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寨鄉

牛寨鄉

牛寨鄉位於鹽津縣境東部,地處東徑104°14'48"~104°27'5",北緯28°4'23"~28°11'45"之間。距縣城18公里,東南與四川省筠連縣廉溪,塘壩鄉接壤,西南與鹽井鎮連,北鄰興隆、落雁鄉。境內最高為東大山,海拔1376米;最低點龍茶村黃葛樹,海拔420米,多數地區海拔在700—1000米之間。鄉政府駐地牛皮寨海拔1044米。年平均氣溫15°C,6—8月均溫22.3°C,年降雨量1015.5mm,無霜期247天,年日照961.8小時。境內主要溪流有倉房河、岩洞口溝、岩方溝、杉木溝、四方碑、毛稗溝6條。其中倉房河徑流量最大,流經落雁鄉保隆、共和村在灘頭注入關河。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進鄉道路進鄉道路

牛寨鄉轄牛寨、萬和、敦厚、牛塘、河口、新華、龍茶7個村民委員會,175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8351戶,33037人,其中農業人口7667戶32219人。占總人97.5%,少數民族325人,占0.98%,全鄉以漢族為主占99.02%,住著彝、苗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六個村委會。

全鄉總面積157.6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0137畝,其中水田6435畝,旱地33702畝,有林地100664.15畝,其中天然林47642.81畝,森林覆蓋率達42.6%,有經濟林4750畝。經濟作物種植柑桔、茶葉、梨、花生等為主,糧食作物種植以水稻、玉米、大豆、紅苕、馬鈴薯為主。畜牧業養殖以豬、雞、牛、鴨為主。全鄉有中學1所,幼稚園1所,國小13所,中國小教職工154人,中國小在校學生7619人,衛生院1所,衛生室9所,全鄉現有機關幹部48人。

歷史文化

(圖)真武小道 真武小道

牛寨歷史悠久,以盛產牛皮製做刀鞘而得名。大約建於明末時期,曾經有過的青石板路、貞節牌坊、青瓦木房、龍燈舞獅、牛耕馬蹄等,是古老民族千百年來的生活縮影和寫照,大部分尚存。

牛寨文化底蘊綿遠深厚,歷史悠久,境內保護文物有李藍義軍在牛寨擴充軍力後,拜旗起義地真武山、真武廟,真武廟始建於嘉慶三十八年,經過歷代的整修和完善,現已成為牛寨的一大勝地和休閒的好去處。有清道光川蜀提督,皇清誥授鎮威將軍何君佐,皇清浩封一品夫人羅氏夫婦雙棺妥園形墓:有皇清授封振威將軍何贊臣夫婦雙棺墓,國民黨陸軍少將劉柏君墓,位於敦厚村與鹽井鎮交界處清同治二年所建石拱橋,有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楨楠林等景觀和記載。

基層組織

(圖)黨員學習黨員學習

加強黨的建設。一是狠抓黨員幹部的學習,建立規範的學習機制,以提高班子領導的政治業務和政策水平,更好地把握時代的脈時。二是狠抓班子成員和鄉村幹部的思想、紀律和作風建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三是堅持澡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規範領導的個人行為,全面實行民主決策。四是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嚴肅黨的紀律。五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六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積極引導致富能手,優秀青年加入黨的組織。七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搞好村級換屆工作,努力實現村幹部交叉任職和支書主任“一肩挑”。八是認真實施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接受民眾監督,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增強四種意識。一是發展意識。二是開拓創新意識。三是科技意識。四是市場經濟意識。五是大局意識。

抓好黨的作風建設。一是抓住核心問題,就是始終時刻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二是抓住重點,切實解決好乾部的作風、學風問題。三是領導樹表帥,身體力行,率先重范。

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34個,其中有七個村黨總支。共有黨員111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有14人,女性黨員有183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75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159人,六十歲以上的有162人,全鄉團委一個。團總支7個,團支部21個,團員人數611人。

