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人生無煩惱:金剛經的智慧

煩惱人生無煩惱:金剛經的智慧

《煩惱人生無煩惱:金剛經的智慧》是200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童鷹。 本書的宗旨,就是力求還《金剛經》的本來面目,使它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種可供借鑑和可供開發的歷史文化資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剛經》是以談空為核心的典籍,但它的重點在於談無我。打開《金剛經》我們就會發現,《金剛經》處處都在說無我。如《經》曰:“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又曰:“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又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曰:“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這些都說明了無我在修習菩薩道中的重要性。

本書目錄

第一品 法會因由

從王子到乞丐,釋迦牟尼為什麼創立佛教

“我”是誰

黃金鋪就的講經園

釋迦牟尼的“冬粉”

“冬粉”願當苦行僧

第二品 善現啟請

須菩提真是孫悟空的老師嗎

羅漢、菩薩與佛:修行路上的三級學位

人要安顆什麼心

善護念:善惡生死一念間

學了佛,煩惱人生無煩惱

第三品 大乘正宗

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與雷鋒精神

小蟲小草總關情:眾生平等與普度眾生

羅漢的思想境界與菩薩的思想境界

三學與六度:怎樣當羅漢與怎樣當菩薩

人間四相與菩薩無相

第四品 妙行無住

六塵、六根與六識:佛教也講認識論

抱女渡河:誰著相了

風來疏竹與雁渡寒潭

第五品 如理實見

三個如來:如來ABC

相:非相與著相

第六品 正信希有

正宗信仰的力量:佛教為什麼流傳至今

豬八戒與希特勒:你能說不是因果報應嗎

佛法無相:信仰的歸宿在哪裡

第七品 無得無說

得無所得與說無所說

無字經與有字經:唐僧該取哪種經

唐僧錯了,武則天對嗎

第八品 依法出生

三千大千世界與現代宇宙學

愛因斯坦的宇宙觀與釋迦牟尼的宇宙觀

把哭婆婆變為笑婆婆:最大的布施與福德

四句偈與好了歌:點化人生的詩

《金剛經》:佛教諸經之母

第九品 一相無相

小乘羅漢道也有四級果位

彌蘭艷遇:人生難解的見思惑

見思惑:人類難解的煩惱因

第十品 莊嚴淨土

燃燈佛的中國心

阿彌陀佛的天國在哪裡

一首名偈,千古絕唱

孔乙己的悲哀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

釋迦牟尼的演說藝術

土皇帝與洋和尚之爭

人生的終極關懷莫過於有個正宗信仰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

佛塔寺廟從何而來

尊重正宗信仰:信仰與信仰主義

《金剛經》放在哪裡才靈驗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

般若智慧說金剛

從大千世界看人生

釋迦牟尼的三段論與黑格爾的三段論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

佛門的第一位哲學家

大乘六度說忍辱

菩薩心與菩薩行

五語:佛教的言論原則

如來在人間,不離人心覺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

說布施是為了說信仰

密室印心:《金剛經》為誰而說

釋迦牟尼怎樣評價小乘佛教

釋迦牟尼的信仰崇拜觀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

釋迦牟尼說:他的前世是一隻九色鹿

終生讀經勝過終生供佛

受持金剛經,無我度眾生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乘佛教與中國革命

三武滅佛:佛教在中國為什麼沒有被滅掉

無我:白求恩的洋菩薩精神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

心眼一體:眼為心窗與眼為心機

如來五眼皆須有

眾生三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琺界通化

布施不求福德與布施必有福德

福德無實無虛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

男與女:女子也能成佛嗎

美與醜:醜人也能成佛嗎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

無法可說:千古一謎靈山會

眾生眾生非眾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

菩提達摩主持的學位答辯

千江有水千江月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

百丈清規說平等

無相行善即菩提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

再說財布施:度人亦自度

又論法布施:安身亦安心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

普度無相:如來才是真如來

凡夫自度:凡夫原本非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相:須菩提的悟道考試

有相如來與轉輪聖王

信佛的正道與邪道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

海倫·凱勒的光明世界

無斷無滅:悟道成佛不是悟空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

無我才是真菩薩

救星:中國民眾的菩薩觀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

真如與常道

雲在青天水在瓶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

宇宙的起源:世界從何而來

物質的起源:微塵從何而來

世界原本一合相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

盲人摸象:人間四見並非都是真見

自生法相:作相自縛實乃作繭自縛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

七寶布施與人心教化

滾滾長江東逝水

正宗信仰安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