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墩村

爐墩村

爐墩村,全村國土面積7.3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等農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7.3平方公里,海拔2710 米,年平均氣溫10.5 ℃,年降水量910 毫米

,適合種植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62 畝,人均耕地1.15畝,林地9789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2.3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1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62畝(其中:地1162 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 玉米、草等作物;擁有林地 9789 畝,其中養殖面積荒山荒地500畝等資源。

基礎設施

通自來水通自來水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4通、6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154 戶通自來水,有59 戶飲用井水,有6自然村子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13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7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 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 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8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5 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 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13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4通、6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 154 戶通自來水,有 59 戶飲用井水,有6自然村子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13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77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 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2.3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28.55 萬元,占總收入的42.8%;畜牧業收入 49.89 萬元,占總收入的24.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 頭,肉牛65頭,肉羊115頭);漁業收入0 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0 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 43.86 萬元,占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22.73 萬元,占總收入的27.8 %。農民人均純收入1091 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73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58 人(占勞動力的1.4%),在省內務工658 人,到省外養殖做生意。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無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衛生所衛生所
該村現有農戶213 戶,共鄉村人口920 人,其中男性507 人,女性413 人。其中農業人口920 人,勞動力486 人。該村以回族族為主,其中回族 909人,沒族11 人,其他民族無。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0 人,參合率100 %;享受低保52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13 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教室學生上課的場景教室學生上課的場景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擁有教師60人,在校學生900人,距離鄉中學16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28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7.59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 畝。已(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 元,一事一議籌勞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0 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 個,下設3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5 人,少數民族黨員25 人,其中男黨員13 人、女黨員12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村民小組至少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0 個,團支部1 個,共有團員25人。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
一、基本情況
爐墩村是一個純回族村,民風質樸,村風和詣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各家各戶過上了田園生活。每年村民們都利用自己的節日,如開齋節,古樂幫節等自發組織集會,並請有關部門宣傳黨的宗旨,國家的法律法規,促使村民做到人人知法,人人守法,懂得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道理。此外,還邀請名望的阿訇依照《古蘭經》聖訓進行傳教,其內容主要從如何遵守教規,如何做人,如何教導等方面進行。通過這樣的集會活動,村民們無論是在、守法方面還是在遵守聖訓方面,都既不違背國家政策,又不背離宗教信仰,村民們團結一致,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氣象。
二、歷史文化發展帶來的好處
爐墩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像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們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轉移,外出發展經濟的人逐步增多,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全村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致富帶頭人。他們積極支持學校教育,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學生在校遵章守紀,學校刻苦努力,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教育天地將是一片肥沃的"搖籃"。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我村村民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安定團結的局面正在蓬勃發展。
總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爐墩村無論是在風土人情,還是在歷史文化方面都在不斷進步,不斷升華,不斷向良性方面發展。

新農村建設

按照上級對新農村建設的方案,爐墩村積極規劃好新農村建設項目,力爭上級支持,配套資金,用了很長時間對全村6個小組實現新農村建設。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由於地處山區,民眾觀念落後。
2、無村級集體經濟。
3、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制約著本村經濟發展。
爐墩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1、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學發展種殖業,夯實基礎建設,使農村各項工作協調發展。
2、引進優秀品種,發展畜牧業,力爭到2010年每年均存欄5頭以上優質肉牛。
3、改善勞務輸出,增加勞務收入,使勞務輸入,收入和畜牧業成為支柱產業。
4、大力夯實各項基礎建設,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爭取上級扶持,把全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農民增收,村風文明,民主管理的新農村。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如發展特色產業,種殖面積為100畝;發展養殖業,牛30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人)。到“十一五”期末,為增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36元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