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腱子

牛腱子

牛的四蹄上段的部位肉經精細分割後,一種為帶骨牛腱子,其外觀呈長圓錐形狀,另一種為去骨牛腱子,其外觀呈長圓錐形狀。每塊平均重量為2.5-3.5kg。肉質紅色,肉中含筋,呈紅白鑲嵌。牛腱子做法指導: 1. 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牛腱子知識介紹: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牛腱子補充信息 1. 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乾或有風乾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

基本信息

說明

牛的四蹄上段的部位肉經精細分割後,一種為帶骨牛腱子,其外觀呈長圓錐形狀,另一種為去骨牛腱子,其外觀呈長

牛腱子牛腱子

圓錐形狀。每塊平均重量為2.5-3.5kg。肉質紅色,肉中含筋,呈紅白鑲嵌。

醬牛腱子的做法

【菜名】 醬牛腱子

【菜系】 家常菜譜

牛腱子牛腱子

【主料】 牛肉

【做法】 鹵

【味型】 鹹鮮

【成菜】 冷盤

原料

蔥段20克,薑片15克。滿漢全席滷菜調料1袋/ 3克。

做法

牛腱子牛腱子

1、將牛腱子肉切成大塊,放入清水中浸泡洗淨。

2、鍋內放入清水4000克,放入牛腱子,逐漸加熱燒沸,燙透撈出。

3、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加入所有調味料和香料包,燒開後煮10分鐘,再將燙好的牛腱子放入鍋內,用小火醬至酥爛即成。

材料替換

原料可用驢肉、兔肉替換,稱為醬驢肉,醬兔肉。

口味變化

調料中增加豆瓣辣醬,稱為辣香牛腱子。

與牛腱子相關菜品

一 茄汁牛肉湯

牛腱子牛腱子

做法:

1、牛腱入滾水中燙後切成大塊,番茄入滾水中川燙過取出剝去外皮切塊。

2、鍋中注入水5碗及牛腱塊、番茄塊、蔥段、薑片,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燜煮約一小時後,加胡蘿蔔、鹽、味素、料酒繼續燜煮約半個鐘頭,撒上蔥末即可。

特點:湯鮮甜,有營養。

二 香蒜牛肉

材料:

牛腱1個、蔥1根,姜2片,青蒜1根,蒜末半大匙。

調味料:

1、鹵湯1鍋;

2、滷汁4大匙,醬油半大匙,糖1茶匙,香油1大匙。

做法:

1、牛腱先氽燙去除血水,再用清水加蔥、姜煮40分鐘,熟軟時撈出;

2、放入鹵湯內鹵20分鐘,然後關火,浸泡至湯汁稍收乾時撈出,再改刀切片;

牛腱子牛腱子

3、青蒜切絲,用清水浸泡10分鐘再撈出、瀝乾,放入牛肉內;

4、將調味料(2)與蒜末調勻,淋在牛肉上,拌勻後盛入盤內。

(3)拌花腱

原料

熟牛腱250克,黃瓜25克,冬筍25克,醬油、醋、芥末(發好的)、味素、料酒、香油各適量。

製法

1.將牛腱子切絲;黃瓜洗淨切絲;冬筍切絲後用開水燙透撈出,用涼水過涼,瀝乾水待用。

2.把切好的各料裝盤,用各種調料對好的汁澆上即成。

特點

清淡爽口,別有風味。

還有很多牛腱子有關的菜在此只介紹名字不強調做法了。

沙鍋腱子湯無花果牛肉湯紫河車牛腱湯 冬筍牛腱肉 片段預告腱 牛腱北芪黨參湯 黃豆燉牛肉 白滷牛肉 熗苦瓜 紅燒牛肉麵 滷牛肉 燒牛腩 豆苗炒牛肉絲 牛腱土豆煲 紅棗蘿蔔牛腱湯

營養知識

牛腱子知識介紹: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腱子肉即前後腿肉。前腿肉稱前腱,後腿肉稱後腱,筋肉相同呈花形。適於燉、燜、醬等。

牛腱子營養分析: 1. 牛肉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2. 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 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牛腱子補充信息 1. 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乾或有風乾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2. 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櫃保存。

3. 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

牛腱子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

2. 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3. 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牛腱子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

牛腱子做法指導: 1. 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

2. 用啤酒來燉煮鍵子肉,可使肉質變得柔嫩,同時啤酒花的苦味也可消除肉類的腥味。

3. 清燉牛肉能較好地保存營養成分。

4. 牛肉煮濃汁喝可治因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腹瀉。

5. 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塗上一層芥末,第二天用冷水沖洗乾淨後下鍋煮,煮時再放點酒、醋,這樣處理之後老牛肉容易煮爛,而且肉質變嫩,色佳味美,香氣撲鼻。

6. 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裡蕻,肉味鮮美。

7. 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結締組織又較多,應橫切,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

8. 牛肉受風吹後易變黑,進而變質,因此要注意保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