·說符》。

按 九方皋,《 淮南子·道應訓》、《呂氏春秋·觀表》等作“ 九方堙”、“ 九方歅”。

【原文】:

秦穆公謂 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 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 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悅),召 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 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 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列子·說符第八》) 註: 九方皋(gāo)

【譯】: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很大年紀了,您的後代里可有派去尋找好馬的嗎?”伯樂答道:“一般的良馬是可以從 外形容貌筋骨上看出來的。天下難得的好馬上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這樣的馬跑起來飛一樣的快,塵土不揚,不留足跡。我的子侄都是些才能低下的人,可以告訴他們識別一般的良馬,不能告訴他們識別天下難得好馬的方法。有關人叫九方皋,曾和我一起拿著扁擔挑繩打柴,他識別天下好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請您接見他。”九方皋三個月後回來說,良馬已經找到了。 秦穆公便問他:“是什麼樣的馬?”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牝而黃”)。” 秦穆公便派人去牽回來,牽馬人回來說:“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牡而驪”)。” 秦穆公很不高興,責備 伯樂說:“先生推薦的人怎么這樣啊,連雌雄黑黃都不分!”伯樂嘆了一聲說:“像 九方皋相馬,看到的是馬的內在素質而不是外表怎么樣。他看到了馬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那些次要的地方。像九方皋這樣相馬,才能真正得到寶馬良駒呀。”等馬牽來之後, 秦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馬。由此可見,觀察事物要注重本質,而不應在乎其表面現象。後世便以“ 牝牡驪黃”來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

注釋

①秦穆公,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名任好,五霸之一。伯樂,姓孫,名陽。古代著名相馬專家。

②子姓,子孫。

③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馬可以從形體外表、筋肉骨架上觀察出來。形,指形體。容,指狀貌。“形容筋骨相”是名詞性並列短語作動詞“相”的狀語。

④天下之馬,天下最好的馬(即千里馬)。

⑤絕塵弭轍:絕塵:腳不沾塵土,不著地。弭,mǐ,消除,停止。弭轍,沒有足跡。轍,此指蹄印。不沾塵土,不留下足跡,形容馬奔跑得很快。

⑥與共,一起。擔纆(mò)薪菜——挑擔打柴。 纆,繩索,用於捆物。擔纆,挑擔子運送貨物。 菜,通采。薪菜,打柴草。

⑦九方皋,人名,複姓九方,或作九方歅,九方堙。

⑧見,使動,使謁見。

⑨反,“返”之古字

⑩牝(pìn),雌性的鳥獸。與“牡”相對。

⑪牡(mǔ),雄性的鳥獸。驪(lí),純黑色的馬。

⑫說,同“悅”,高興。

⑬敗矣,壞了、糟了。

⑭色物,毛色。物,雜色牛。

⑮喟(kuì)然,嘆氣的樣子。太息,長嘆。

⑯一至於此乎,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一,副詞,竟然。

⑰是,這。乃,正是,就是。千萬句:比我強千萬倍還不止的原因。

⑱天機,天賦之靈性。

⑲忘,忽視,忽略。

⑳包含著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

寓意

看問題要抓住事物本質,不能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示例

明·李贄《雜說》:“ 追風逐電之足,決不在於~之間。”

語本 《列子·說符》:“穆公曰:‘ 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