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山

煙囪山

煙囪山位於盤石市蘿北共青農場境內,距市區約50公里,嘟嚕河檢查站對面。四周被大片的濕地包圍著,屬於純原生態地區,山不大,占地約一公頌,高二百米左右,外形象一頭倒臥的牛,山比較陡,從平地突起故名煙囪山,又因山上蛇比較多,又名蛇山,自古以來此山是兵家必爭之地。煙囪山,滿語“呼蘭哈達”,又稱“灶突山”,因“儼然一煙突”,而得名。煙囪山位於吉林省盤石市,海拔和面積甚小,但其山腳下有一個小鎮,是煙囪山鎮,雖然是小鎮,卻是交通要道,古來兵家征戰必爭之地,就是在現在,其也是現在鐵路輸扭重地,所有經過其的大小列車,大部分要在此停車。

吉林省盤石市煙囪山

煙囪山位於吉林省盤石市,海拔和面積甚小,但其山腳下有一個小鎮,是煙囪山鎮,雖然是小鎮,卻是交通要道,古來兵家征戰必爭之地,就是在現在,其也是現在鐵路輸扭重地,所有經過其的大小列車,大部分要在此停車。

黑龍江省依蘭縣煙囪山

煙囪山,俗稱“補天遺柱”。位於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迎蘭鄉千頃平川闊野之中,屬小興安嶺南麓余脈。是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形如煙囪,故名。山體呈東西走向,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1.25公里,海拔17米。是一座禿山,每逢陰雨連綿或冰雪消融之時,頂峰積水便從石縫飛流而下,形成圓周飛瀑。春季則有成群候鳥來此築巢,繁衍後代。為依蘭縣丹青河風景區東南部一景。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煙囪山

新賓滿族自治縣煙筒山新賓滿族自治縣煙筒山

煙囪山,滿語“呼蘭哈達”,又稱“灶突山”,因“儼然一煙突”,而得名。在新賓滿族自治縣縣城西

南二十二公里,蘇子河南岸,永陵鎮境內,海拔八百一十四點六米。

這裡峰巒迭嶂,山勢嵯峨。同下平疇沃野,阡陌縱橫。附近名勝無數,雲集一方。永陵陵宮坐落對面啟運山下,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城佛阿拉城遺址,位於東側二道河村旁,城垣可辨,古風盎然;東去八里,有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城,築於平坦的“橫崗”之上;陵西夏園行宮,今雖茫然無存,仍不失名勝遺址;滔滔蘇子河水銀光閃爍,像一條玉帶自山前緩緩西流;蜿蜒的通衢公路,像一條絲線,將沿途村落珍珠般穿在一起。

山頂部,峭岩壁立,怪石嶙峋,酷似煙囪的巨石,高二十多米,直徑五米餘,穩坐於三塊巨岩自然疊成的“灶門”之上,“灶口”面東,內可容四、五人。巍巍聳入雲表的大“煙囪”,每至暮春促夏,朝霞暮靄,裊裊亭亭。團團片片的雲氣,繚繞蒸騰,大有“秀靈獨具”之狀。民眾總結為:“煙囪山冒煙,三日不晴天”(意即雲封霧鎖,必有雨到。)。“煙囪”東側,有一似人工鑿琢的石門,寬不足一米,立於山脊之上,人稱其為“南天門”,擠過這“石門”,是陡峭的南坡。“煙囪”以西,為煙囪山之主峰,略高於“煙囪”。兩峰之間,有仙人洞一處,此進彼出,猶臨地宮,大有迷茫之趣。傳有道人至此久居,成仙而去。攀上十幾米自然形成的石階,即達峰頂,其上橫陳“石桌”一張,桌面長一點三米,寬零點八米,高近一米。傳說曾有仙人在此桌上對弈,故稱“棋盤石”。神秘的色彩,使人遐想聯翩。立於峰頂棋盤之上,放眼四望,遠岫疊宕,近嶺層巒,使人心曠神怡,不但西面美麗的鳳凰嶺,東面雄偉的雞鳴山一收眼底,而且南面的榆樹、都督、哈山等村落,北面的嘉禾村,西面的大和睦、羊祭台等村落也歷歷在目。煙囪山南北柞林莽莽,松濤陣陣,遠山近水,風光無限。無論是春光秋色或夏晴冬雪,教有它獨特的壯美英姿。

