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龍神

《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淮南子·地形篇》:“燭龍,在雁門北,蔽與委羽之山,不見日。 ”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屈原《天問》: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太陽為什麼照不到那裡?燭龍為什麼發出光明? 提到“光明”。僅此即知,連名字都不敢留的“現代文化史學家”,又胡說了,又造孽了。 王逸注《天問》里說,“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 更詳細的描述,則在《山海經》中: 《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竭。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淮南子·地形篇》:“燭龍,在雁門北,蔽與委羽之山,不見日。起神人面龍身,而無足。 以上古代文獻表明,燭龍這個神獸,人面,有龍或蛇一樣長長的身體,不需要吃喝甚至呼吸,終日矗立。當他閉著眼睛的時候,北方的天空是黑暗的,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北方黑暗的夜空就被照亮了。 首先注意燭龍所處的地域。北方。 《淮南子·地形訓》: “北方曰積冰,曰委羽。” 高誘註:“委羽,山名,在北極之陰,不見日也。 《楚辭·大招》中講: “魂乎無北,北有寒山,逴龍(赤字旁色)只,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測只。天白皓皓,寒凝凝只。魂乎無往,盈北極只。” 《文選·燭賦》(付鹹): “六龍銜燭於北極。” 綜上可知,逴龍也就是燭龍,所處的地方“積冰”、“不見日”、“ 天白皓皓”、“ 寒凝凝”,正是北極。 我們知道,在極圈附近,晝夜以季節劃分,分為“極晝”和“極夜”。我國東北高緯度地區,靠近西伯利亞和北極圈,如漠河,“極晝”“極夜”是正常現象。而“燭龍”恰恰活動在這樣一個地區。 綜合我們已經得出的,古先民喜歡給自然景象作生物性的表記的習俗,便不難猜出這種極圈附近的景象是什麼。 極光。 極光的絢爛多彩,如長龍騰越天空一般的壯觀,啟迪了古先民的智慧,於是,“燭龍”隨之誕生。驗諸“燭龍”所描寫的“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正是極光中的“脈動狀”、“靜止脈動狀”,和雜有放射光的光現象。 值得自豪的是,中國大陸上的古先民的足跡,至少在新時期時代早期,就曾進入到西伯利亞及以北地區,這是全世界其他任何地區的遠古居民都比不上的。

編輯本段史書記載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訊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 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西北海外大荒之中,在赤水的北岸,有一座巍峨屹立著一座雄峻的高山,人們稱它為章尾山。居住著一個奇怪的神,他的相貌很奇特,巨大的頭顱上,閉起來,是兩條筆直的長縫,把額頭明顯地分為左右兩半,當他閉上眼睛的時候,世界馬上天昏地暗,成了黑夜,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像兩隻連在一起的燈籠,立刻光照大地熠熠生輝,變成白天。最為古怪的是他有一條龍的身軀,長達一千里,頭在鐘山上,尾巴伸到無晵國的東部。他周身皮膚通紅,走起路來,像一條躍動著的火龍,仿若一條奔騰、滾動的血似河流。然而,他不吃東西,不睡覺,一般也不呼吸,但一呼吸就招來了大風大雨。因為他的神力能照九重泉壤的陰暗,他的全身長達千里,紅彤彤的,他的眼睛是直長的。所以人們稱他為燭龍,也稱燭陰。
總之,他閉上眼睛,天下便是黑夜;他睜開眼睛,天下便是一片光明。他吸氣風起,呼氣雨降,能使神力照亮天下所有的黑暗之處,讓害人的鬼魅無處遁形。
他掌管著晝夜陰晴變幻和季節的變化,把白天給人間,讓人們辛勤地勞動耕種創造幸福生活,深情地交流內心的感情;他把夜晚給人間,讓人們安靜舒適地休憩,解除白天勞累帶來的缺乏。
