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癌

牙癌

牙齦癌發病僅次於舌癌居第二位或第三位。牙齦癌在唇癌、口腔癌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早期腫瘤侵犯牙槽突及頜骨,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局部伴有疼痛。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未分化癌可考慮放療。早期牙齦癌也可用低溫治療。

基本信息

簡介

又稱牙齦癌。
牙齦癌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牙齦潰瘍;拔牙後傷口不愈;腫塊;牙鬆動;疼痛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以癌最常見,在癌瘤中又以鱗狀細胞癌為最多見,在我國,口腔頜面部鱗癌多發生於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以牙齦癌、舌癌、頰癌齶癌以及上頜竇癌常見,口腔癌在我國長江以北,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長江以南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惡性腫瘤中高達40%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鱗癌一般可分為Ⅲ級:Ⅰ級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Ⅲ級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最高,牙齦癌在我國發生率較高,據上海交大醫學院的統計資料,其在惡性腫瘤構成比中居首位,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

概述

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以癌最常見,在癌瘤中又以鱗狀細胞癌為最多見,在我國,口腔頜面部鱗癌多發生於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以牙齦癌、舌癌、頰癌、齶癌以及上頜竇癌常見,口腔癌在我國長江以北,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長江以南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惡性腫瘤中高達40%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鱗癌一般可分為Ⅲ級:Ⅰ級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Ⅲ級分化差,惡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最高,牙齦癌在我國發生率較高,據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統計資料,其在惡性腫瘤構成比中居首位,多為分化較高的鱗狀細胞癌。

診斷

1.牙齦長時間不愈潰瘍,增大較快,或有拔牙後傷口經久不愈、腫塊突出。
2.病變部位牙鬆動和疼痛。
3.向後發展到磨牙後區及咽部時,可引起張口困難;波及下牙槽神經時,可出現下唇麻木。
4.頸部淋巴結腫大。
5.X線檢查示頜骨呈“扇形”骨質破壞,邊緣呈蟲蝕狀。
6.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治療措施

1.手術治療:是當前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方法,對口腔頜面部的任何部位癌瘤均可獲得很好的效果,常同時施行患側頸淋巴清掃術。
2.放射治療:可作為綜合治療方法在術前和術後套用,可有效提高術後5年生存率。
3.化學治療:對牙齦癌雖有一定效果,但單用效果不佳,應作為綜合治療手段之一,在手術前後使用,提高治療效果,也可作為晚期癌腫的一種姑息性治療手段,對減輕癌性疼痛,延長生存期有一定效果。
4.免疫療法:作為綜合治療手段之一已被證實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可在手術治療前後配合套用。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如複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手術範圍較大,同時植骨或同時作較雜復修復者則一般採用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於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於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後感染嚴重或術創大,修複方式複雜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化學藥物治療可於術前或術後配合套用,因其副作用較為嚴重,應在醫師指導下對血象等嚴密觀察下套用。
5 生物療法:利用提高人體免疫力來殺死癌細胞,取得臨床較好效果。

病因學

口腔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認識,但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多數口腔癌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一些外來因素象熱、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它放射性物質都可成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頰黏膜癌可發生於殘根、銳利的牙尖、不良修復體等的長期、經常刺激的部位。另外,內在因素如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都發現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口腔癌發病前通常都有一癌前病變階段,如口腔黏膜白斑,創傷性潰瘍,乳突狀瘤等。

臨床表現

1.下牙齦多於上牙齦,生長較慢,多表現為潰瘍型。
2.向牙槽突及頜骨浸潤破壞骨質可引起牙鬆動和疼痛。
3.向後發展到磨牙後區及咽部時,可引起張口困難。
4.可向頸部淋巴結轉移,下頜牙齦癌多轉移到患側頜下及頦下淋巴結,然後轉移到頸深淋巴結;上頜牙齦癌則轉移到患側頜下及頸深淋巴結。
5.X線檢查示頜骨呈“扇形”骨質破壞,邊緣呈蟲蝕狀。

輔助檢查

1.對於臨床表現較典型,腫瘤較局限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鑑別診斷較困難,腫物較大與周圍重要結構關係密切或疑有轉移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C”。

預防

口腔癌的預防在於減少外來刺激因素,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目前隨現代治療技術的完善,口腔癌的治療有了 較好的效果,很多病員在得知患了口腔癌後,常認為是不治之症而不積極進行治療,或存在僥倖心理,寄希望於一些偏方驗方進行治療,以致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機會,應強調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並以綜合治療為主,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其他治療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治療,可望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治癒標準

1.治癒:治療後,原發瘤及轉移源已徹底切除或消失,創面已基本修復。
2.好轉: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減輕。
3.未愈:治療後,腫瘤無縮小,症狀無改善。
警惕殘牙惡化引發的牙癌
有了殘牙大家一定要盡力清除否則容易有惡化的危險zCe疾病庫,疾病資料庫,健康資訊平台,您健康的朋友!
齲齒已被列為世界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凡發現殘牙、尤其與殘牙周圍出現疼痛和潰瘍時,要及時檢查和治療,以免惡化。zCe疾病庫,疾病資料庫,健康資訊平台,您健康的朋友!
在口腔科的患者中,口腔癌症病人亦不少見,而在口腔原位癌症中,由殘牙導致的患者很多,根源來自齲齒(俗稱蛀牙或蟲牙)。齲齒是常見的牙病,在我國高達80%,未經治療將逐漸殘缺變為殘牙,醫學上稱為殘冠或殘根,由於其慢性潰瘍,最後有可能惡變成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