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古代官職名,為三國時代劉備始創置,於長坂坡之戰後授予趙雲。入川之戰的魏延因頗有戰功,亦獲封此職,東吳和曹魏亦設定此職,但不曾有人擔任。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由東漢末年軍閥劉備所創置,曾於長坂坡授予趙雲和入蜀之戰後授予魏延。三國時東吳和曹魏亦有設定,但獲授予者名缺。

《通典》卷二十九“雜號將軍”一欄將牙門將視為雜號將軍之一,寫是魏文帝黃初年間始置,第五品。而且冠服與將軍相同,列出蜀漢趙雲,曹魏胡烈和東吳陸機為例子,將牙門將軍當成牙門將。但按《三國志.王平傳》,王平投降劉備後官拜“牙門將、禆將軍”,因禆將軍已是將軍名號,則顯示牙門將一職在蜀漢似乎不是與雜號將軍的牙門將軍等同。而《三國志》亦只有在蜀志中趙雲和魏延的傳中寫“牙門將軍”,魏志和吳志皆沒有。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琮投降,劉備攜十萬百姓奔逃,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這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時,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趙雲於長坂坡之戰救出了劉備的妻子和兒子,劉備於是任命趙云為牙門將軍。

*《資治通鑑》卷六十八胡三省註:“牙門、鎮遠,皆劉備創置將軍號。”

*《三國會要》職官三<附 雜號將軍>:“牙門 蜀趙雲 魏延 魏吳亦有。”

職能

牙門將軍的任職者與主公關係親近,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參贊軍謀,並代為主公統領親兵,外軍征伐時,牙門將軍留守中央,主公親自征伐時,牙門將軍負責統領親兵作戰。因此,牙門將軍的任職者不僅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出色的軍事謀略,非文武雙全的人不能擔任。蜀漢劉備創置這一官職,先後擔任此職的名將趙雲、魏延,都具備這一特點。

人物

趙雲

《新三國》趙雲形象 《新三國》趙雲形象

趙雲,(?-229),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坡,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大辭海》中國古代史卷。

魏延

《新三國》魏延形象 《新三國》魏延形象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僅次於關張馬黃的大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認為魏延有帥才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獻子午谷奇謀,但不被諸葛亮採納。又在陽谿大破魏大將郭淮,封征西大將軍。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矛盾激化,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與其子數人逃歸南鄭,被馬岱所斬。後又被楊儀誅滅三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