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管蝸牛

煙管蝸牛

煙管蝸牛是一種小型,螺殼長型的動物。台灣特有種。棲息於落葉堆底。其體小型,體長一公分,崖產於台灣北部

基本信息

體態特徵

小型,螺殼長型,灰白色具灰褐色斑,分布於北部中海拔山區,棲息草叢環境,種別不詳。

煙管蝸牛 煙管蝸牛

本種分類於

 Kingdom Animalia動物界
Phylum Mollusca軟體動物門
Class Gastropoda腹足綱
Order Stylommatophora柄眼目
Family Clausiliidae 煙管蝸牛科
本科有12屬86種,全世界約有227屬1500-2000種,是台灣陸蝸牛數量最多的一個科,體型一般長紡錘形,煙管狀,顏色和長短各異,螺長約10-50mm,一般白色至淡紫或淡褐色,從外觀鑑定主要依據殼表、殼口的型態及螺口蓋的「閉板」與「腔襞板」構造。

生態習性

普遍分布台灣各地,除了潮濕陰暗的環境外也常出現在乾燥的土石坡或石壁,外觀十分精緻。

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貝類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動物(是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的一個過渡品種,鯊魚也有部分種類是卵胎生的)。海螺的產期大概在5~8月,這段時期海域水溫較高,適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種類主要是向海水中集體排卵排精,受精後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樣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著上 ,在礁石縫隙待孵化,有的種類是在體內自行孵化, 類似於蝸牛等的繁殖。

人工養殖

海螺是發展海水池塘養殖的一個優良品種。為了實現其人工養殖,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殖環境

遠離池塘內的其他貝類,選擇一塊約5-6畝相對平整的地方,用22畝網圈圍,處理好底腳,防止發生逃逸影響其他貝類生長,圍網中間要分散插有小竹竿,為高溫缺氧季節海螺上爬呼吸做準備;養殖過程中要經常對網具進行清洗,保證圍網內外水源對流暢通無阻,以確保有足夠的藻類,縮短養殖周期。

二、苗種選擇

苗種的來源主要是海洋捕撈,人工育苗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頭、柘汪、城東等碼頭漁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種最好選用20粒/斤,健康,無破損,洗淨用筐裝運輸。放苗時,均勻將苗種播灑在已整理好的圍網內。

三、管理和餵養

海螺所適應的海水理化指標如下:鹽度10‰-30‰,PH值7.5-8.8,亞硝酸鹽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標內水溫在10-35℃時海螺生長較快。海螺的食性廣,飼料投餵以小雜魚和低價貝類為主,同時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濾食硅藻,日投餌量根據池塘水質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餌,反之少投。2-3天檢查一次海螺攝食情況,防止投餌過多造成底質惡化,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防止底泥發黑,引發病變,發現爬桿時要及時使用粒粒氧,潑灑底改,定期使用EM調水王,調整水質,保持池塘內的有益菌群為優勢種群,從而促進水生動物的生長。海螺養殖中後期投餵的低價貝類相對較大,可以選擇池塘其他地方,在放養海螺苗種時也可放養一些低價貝類,以備需要時起捕,作為飼料投餵。由於混養池塘中底層貝類較多,日濾食量大,故而養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產品,保證藻種數量和藻類的繁殖量。

四、增產增收

海螺養殖主要是圈養,所占池塘面積小,屬密集型養殖,每畝的苗種量應控制在1.2萬粒左右,中秋節後可以間斷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時節達不到規格的海螺,應放於環溝中暫養,次年可作苗種亦可提前上市。總而言之,海螺養殖是混養池塘的一個附屬,也是降低混養池塘風險性的一個條件。雖然海螺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適的環境中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且混養池塘其他養殖品種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質的變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質變化,定期清洗圍網,適量投餌,保證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發生時要及時就診,防止交叉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