資源產業

(圖)牛寨鄉牛寨鄉

打造黃瓜、佛手瓜奶奶菜等特色產業,組織成立了以爛田壩村民小組為中心的蔬菜園區和龍洞灣佛手瓜專業合作社,探索“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增加了蔬菜產值,2007年全鄉蔬菜產值達736萬元。以烏骨雞、豬、黃牛為主的畜牧產業基地逐步形成,通過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2007年全鄉畜牧產值2736萬元,同比2006年增長15.9%。全鄉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煙煤、石灰石、鉛鋅礦。無煙煤主要分布在萬和、龍茶、牛塘、河口四個村委會;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萬和、牛塘、新華三個村委會;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敦厚、新華兩個村委會。新華村白岩洞、龍茶石筍避暑休閒風景區極具開發價值。

突出以黃瓜蔬菜為龍頭,林茶建設為屏障的種植業,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深化,牛寨的黃瓜蔬菜和苦丁茶越來越得到外界的認同和肯定。我鄉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肥沃的土地,適宜蔬菜和苦丁茶的種植,以黃瓜為龍頭的種植業正在農村悄然興起,成為近年來的新興產業,年套種黃瓜15000餘畝,產量達500多萬斤,製作乾乳黃瓜條20餘萬斤,產值達150萬元。幾乎所有農戶都種植和粗加工黃瓜,成本低,方法簡單,見效快,已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黃瓜罐頭和乾乳黃瓜運銷昆明,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現已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證書,因此,鼓勵支持私人老闆到牛寨鄉投資建廠,引導和促進農戶規模生產,提高附加值,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圖)烏骨雞 烏骨雞

烏骨雞產業是我鄉產業結構調整後有待發展和做大做強的重要產業之一。據資料記載,烏骨雞具有營養豐富,藥用價值,滋補功效好等特點,尤以獨具特色的內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肉藥兼用贏得專家讚譽和市場青睞。為做大做強烏骨雞產業,主要措施是:一是注重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培育龍頭畜牧企業。二是注意專業大戶的帶動,經紀人的培養工作,專業大戶,經紀人是產業化形成中最有活力的兩個因素,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一定的示範和促進工作,為此,充分利用技術示範帶頭和銷售渠道,解決產品出售難的問題,從而拉動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三是加大科技的投入,努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基礎設施

(圖)水庫 水庫

水利設施逐步完善。全鄉現有小二型水庫兩座,常年蓄水量35萬立方米,只要不遇大幹年,基本能滿足農田灌溉要求。目前人畜飲水還存在一定困難,政府已逐年增加投入解決人畜飲水需求。

交通十分便利。我鄉距縣城18公里,四川筠連24公里,村村通公路,70%以上村組通公路,鹽電線的改造完工,可以說四通八達貫穿南北。

電力通訊等設施逐步完善。鄉內建有降壓站一個農網改革已基本完成,廣電寬頻網已建成,農村轉星工程已全面改造運行,移動通訊,網路服務站已布局完整。全鄉步入了電力、通訊、電視良性發展軌道。

文化娛樂設施日趨完善。集鎮建起老年協會,中國小建有圖書閱攬室和籃球場、桌球場,盡力滿足人民文化娛樂需要。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日益加強。隨著病險水庫的加固及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和水流城的進一步規劃和治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日益加強。

集鎮建設進一步加快。鄉城建環保部門全面負責集鎮建設的規劃和布局,加強了髒、亂、差的整治,集鎮面貌進一步改觀。

農業科技

(圖)牛寨鄉牛寨鄉

全鄉農業推廣機構有:牛寨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牛寨鄉林業站、牛寨鄉水管站。現有幹部職工18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4人,技術工人3人。全面負責全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實施了“兩雜”良種推廣,坡改梯,玉米單株定向移栽,低產田改造,水稻拋秧技術,生豬良種繁育,動物疫病防治,畜牧扶貧,動物檢疫,藥政管理,微耕機耕作,農機管理,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森林防火及森林保護,農田水利建設,人畜飲水工程,防汛抗旱及水務管理等農業推廣措施和項目,全鄉農業科技水平逐年提高。

