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站

熊岳站,即熊岳火車站,不同於熊岳城站。熊岳站,位於遼東半島中部,渤海遼東灣東岸,毗鄰營口鮁魚圈港。該站附近有熊岳鎮。熊岳鎮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個副縣級鎮。總面積53.5平方公里,人口11.6萬,下轄個5社區,14個行政村,駐鎮中省市直單位120餘家,馳名中外的望兒山就座落在熊岳。

熊岳站遼南八景:以望兒山為代表的熊岳八景,望兒山、青龍山、饅首山、石硼山、雪帽山、仙人島、天源寺、張果老橋。天生麗質、神奇故事、傾倒來客
熊岳名字由來。據有關資料記載:漢代時在今熊岳溫泉建平郭城(土城),為平郭縣治所。遼代時,城址移至今熊岳城,屬盧州轄縣,始建土城。遼建土城後,盧州官員,鄉紳名士登北門樓擬議新城名。因位於城東的望兒山與饅首山中間有一山,舊稱"熊丘"山,俗稱"叭狗山"。此山西南坡有一尊巨石,高約三丈,猶如一隻蹲著的石熊,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此山因石熊得名"熊丘"山。鄉紳提議:以"熊丘"定城名。"丘"的本意泛指小山。本地人又稱土墳為"丘",因忌諱"丘"字,將"丘"字添了個"山"字,也就成了"岳"。所以"熊岳"城名就由此而來。
熊岳工程銘志:“熊岳在唐代渤海國時屬杉盧郡,遼代置州熊岳縣,金代廢盧州,熊岳縣歸屬蓋州管轄,元代併入建安縣,明代為熊岳堡,清稱熊岳城,屬蓋平縣,於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設副都統,為八旗駐防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年)熊岳重修磚石城,距今已兩百多年。公元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在蓋州市熊岳鎮政府領導規劃下,承蒙社會各界名流及十萬父老鄉親的厚愛,歷時一年完成了仿古建築四千三百八十平方米。此工程的實施與完成是古城的一大幸事和卓然巨作,得力於許多有識之士鼎立相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對古城綜合實力的增強和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真可謂是:天賜寶地千秋永,地靈人傑百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