他用嘴唇讓春夏秋冬四季輪迴。當他大口吹氣時,大地就由秋天慢慢變成冬天,北風呼嘯,滴水成冰,有時還會雪花飛舞,給大地披上銀裝素裹;當他大口吸氣時,大地就由冬天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最後變成夏天,大地上到處草木碧綠,鳥語花香,生機勃勃。
他用眼睛調換陰天和晴天。在人間需要晴天時,他就睜開眼睛此時,大地晴空燦爛、萬里無雲,紫陽高照,微風拂面。在人間需要陰天時,他就慢慢地閉上眼睛。此時,天空中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頓時大地迷霧蒙蒙,籠罩四野。有時陰雨霏霏,細雨綿延數日。他還讓太陽給人間以溫暖,用甜美的甘露滋潤萬物,造化著世界上人們所需要的一切。
燭龍是一位善良的大神,他給人間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幸福。他終身不吃不喝,也不睡,多少年來,一直不知疲倦地為人間工作著。
在那個遠古時候,整個遼闊的無邊的北方,終年四季完全見不到太陽,山林溝壑陰森恐怖,高山奇峰迷霧重重,平原陰暗渾濁,寒氣凜冽逼人,樹林花草在陰冷的寒風中枯萎頹廢,飛禽猛獸在暗影中奔跑悲嚎。
當時,燭龍看到北方的人世間這種悲慘的景象,心裡有說不出的苦悶和郁寂。他毅然將頭伸向北方,然後張開那巨大的嘴巴。霎時間,呈現出十分壯觀的場景:只見他嘴中的火精在迅速變化,猶如一團烈火在滾動燃燒、上下跳蕩。猛然間,發出一股巨大而強烈的光和熱,艷陽高照,天空明郎,每個角落都光線充足,空氣清澄,惠風和暢。枯黃的花草樹林開始茁壯成長,鳥兒在天空中歡樂地歌唱,走獸在林間來回地跳躍奔跑,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北方,由於大神燭龍千辛萬苦的造化,轉而變成了美麗、富饒、神奇的地方,那裡的人們也豐衣足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燭龍是一位善良的大神,他給人間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幸福。他終身不吃不喝,也不睡,多少年來,一直不知疲倦地為人間工作著。
可是,燭龍大神也有豐富的情感,他與一位叫醜的女鬼結了緣,生了許許多多兒女,大多長得短小委瑣,面貌又極難看,這些鬼兒子們常依仗著醜鬼母親在鬼域中違法亂紀,燭龍大神雖然知曉,卻也不好深究,只要眾鬼子惡行不特別過分,便聽之任之了。
另又有一說,偉大的燭龍神,曾與天姥結合。這位天姥,長得寶相莊嚴,絕對一副貴婦人的氣魄。她也很能生育。竟一胎產下了十三個兒子。她的兒子們都成了天神,而且個個都很有本事,被天帝封為南斗、北斗星神,分別是——北斗七星總領世間人籍的職能,被稱之為七元解厄星君,主管人類的死。一曰天狼、二曰巨門、三曰祿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貞、六曰武曲、七曰破軍。人們只要虔誠的禮拜北斗七星,就可以消災解厄,保命延生。南斗七星則主掌人類的生。人凡受胎,都要先在南斗那登記,然後再到北斗那報到,人所有的祈求,都要向北斗提出。而南斗六司主延壽,這六司被稱之為第一天府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延壽星君、第四天同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度厄星君、第六天機上生星君,是為南斗六司星君,每顆星都各有職掌。此外,南斗六星,還主管天子壽命及宰相爵祿之位,看來南斗星君雖不如北斗星君名氣那么大,但神權也不小。不過,天姥的兒子們中,也有惡神,其中一位名字叫鼓的天神,就曾勾結另一位天神欽鷗,將老實神葆江陰謀殺害了,以至黃帝整頓神界時,將其按律判處了死刑,已系後話,容後再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位燭龍大神,雖然職司重大,工作中卻有縱容犯罪、以權謀私之嫌,也難免遭世人非議 。
而這一切都是人祖大神女媧安排的,她讓燭龍負責管理鬼域中的萬鬼,不讓它們到世界上為禍人民。也正因為燭龍神恪盡職守,人民方能有序而平安的生活著。同時,我們人類的母親女媧,還安排了許許多多神靈護佑人類,使人類平平安安地生活著。而人類在生活了數十萬年後,終於走向了文明的時代,可伴著文明進步一同出現的也有邪惡,於是便產生了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神與鬼、人與鬼的鬥爭。
人類就這樣在與天地自然,與邪惡勢力的鬥爭中不斷的發展壯大,並創造著洪荒時代的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