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虱

牛虱

牛虱是牛冬春常發的體外寄生蟲。幼蟲和成蟲在牛體表吸血,導致牛貧血或營養不良,造成牛騷動不安,從而嚴重影響牛的生長發育和健康。

簡介

牛虱是牛冬春常發的體外寄生蟲病。幼蟲和成蟲在牛體表吸血,導致牛貧血或營養不良,造成牛騷動不安,從而嚴重影響牛的生長發育和健康。

牛虱 牛虱

牛的虱病是由於血虱、牛管虱、牛顎虱以及牛毛虱寄生在牛的體表,吸食血液及毛、皮屑引起的。前三種為吸血虱,後一種為食毛虱。其中吸血虱較為常見,危害也較重。牛虱一般以冬春季節多發,靠接觸傳染。

病原

各種牛虱形態大同小異,腹背扁平,呈灰白色或灰黑色,有的稍大,有的稍小,體長約1—5毫米。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個刺吸式口器,眼睛已退化;胸分三節,長有三對足,一對氣門;腹部較大,分11節。卵長橢圓形,黃白色,大小0.8-1.0×0.3毫米。

生活史

虱的生活史為不全變態,發育包括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終生都在宿主身上度過。從卵發育到成蟲的一個生活史為30-40天(血虱),每年能繁殖6-15代。雌虱一生能產50-80個卵,產完卵後死亡;雄虱於交配後死亡。離開畜主後可存活1-10天。虱子都有其特定的宿主,牛虱到其它動物身上很快死亡。

致病作用與症狀:

虱子的致病作用一是吸血引起皮膚發癢,不安,啃咬或到處擦癢,搔擾患畜,影響採食和休息;二是大量吸血,一隻虱子每天可吸取0.3-0.6毫升血,數量多時,可造成患畜的極度貧血消瘦,甚至死亡。

診斷

診斷比較容易,見到患畜搔癢症狀,並發現其體表寄生的虱子或卵,即可確診。

預防可用上述兩種藥定期滅虱,同時注意畜舍衛生,引進新畜時,須先滅虱再合群。

1、百部100g,燒酒100g,將百部浸泡與燒酒中,待24小時後,用藥酒塗擦患部。

2、取菸葉100g,加熱水1000g浸泡,待溫後塗擦患部。

3、取生豬油100g、生薑100g,將生豬油剁爛,生薑先切碎後再搗爛,然後把生豬油和生薑混合併搗成泥狀,在傍晚時分均勻地塗在有牛虱生長的部位,一般只需1-2次,牛虱就會全部被消滅,還能將牛虱卵基本消滅。

4、敵百蟲1份,加水100份,溶解後噴在牛身上,每隔5-6天噴一次,可防牛虱。

5、用煤油9份,鹽1份,將鹽放入煤油中,待鹽溶化後塗抹患部,每隔半月塗抹一次。

6、取生菜油100g,用乾淨的棉球蘸油塗抹於牛體,每天一次,連用3-4次。也可用棉球蘸棉籽油、香油或煤油塗擦患部。

7、取草木灰適量,放入鐵鍋中炒熱後,均勻地撒在牛身上,趁熱用雙手揉搓,使草木灰接觸牛的皮膚和牛虱。一般經1-2次治療,即可將牛虱消滅。

8、取鮮豬肥膘1塊,放在火上烤熱,塗擦牛虱隱蔽處。

治療

1、3/萬-5/萬濃度胺丙畏水溶液,體表噴霧。

2、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系列藥物,按有效成份0.2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或注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