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畫

熏畫

熏畫 由於其獨特的製作方式,熏畫兼具了剪紙和版畫的藝術效果。 熏畫

熏畫 6
熏畫 5

定義

熏畫,來源於簡直熏樣。熏樣,是過去民間保存剪紙花樣的一種方法,是用煙火把剪紙原樣“複印”到紙張上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熏畫 1

製作方法

熏畫的製作方法是:先剪好剪紙,然後用水把剪紙附貼到另一張紙上,熏完晾乾後將剪紙樣子揭掉,就完成了全部工藝。我們看到的畫面整個是一張紙。黑色是由松煙(或者煤油煙)熏成的。

熏畫 2

發展演變

剪紙需要有樣子,現在多用複印或者手繪的方法來製作樣子,甚至有人開始用電腦來設計製作剪紙樣子,熏樣技術推出了歷史舞台。目前正處於瀕臨數傳的狀態。
熏樣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現,而熏畫大約出現於清代。從熏樣到熏畫,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過渡,熏畫更加注重畫面的空間布局,注重左右對稱,色澤更加均勻柔和,畫面也更加美觀。由於其獨特的製作方式,熏畫兼具了剪紙和版畫的藝術效果。
清代膠東風俗,新婚人家,人們往往根據新娘所剪的窗花來判斷新娘的巧拙。因此,姑娘在出嫁前學剪紙也和學習刺繡等女紅一樣認真,所謂:“二八閨秀繡羅衫,巧剪花樣百家傳。”故膠東婦女的剪紙技藝很精湛。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本義為工巧),“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讓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的花樣子常常被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鄉近鄰剪花的樣子。

熏畫 3

熏畫的特點

畫面用煙火熏制而成,以黑白基調為主,色澤均勻、柔和,猶如黑色的絨布。圖案內容包括人物故事、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建築器物、吉祥紋飾等等。圖案色彩對比強烈鮮明,主題突出,構思精巧,線與面巧妙結合,相互襯托,富有韻律感,結構嚴謹而不呆板,形象誇張而不失真,生動傳神,題裁多樣,尤其善於表現民俗風情。

熏畫 4

富縣熏畫

富縣位於延安地區南部,別具一格的熏畫遠近馳名。熏畫和剪紙有淵源的關係,原來是婦女保存剪紙花樣的一種方式,後來用於碗架、櫥櫃等的裝飾,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熏畫製作時,先構圖,後剪樣子,根據設計的要求分別將樣子平鋪在白紙或有色紙上,以清水霧噴浸濕後,在松枝、樺樹皮後用煤油燈反覆熏燙,待黑煙將紙熏乾,輕輕揭下樣子,即露出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的畫面。熏畫的題材多是象徵吉祥的圖案和符號,如榮華富貴、雄雞報曉等。由於獨特的製作方式,熏畫兼具剪紙和版畫的藝術效果,古樸渾厚,結構嚴緊,形象誇張,每當逢年過節,當地婦女相聚一起,畫的畫剪得剪,家家戶戶的炕頭、牆壁、碗架到處貼滿了熏畫,美不勝收。

相關資料

圖說中國傳統熏畫與剪紙》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6年出版
作者: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漢族,遼寧遼陽人,民族考古學家。
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首席顧問,古代造像專家。長期從事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側重史前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研究。

現代熏畫

2004年6月,民間藝人劉玉秀與艾松林合作的作品《生生不息》,榮獲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山花獎”:民間工藝類銀獎(第五屆),這也是青島市獲得的第一個“山花獎”獎項。2004年7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不竭的活水源頭》為題,對此作了報導,文中寫到:“還有一些瀕於滅絕的東西,像膠東的“剪紙熏畫”。它是將剪刻好的剪紙原樣用煤油煙燻到整張紙上,黑白相間,清晰明快,該算是我們中國的“複印”。清代時,膠東一帶根據所剪窗花來判斷新娘的巧拙,手巧的女子被稱為“伎倆人”,她們的花樣子就這樣被煙火熏在土紙上四處流傳。本次(中國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展出的劉玉秀的作品,一反平日我們所見剪紙的圖案,顯得既淳樸又現代。其中一張背景是規整的幾張田田荷葉,莖幹之下的前景是三隻屈腿欲跳的青蛙,似乎遠離了傳統的吉祥乞福,大有現代裝飾意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