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贈長春宮雪庵學士

是元代戲曲作家王伯成的作品之一。

作品簡介

《煞·贈長春宮雪庵學士》是元代戲曲作家王伯成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散曲雖是作者酬贈給好友的曲作,但文中句句是勸道好友“萬事莫強求”的箴言,體現了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流露出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輕蔑之意。

作品原文

〔般涉調〕煞·贈長春宮雪庵學士

莫苦求,

休強攬。

莫教邂逅遭坑陷②。

恐哉笞杖徒流絞③,

慎矣公侯伯子男④。

夸炫⑤,

千鍾美祿,

一品高銜?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長春宮:在大都(今北京市),為全真教教主丘處機所設立的道觀。

②邂逅:不期而遇。

③笞杖徒流絞:古代官方制定的五種肉刑。

④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

⑤爭:豈,怎。

作品譯文

萬事莫要強行追求,也莫要硬性包攬。

別讓自己在無意之間,墜入災難的深坎。

笞、杖、徒、流、絞,哪一樣不令人心驚膽戰?

就是做到了公、侯、伯、子、男,也還是應當謹慎再三。

又何必得意非凡,誇耀什麼千鍾厚祿、一品高官!

作品鑑賞

這是從《哨遍·贈長春宮雪庵學士》套數十二支曲中抽出的一支摘調。全套雖是酬贈之作,卻幾乎句句是勸道的箴言,足見作者對世態人心的驚懼與感慨。

這支曲的教旨是“莫苦求,休強攬”,即所謂不忮不求,也含有“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全因強出頭”的明哲保身意味。它的語重心長,在於指出了“苦求”、“強攬”的惡果——“邂逅遭坑陷”。“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意思,說明一個人即使在無心之中,也會遇上風波,蒙遭災難,更不用說非分的“求”和“攬”了。接著小令進一步說明了“坑陷”的可怕,那就是“恐哉笞杖徒流絞”,五刑中的任何一刑都不是鬧著玩的。這是對偶的上句,下句更為匪夷所思:“慎矣公侯伯子男。”將五侯之尊一一點名列出,正說明他們是“苦求”、“強攬”的主要行事者,也即是作者箴規的重點對象。以五刑對五侯,反差彰顯,正是這首小令的警策之處。

作品的妙味尚不止此,末三句用了一組憤激的反問,矛頭直指“一品高銜”的達官,言下有無限的輕蔑之意。這才使讀者明白作者苦口是賓,誅心才是主,借說教的機會,訴喉中之骨鯁,大有“還將冷眼觀螃蟹,看爾橫行到幾時”的峻嚴之意。元散曲多“警世”的習慣,其中的棒喝固然也常常發人深省,但更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字裡行間所洋溢著的那種不遺餘力的批判精神。

作者簡介

王伯成,元代戲曲作家。涿州(今河北涿縣)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在至元年間前後。他與著名戲曲作家馬致遠是“忘年交”,與張仁卿關係也頗密。著有雜劇3種,今存《李太白貶夜郎》1種。《張騫泛浮槎》已佚,《興劉滅項》存殘曲,見《九宮大成譜》中。又著有《天寶遺事》諸宮調,以及少量散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