歷史上,隨著清朝皇帝東巡祭祖,文武官員也不斷舞墨弄筆,煙囪山越加有名氣了。清末奉天副都統晉昌描寫道:“仙洞雲縹緲,豐棱孰與侔?高人舒遠眺,寧羨赤松游。”把煙囪山及其周圍形勢,寫得躍然紙上,至今仍為後人所傳誦。

據載:清代以永陵為龍興聖地,故煙囪山被尊為“蛟”,而列為禁地,民國之年開禁。

福建省連江縣煙囪山

煙囪山位於福建省 黃岐半島。在黃岐鎮東臨海的一座山上。明朝嘉靖年同,倭寇侵擾我沿海,戚繼光揮師南下,招募漁工擴大抗倭陣容。黃岐半島百姓也自發組織自衛團體,由於經驗不足,設防不嚴,倭寇勾結海盜300餘人持長矛、火槍,氣勢洶洶燒殺搶奪,鄉民各自逃命,在煙囪山石洞避難,被倭寇發現,用草、穀殼阻塞洞口兩邊,點火熏煙,100多人活活被煙燻死,慘狀目不忍睹,“煙囪山”因慘案而得名。血教訓了鄉民著於構築抗寇城牆,並在山頂設罟瞭望台和報警點,一旦發現敵情,立即點火冒煙,發出救急信號。從此“煙囪山”出名了。

河北省承德縣煙囪山

雄奇神秘的煙筒山橫亘於蹬上鄉與三家鄉之間,地勢險峻,山高林密,海拔1213 米,距承德縣城80 公里,因主峰突起狀如煙囪,被當地人稱作煙筒山。煙筒山最重要的是歷史人文價值,除了清代銀鉛礦遺址外,還有一處隱藏在深山裡鮮為人知的清代摩崖石刻。石崖高約8米,從上到下刻隸書“第一山”三個大字,大字的筆劃裡面又刻著小字,全部文字達80多字,遠遠望去,十分奇特。

煙囪山煙囪山
題款題款
第一山第一山

煙囪山的中段有一陡立石崖,高約 8米,崖面自上而下刻有隸書“ 第一山”3 個大字,每個字寬約1.5 米,面積在1 平方米以上,整個石刻面積約為7.5 平方米。在大字的右側是一行豎刻小字“ 鹹豐七年(1857 年)正月鐫”。

煙囪山煙囪山

在三個大字的筆劃裡面又刻有小字,“ 第”字的一豎內刻有“ 承興銀廠”) 個字,“ 一”字的筆劃內從右至左刻“ 別有天地”)個字。“ 山”字左右兩豎刻一副對聯: “ 煙雲呈幻境,筒管閱人情”,藏頭字隱“ 煙筒”之名;中間一豎筆內是) 個字“ 見利思義”,在“ 思”和“ 義”兩字右側各畫了三個圈,以示強調;底下一橫內又是一副對聯,右側上聯是“ 財防悖人眼前之快樂何益”,左側下聯曰“ 意戒妄求背後之指謫難堪”,為了對仗,下聯為由左向右讀。兩聯之間,從右至左各有一四字格言: “ 微存忠厚”、“ 聊顧廉恥”。

摩崖石刻左側50米處原有一座老君廟,早年傾圮,現僅存建築基址,雖只是山間土祠,卻仍可看出當年建築之規整。老君廟建於一高台上,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原有圍牆,廟門前有石砌台階36級,保存完好,由下向上望去,高聳巍峨,壯觀森嚴。台階下方兩側有兩個旗桿座,高107厘米,邊寬57厘米,深40厘米。外圍原有石碑兩通,惜均已無存。據說過去開礦的人都將老君奉為始祖和保護神,多供奉之。

煙囪山煙囪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