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職工必修的8堂課

煤礦職工必修的8堂課

《煤礦職工必修的8堂課》一書共分“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助推劑、超越自己不妨從點滴做起、勤學習勇創新特別能戰鬥、團隊協作快速提高戰鬥力、練就軟硬功擦亮金字招牌、做個懂得感恩的員工、有責任心的煤礦職工最棒、企業需要更多責任型員工”8章內容,每堂課為一章,每一章又分為五到六個小節。該書立足煤礦企業發展和職工培訓的雙重實際,精心打造“促煤礦職工勵志成才成功、教煤礦職工主動工作感恩負責”兩大主題並駕齊驅的內訓讀本。

圖書特點

全書的最大特點是通俗易懂,並巧妙地融合了“2009年十大員工培訓圖書”之精華。在文字簡練通俗的基礎上,還輔以生動有趣、富含哲理的事例來詮釋,同時也運用了全國40餘家礦業(煤業)集團的實例,盡展當代煤礦職工內心深處的可愛面、豪爽面、敬業面和奉獻面,有效地拉近了煤礦讀者的距離和親切感。

圖書目錄

序 言

第一堂課 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助推劑

第一節 不是工作平凡,而是心態平凡
第二節 用心做事,超越平凡
第三節 不要再懷疑,伯樂就是你自己
第四節 積極應對人生中的每一道難題
第五節 不妨把自己磨練成能力專家
第六節 礦工也需保持適度的野心

第二堂課 超越自己 不妨從點滴做起

第一節 礦工要果斷甩掉自我貶低的帽子
第二節 任何人都能改變自己的運氣
第三節 改掉拖延的惡習
第四節 少說話多做實事
第五節 堅韌不拔,追求卓越
第六節 學會自動自發地工作

第三堂課 勤學習 勇創新 特別能戰鬥

第一節 學習是應對一切變化的法寶
第二節 礦工多“充電”方可擎起智慧的火炬
第三節 在工作中主動創新不走尋常路
第四節 將你內在的潛能激發出來
第五節 保持專注並全力以赴
第六節 礦工培訓需要注入創新元素

第四堂課 團隊協作 快速提高戰鬥力

第一節 懂得協作的團隊才能創造奇蹟
第二節 危難時合作的力量
第三節 如何激發團隊的合作精神
第四節 團隊協作嚴把執行關

第五堂課 練就軟硬功 擦亮金字招牌

第一節 能高能低是好漢
第二節 做人要方圓兼備
第三節 打造實力派形象
第四節 練就一身軟硬功夫
第五節 努力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第六節 有實力就該大膽表現

第六堂課 做個懂得感恩的員工

第一節 學會感恩,收穫好心情
第二節 快樂源於一顆感恩的心
第三節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第四節 感恩,不要找藉口
第五節 懂得感恩,主動幫助他人
第六節 感謝領導的知遇之恩

第七堂課 有責任心的煤礦職工最棒

第一節 責任是一種使命
第二節 責任看人品,人品決定成敗
第三節 責任勝於能力
第四節 盡職盡責,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第五節 對結果負責才是真正的負責
第六節 讓主人翁精神在企業中得到實現

第八堂課 企業需要更多責任型員工

第一節 事業多大,責任多大
第二節 改變企業,從承擔責任開始
第三節 承擔責任,讓企業變得更強
第四節 責任鑄就企業發展的“脊樑”
第五節 個人同樣能履行企業賦予的社會責任

