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是由分體科分體屬和東畢屬吸蟲寄生於牛腸系膜靜脈所引起的寄生蟲病。二者均屬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其中可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分體吸蟲病,流行於我國南方十三省市,而我地區流行的東畢吸蟲病,主要危害牛羊等反芻獸,對人只引起尾蚴性皮炎。

血吸蟲病是由分體科分體屬和東畢屬吸蟲寄生於牛腸系膜靜脈所引起的寄生蟲病。二者均屬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其中可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分體吸蟲病,流行於我國南方十三省市,而我地區流行的東畢吸蟲病,主要危害牛羊等反芻獸,對人只引起尾蚴性皮炎。

病原

病原為分體科東畢屬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程氏東畢吸蟲、彭氏東畢吸蟲、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變種。四種蟲體形態大同小異,均呈線型,乳白色,雌蟲暗褐色,雌雄異體,但合抱在一起。雄蟲較短粗,雌蟲較細長。其中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雄蟲平均體長4.47毫米,體表光骨,平均體寬0.39毫米,雌蟲體長平均4.83毫米,平均體寬0.095毫米。有兩個不甚發達的口吸盤或腹吸盤。蟲卵長橢圓形,無色,無卵蓋,大小為72-74×22-26微米。
 

生活史

東畢吸蟲的發育需要一個中間宿主—淡水螺
蟲卵破腸壁組織破肝臟結節→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毛蚴鑽入→淡水螺體內經母細胞、子胞蚴→尾蚴逸出螺體→水中鑽入→牛四肢皮膚隨血流→腸系膜血管發育→成蟲產卵→卵→[腸系膜的靜脈肝臟形成結節] →蟲卵
整個生活史大約需要3-4個月左右時間,感染和流行的季節在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我地區的帶蟲感染現象比較普遍,遇到雨水大的年份容易造成爆發。以往的病例一條牛最多感染過3萬條血吸蟲,危害十分嚴重。
 

致病作用與症狀

尾蚴的移行造成一系列組織損傷,成蟲及其產的卵既可機械性的破壞腸壁、腸靜脈,還可阻塞肝門靜脈;同時產生的毒素加劇了整個病理性損害。症狀為腹瀉或血便、貧血、水腫、消瘦等。急性病例可能有體溫升高,並常能造成大批死亡,慢性病例主要發生惡病質後死亡。本病還能引起人的尾蚴性皮炎,俗稱“臭水疙瘩”。
 

診斷

根據症狀、流行病學情況,糞便檢出蟲卵或糞便孵化法孵出毛蚴即可確診。

防治

本病的防治方法有消滅中間宿主-淡水螺,糞便堆積發酵,輪場放牧等方法。但在當前的條件下,藥物的防治仍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在多雨的年份和低洼易澇地區,可考慮定期或治療性驅蟲。定期驅蟲的時間最好為10-11月份。所用藥物為:
①吡喹酮:按30毫克/千克體重,一次口服。
②硝硫氰胺(7505),按2-3毫克/千克體重口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