新農村建設

(圖)房屋亮化房屋亮化

牛寨鄉於2006年3月啟動了敦厚村胡家灣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和牛寨村爛田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共有農戶196戶,人口857人,有耕地1550畝,飼養生豬1141頭,飼養烏骨雞8994隻,未實施新農村建設之前,從總體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科技素質較低,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少,公共事業發展滯後,村容村貌整治難度大,新農村建設實施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是堅持政府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組織、引導農民增收致富。二是合理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三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農民和財政承受能力。四是以建設現代農業為重點,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五是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示範帶動,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做好“五有五上牆”,實施“五改五建”,抓住“六進農戶”實現“六有”這一主題開展新農村精品示範建設。

通過努力,現已完成新農村戶132戶,改廚改廁132戶,硬化主幹道3824米。一是烏骨雞、仔豬生產、蔬菜產業正逐步形成規模,以產業富村。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科學實用技術,對農民進行分批培訓,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帶領廣大農民以科教興村。三是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對84戶生豬養殖產業實施“一池三改”,大力推廣沼氣池,解決了村民煮飯、熱水需求,實現了生態建村。四是和諧亮村,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充分保證了村民收看電視需求,現正在籌建圖書閱攬室、文化娛樂室,努力構建村民文明和諧氛圍。五是民主管村,通過建設,形成了一套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制度。

政務公開

(圖)牛寨鄉牛寨鄉

(一)牛寨鄉班子成員分管工作
何象奎,男,黨委書記,主持全鄉全面工作。

陳仕元,男,代鄉長(黨委副書記),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新農村建設、財政、稅務、金融工作。

黃訓文,男,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分管黨務,組織、人事、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教育、農綜、林業、水利、扶貧、科技。聯繫發展畜牧產業(烏骨雞、生豬、黃牛。)掛鈎聯繫萬和村。

陳昌雲,男,黨委委員、人大主席,負責鄉人大工作,協助分管統戰、民宗、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老協、老齡;聯繫茶葉產業。掛鈎聯繫龍茶村。

袁慎光,男,紀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協助書記分管黨風廉政建設、政法、武裝、黨政辦(機要、保密、檔案、縣誌),勞動社會保障、便民服務工作,聯繫政協委員組。掛鈎聯繫敦厚村。

舒開強,男,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負責武裝、民兵、應急搶險救援工作隊。掛鈎聯繫新華村。

錢信英,女,黨委委員,負責宣傳、精神文明辦、婦女兒童工作。

何增榮,男,負責聯繫蔬菜產業。掛鈎聯繫牛塘村。

羅光付,男,政府副鄉長,協助鄉長分管安全生產、安監、煤管所、民政、交通、城建、環保、國土、統計、菸草、鄉鎮企業、招商引資、個私經濟工作,聯繫礦產業。掛鈎聯繫河口村。

張宇清,男,政府副鄉長,協助鄉長分管教育、計生、衛生、文體、旅遊、工商、廣電、電信郵政、供電、電網改造。掛鈎聯繫牛寨村。

劉華龍,男,政府副鄉長、派出所所長,協助書記分管政法、社會穩定、平安創建、信訪,協助鄉長分管綜治、行政執法、司法、交警。

(二)縣下達我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按照公開公證的原則,嚴格審核,以村為單位逐一進行公示,接受民眾監督,每年扶貧救濟物資的發放嚴格程式,由民政公示並主持發放。各村委會按照村務公開,對良種補貼、扶貧救濟物資、低保、村集體收入和支出情況等及時在各村及自然村網頁上公布。

文化教育

(圖)教育教育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通過全鄉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牛寨鄉教育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人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五個一”工程,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進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全鄉“普九”工作已通過省、市、縣的驗收。再搞好教育的同時,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校風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其次積極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文化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重大節日,鄉都要舉辦文藝演出和召開運動會,充分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文化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