書摘

第三節 不要再懷疑,伯樂就是你自己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精英渴望得到貴人提攜以一展人生抱負,一匹又一匹“千里馬”引頸期待伯樂橫空出世發現自己派上用場建功立業,一個又一個“天才”把最終的一事無成歸結為懷才不遇。那么伯樂是誰?伯樂何在?歷史沒有做出應有的回應!
我的最大夢想是做一個傳媒人,確切地說是做一名雜誌社編輯,21歲的時候還曾立志要做“現代魯迅”。創作的夢想卻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求學,畢業,應聘,打工,在不同的城市打工,與不同單位的同事磨合共處,既在電視台、報社做過編輯記者,也在大都市的街邊飯館端過盤子,甚至還曾在山東濟南撿拾過11天的生活垃圾,飽經風霜雪雨,體悟了世態炎涼,7年的闖蕩打拚之後才漸漸明白:真正的伯樂其實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才最了解你自己;能力不單是來自理論和學術,還得通過親身經歷痛苦教訓來獲得;只有這樣,你才能成長起來,才能成熟的更快,才能更加沉穩幹練。
我一直被這個生動的發現所激勵,所鼓舞,以百倍的瘋狂挑戰自我,在打工的間隙里我開始著手自由撰稿,以一篇又一篇優美的文字作品向社會、向大眾推銷自己,潛心做自己的伯樂。不敢自詡自己是“千里馬”,卻是一個從零開始,爭強好勝,懷揣夢想,願多做一點實事的人。十年如一日,我對“伯樂就是你自己”這一認知認真地實踐,努力完成其“知行合一”;因此,當我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34.7萬字的我國首部“礦山安全——套用心理學”類通俗讀物《地心深處那束光》的時候,同事、工友、親戚、領導、媒體記者無不刮目相看。而通過此事我則進一步認定:“伯樂就是你自己”這句話具有傳世價值,對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激發效能。“千里馬”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自我激勵和不斷奮發有為中成長起來的。
當你被別人忽視的時候,請記住一句話:你就是你自己的伯樂!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為身材的矮小常常被人忽視。
上國小的時候,學校開展小發明比賽,所在班級推薦的名單中沒有他。於是他找到老師表示願意參加比賽,老師儘管有些懷疑,仍答應了他。幾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無塵電動黑板擦,不僅在學校獲了獎,還在市里獲得一等獎。
上中學的時候,他的身高只有 1米多一點。一次,電視台、省教育廳、省科協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他給電視台打去電話,“擅自”決定代表自己的學校報名參賽。結果他設計的電動車防滑帶獲得此次大賽的一等獎,也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2003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增進各國文化交流,決定舉辦一次“全球青少年文化論壇”,在全球每個國家選擇一名14歲以上的青少年赴巴賽羅那參加活動。這一次,他又主動報了名併入選。然而,全國共有120名青少年入選,從中只能挑選一人。組織者把120人分為12個小組,每組選一名代表上台演講。不幸的是他沒有被小組選上。當選手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時候,他再也坐不住,他悄悄地靠近一位工作人員說:“叔叔,您能不能幫我喊一下台上的主持人?”主持人來到他的身邊,他小聲地對主持人說:“儘管沒有人推選我,可我覺得我也有這個能力,您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還您一份驚喜!”主待人和評審溝通以後,終於答應讓他上台試一試。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聯合國的正式邀請,5月12日,身高只有1.2米的他,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名代表站在了國際論壇上,他的演講贏得了場內持續熱烈的掌聲。2004年的12月份,法國著名的兒童卡通片製作中心——“天線寶寶”專程趕到中國,為他拍攝專題片。
他的名字叫姚躍,一位16歲的少年。在接受西班牙國家電視台記者採訪的時候,姚躍說:“當你被別人忽視的時候,記住一句話——你自己就是伯樂!”
我們常常驚羨別人的成功,而忽視了自己的努力;我們常常喟嘆命運的不公,而很少做到自己發現自己。當命運的天空出現陰霾,姚躍的內心深處依然灑滿陽光,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推到了前台,也一次又一次地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自己就是伯樂,這是支撐一位少年走向成功的信念,也是自信和韌性所迸發出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國外眾多媒體把“中國最陽光的男孩”的光環送給姚躍的原因——陽光的形象不在於是否具有青春亮麗的外表,而在於他是否擁有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心靈。
自卑和畏縮只能換來憐憫,而大膽地推銷自己,卻會贏來真心的喝彩。假如命運把你擠到一個狹窄的角落,那么不妨試著把自己推到前台,站在別人的目光里、站在耀眼的聚光燈下,你同樣能夠展現自己的美麗、施展自身的才華。
韓國現任總統李明博也是從民間一步步走上政壇的農家子弟。而且他還創造了一個奮鬥的神話:“從一個清理垃圾賣苦力的工讀學生,到敢於迎接挑戰的學生會主席,到軍事政權的反抗者,再到打工者,到職業經理人,到首爾市長,最終當選總統,是貧困教會了他善於學習、教會了他冷靜地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意義;迫使他執意進取,直面挑戰,勇於變革;更讓他懂得了把握未來、經營未來的重要。”
當然,能“一鳴驚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鳴則已”的時候,不斷養精蓄銳;能“動如脫兔”的人,必定在他“靜如處子”的時候,細細觀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著千百個夜晚,暗暗地演練,苦練真功,時刻為勝利和成功準備著。
總而言之,不要再懷疑,伯樂就是你自己!
時機成熟時,不妨亮出你自己!

後 記

一個在首都北京,一個在山東濟寧;一個在皇城腳下經營煤炭圖書,一個在東方聖城採掘煤炭資源;一個是專門行銷煤礦企業培訓教材的行家裡手,一個是擅長撰寫礦山題材作品的礦工寫手。
誰曾想,為了一個共同的夙願,兩隻原本不會觸碰到的手卻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兩顆志願為中國煤礦職工做點實事的心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事實就是這樣,北京盛世安科文化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愛民和山東濟寧能源發展集團運河煤礦掘進一區的我完美地演繹了一出“黃金搭檔”,他出資、出策劃,我出智、出作品,聯袂打造了這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煤礦企業內訓讀本——《煤礦職工必修的8堂課》。
該書選題策劃新穎務實,對提升廣大煤礦職工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大有裨益;我和李愛民的合作也非常愉快,因為他是真的想為中國煤礦職工的安全和提素做點實事,而我呢,“為中國礦工的尊嚴、安全和心理健康而努力書與呼!”早已作為我的座右銘印在了《地心深處那束光》一書的扉頁上,所以我們的目標完全一致,通過出版這本書我們還成了好朋友。
眾所周知,礦工,是光和熱的追求者、採掘者,更是創造者、奉獻者。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勇敢、善良智慧、堅韌不拔、真誠寬厚等種種內在美,用辛勤的汗水、烏黑的面容、明亮的眸子、磊落慷慨等諸多外在美,彰顯了煤礦工人的可愛,豐富了這個絢麗的世界,照亮了人們的心田。
但,真正為礦工著想,真正為他們寫書的人又有多少?真正適合他們閒暇時閱讀的好書又有多少呢?答案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名礦工,對此現象有更為深刻的體會和認知。為了更加貼近煤礦職工生活、力求符合全國礦工的口味,我在編寫該書時曾六易其稿,好在經過幾個月的艱辛勞作,書稿終於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也是今年繼《地心深處那束光》出版以後,我為礦工弟兄們獻上的第二部礦山題材力作,是本不折不扣的礦工內訓提素讀本。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最新出版的文獻資料,對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謹致謝意。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和編寫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和局限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王傳鈞
2009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