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脂

熊脂

熊脂 (《本經》) 【異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奧旨》)。 【來源】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 動物形態詳熊膽條。 【採集】以秋末冬初獵取者脂肪最為肥滿。 取出脂肪,熬煉去滓即得。

基本信息

簡介

【藥材】熊油色白微黃,略似豬油,寒冷時凝結成膏,熱則化為液狀。

氣微香。

以純淨無滓、氣香者為佳。

產四川、雲南、黑龍江、吉林等地。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收得後,煉過,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個,煉了,去脂革並椒,入瓶中收,任用。

功用

【性味】甘,溫。

①《別錄》:微溫,無毒。

②《本經逢原》:甘,溫。

【歸經】《本草經疏》:入足太陰,手陽陰、少陰三經。

【功用主治-熊脂的功效】補虛損,強筋骨,潤肌膚。

治風痹不仁,筋脈攣急,虛損羸瘦,頭癬,白禿,臁瘡。

①《本經》:主風痹不仁,筋急,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

②《別錄》:主食飲嘔吐。

③《日華子本草》:治風,補虛損,殺勞蟲,強心。

④《四川中藥志》:補血殺蟲,治腫脹積聚。

外用塗臁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熬煉後開水沖。

外用:塗搽。

【選方】①治白禿瘡及發中生癬:熊白敷之。

(《產乳集驗方》) ②治數十年鵝掌風:熊油一兩,瓦松三錢,輕粉一錢,樟腦一錢。

各為末。

先以甘草三錢,桂枝三錢煎湯洗之,烘乾,以熊油調各末,搽而烘之,一日三次。

(《洞天奧旨》熊脂膏)

【名家論述】《本草經疏》:熊脂,其主風痹不仁筋急者,蓋風為陽邪,熊(脂)氣溫,能通行經絡;性潤,能滋養肝脾,故主之也。

滑澤而通行,故主五臟腹中積聚及食飲吐嘔。

甘而強力,故能主寒熱羸瘦,甚言其補虛壯筋骨之功耳。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普遍認為當有硬物插入身體而無法取出時比如在戰爭中受了箭傷而無法拔出箭簇時,喝經過提煉的熊脂可以潤滑全身以使硬物自動滑出身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