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健在。方:方法。

基本信息

歷史出處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詳細釋義

古人講父母老了,怕沒人照應,而不遠遊,即使要遠遊,子女必須有個安頓的方法,這是孝子之道。“方”者應是方法,不是方向。

詳細解釋

“父母在,不遠遊”:中國的古老的傳統習慣,父母健在,子女不可遠遊。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邊,早晚請安,問寒問暖,盡其之孝道,使年邁的雙親在晚年能夠含飴弄孫,其樂融融。另外,那個時候通訊交通很不發達,常年在外的人,捎個信兒回家去都很困難,一旦做了他鄉的孤魂野鬼,痛斷心腸的是家鄉的二老。所以,父母守住兒女,盼他們平安,兒女守住父母,盼他們健康。就這樣,孝敬父母就不遠遊,墨守成規了。這是眾多人的理解,但人們總是看到前部分卻忽略了後面的那句“遊必有方。” 這句話有3成意思1、就是若要去遊歷就一定要有方向、去處,並且告訴父母你的去向、出去。好讓父母安心。2、就是出去遊歷一定有目標、有目的、有意思。比如去周遊列國尋求知識之類,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去這地方玩玩就算。在父母的心中兒女有成就最是他們最大的欣慰。當然他們也渴望和子女朝夕相處。所以“遊必有方。” 的人們當你們有收穫之時不要忘記家裡的父母。常回家看看,這才是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