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花

爆花

“爆花”為制瓷工藝,不用繪圖,燒制中自然在瓶體爆出各種各樣的美妙絕倫的逼真圖案,令人拍案叫絕。 “‘爆花’科學的說法應該叫結晶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爆花”曾在佛山輝煌一時。在石灣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曾有日本富商,對“爆花”異常逼真的圖案驚嘆不已,贊其為世間極品。商人在購買產品的同時,還要求學習製作技術。不過,石灣人只出售產品,不“出口”技術。

簡介

爆花

【注音】:bào huā

【釋義】:1.油燈﹑蠟燭等點燃後,芯兒結成花狀物。亦泛指爆成花狀。 2.亦稱"爆米花"。大米﹑玉米等經加熱,膨脹爆裂而成的食品。

陶瓷行業的“爆花”

“北有鈞瓷,南有爆花,自然生花,堪稱國寶。”

產品變化導致“爆花”使用減少

改革開放以來,這項工藝的使用越來越少了。因為窯溫不容易控制,所以結晶釉出品不穩定,就少用這一工藝了。不過,結晶釉這項工藝在台灣和江西景德鎮仍在套用。

對此,有專家認為,結晶釉工藝使用減少,主要是產品結構和設備結構發生了變化。目前,佛山生產的多是陶塑藝術品,而結晶釉多用在花瓶等瓷器上。隨著市場需求和產品定位的變化,結晶釉工藝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另外,結晶釉燒制工藝較複雜,對窯溫控制要求很高。目前,美術陶瓷廠的窯使用的是石油氣,這種窯並不適合燒制結晶釉。而在江西景德鎮因為產品以瓷器為主,使用的又是電窯,更利於結晶釉工藝的發揮和保留。

參考圖片

爆花 爆花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品的結晶釉瓷瓶,雖然是殘品,但爆出的花朵依然很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