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東

熊思東

熊思東,男,1962年10月生,漢族,江西新建人,上海醫科大學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醫學博士,研究員,民盟成員,1982年2月參加工作。自1987年起從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現任蘇州大學校長、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78.11--1981.12 南昌衛校大專部公共衛生專業學生

1981.12--1984.09 江西南昌安義衛生防疫站公共衛生醫師

1984.09--1987.07 山西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09-1989.11山西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 助教/講師

1989.11--1992.12 上海醫科大學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2.12-1998.05上海醫科大學衛生部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副主任/研究員

1994.04--1994.10 法國里昂法國 INSERM U271分子生物學專業 博士後

1995.09--1998.04 美國加州大學UCSD分子免疫學專業 訪問教授

1998.05-2008.05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免疫學系 系主任/教授

1999.05--2000.04 上海醫科大學 校長助理

2000.06- 上海基因免疫與疫苗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2003.09-2005.07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副院長

2005.07-2009.09 復旦大學復旦學院 院長/教授

2005.09- 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 所長/教授

2009.09-蘇州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2009.09-- 蘇州大學副校長

2010 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

2016年1月,任蘇州大學校長

2017年6月,任民盟江蘇省副主任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任免信息

熊思東 熊思東

2017年7月,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熊思東同志為蘇州大學校長。

研究方向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與細胞免疫機制。

疫苗分子設計的基礎與套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與細胞學基礎。

免疫耐受的分子與細胞機制。

兼職情況

國務院第六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三屆生命科學部免疫學評審組成員 ;中國免疫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免疫學會理事長;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基礎學科命審題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民盟上海市委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委;民盟江蘇省委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委;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會員;中華職教社社員 。

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病毒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首次證實慢性B型肝炎的發生系免疫耐受形成所致,並創立了以免疫原性複合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新途徑;創建常遺傳背景下的誘導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模型,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中有獨創性工作;在結核病的免疫特徵及潛伏感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973”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傳染病重大專項、上海市重大項目及江蘇省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在Nature.Biotech、PNAS、Hepatol、J Immunology、J Virol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12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6項 。

曾獲復旦大學上行基礎醫學教育貢獻獎、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復旦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發表學術論文243篇,代表性論文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PNAS, Hepatology, Cir Res, Faseb J, Clin Can Res, J Immunol, Cell Death Differ,J Virol等

在研項目

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免疫學機制研究(2000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自身免疫識別及調節機制研究(1000萬)

國家973項目:自身抗原特異性免疫識別的分子基及其對自身免疫反應的影響基礎(200萬)

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基金:基因疫苗誘導免疫應答的分子調節及其機制研究(125萬)

教學情況

作為教授,先後講授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等的《醫學微生物學》、《現代微生物學》、《醫學分子病毒學》、《醫學免疫學》、《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分子免疫學》、《基礎醫學進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等課程,授課總學時近240學時;作為博士生導師,帶教碩士生、博士生;作為教研室主任,組織了《醫學免疫學》和《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兩門課程的教學改革。

人物榮譽

集體獎

1993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9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三等獎;

201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獲第12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

個人獎

1995年獲上海市銀蛇獎一等獎;

1998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研究類)青年教師二等獎;

1998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9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

2001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

2005年獲明治乳業生命科學傑出獎;

2009獲上海市2009年十大科技進展;

1994年獲上海市十佳科技啟明星;

1995年獲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

1996年獲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

1998年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9年獲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2001年獲上海市統一戰線為兩個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2005年獲復旦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

人才計畫

1993年入選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

1993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1998年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人計畫;

1999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計畫;

2005年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領軍人物;

2006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2009年入選江蘇省“雙創人才”計畫;

2012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

2009年入選蘇州市緊缺人才計畫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