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指數

爆發指數

火山爆發指數(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簡稱VEI)表示火山爆發強弱程度的指數。一般用一個地區的火山或一個火山在一定時期內噴出的碎屑物的體積和全部火山噴出物的總體積(氣體不計算在內)之比值來表示,因火山爆發時,爆炸越猛烈,產生的碎屑物越多。

爆發等級

火山爆發指數是198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紐豪爾教授(Chris Newhall)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史蒂芬·塞爾夫提出的量表,以噴出物體積、火山雲和定性觀測用來量度火山爆發的強烈程度。

爆發指數 爆發指數

火山爆發指數採用開放式尺度,歷史上最大型的火山爆發強度為8級,而非爆炸性噴發強度為0級,指數每增1級表示火山爆發威力大10倍。在奧陶紀與更新世之間發生火山爆發指數8級的火山爆發合共有47次,其中42次在過去3,600萬年內發生,最近一次是在26,500年前發生的陶波火山爆發。

表格綜述

火山爆發指數噴出物體積分類描述噴發柱高度頻率例子過去10,000年發生次數*
0 < 10,000 m³ 夏威夷式 non-explosive < 100 m 持續 冒納羅亞火山 很多
1 > 10,000 m³ 夏威夷式/斯特龍博利式 gentle 100-1000 m 每天 斯特龍博利島 很多
2 > 1,000,000 m³ 斯特龍博利式/武爾卡諾式 explosive 1-5 km 每周 加勒拉斯火山 (1993) 3,477
3 > 10,000,000 m³ 武爾卡諾式/培雷式 severe 3-15 km 每年 蘇弗里耶爾火山(1921) 868
4 > 0.1 km³ 培雷式/普林尼式 cataclysmic 10-25 km ≥ 10年 埃亞菲亞德拉火山 (2010) 421
5 > 1 km³ 普林尼式 paroxysmal 20-35km ≥ 50年 聖海倫斯火山 (1980) 166
6 > 10 km³ 普林尼式/超普林尼式 colossal >30km ≥ 100年 喀拉喀托火山 (1883) 51
7 > 100 km³ 超普林尼式 super-colossal >40 km ≥ 1,000年 坦博拉火山 (1815) 8
8 > 1,000 km³ 超級火山 mega-colossal >50km ≥ 10,000年 陶波火山 (距今26,500年) 0

套用實例

2011年艾雅法拉火山爆發,歐洲航空系統癱瘓,是VEI-4。

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和碎屑流埋葬了兩座古城,這為VEI-5。

1650年錫拉火山爆發,碎屑流橫跨整個聖托尼島,產生海嘯波及到了克里特島,這是VEI-6。

公元前6000年馬札馬火山爆發,摧毀美國西部,火山灰遠至加拿大,數十公里無生物存活,這是VEI-7。

7.4萬年前多巴火山爆發,碎屑流覆蓋2萬平方公里,空降碎屑覆蓋400萬平方公里,全世界超過60%生物死亡,人類存活體僅3000~10000人,隨即產生6~10年火山冬天和2000年寒冷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