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藝夜蛾

焦藝夜蛾

焦藝夜蛾(Ayssia adusta Draudt)鱗翅目夜蛾科,分布於閩、粵、浙、湘諸省。

基本信息

生物信息

焦藝夜蛾焦藝夜蛾

拉丁學名:HyssiaadustaDraudt
別(異)名:吹綿蚧殼蟲
有害生物名稱:焦藝夜蛾
寄主植物:馬尾松
有害生物類型:蟲害
害蟲類別:蛾蝶類

形態特徵

成蟲

焦藝夜蛾幼蟲及危害焦藝夜蛾幼蟲及危害

體長14-17mm,翅展36-42mm。頭部黑灰色。胸部暗棕色,雜有銀灰色斑;前翅暗棕色、間有灰色斑;緣毛棕色;內橫線黑色,在靠近翅的前線部分內橫線不明顯;外橫線黑色,鋸齒狀,向外彎;外線線由8-9個近三角形黑斑組成;環狀紋大,斜橢圓形,灰白色,有不完整的黑邊;腎狀紋棕黃色,內側黑色;在亞中稽處有1黑色縱線連線內橫線和外橫線(雌、雄均有部分個體此黑線不明顯),項角及外橫線外側均帶銀白色。後翅黃白色,端區灰黑色,翅脈端部褐色,緣毛灰白色;前後翅反面在中室端部均有1個黑斑。卵半球形,短徑0.56-0.61mm,長徑0.70-0.80mm,初產米黃色,逐漸變成褐色。卵孔不顯著。花冠4層,第一層為菊花瓣形,15—17瓣,其餘3層為不規則的多角形。每層19-21瓣。縱棱29-32條,直達底部,雙序式,縱棱間有橫道27一五條,構成橫長方格。

幼蟲

體長20一28mm,頭寬2.9—3.4mm;體色有青綠色和紅褐色2種色型。頭部黃棕色,額區紅褐色,唇基及上唇黃白色;上唇缺切線,約為上唇高的1/3;上顎具5齒,臼齒突呈脊狀突起。背線、亞背線、氣門線均為白色,氣門上線深紅褐色;氣門橢圓形,大小約為第一腹節氣門的2倍;氣門篩黃褐色,圍氣門片黑色;體腹面灰黃色;腹足草綠色。趾鉤單序中帶。

長15-19mm,寬6-7mm;棕褐色。中胸背面中部有橫形的皺紋;腹部第三至第八節背面近前緣處各有1列明顯的縱刻紋,腹部末端有2個乳頭狀突起,突起兩側尚各有1個小突起,腹未有約刺6根。

生態習性

焦藝夜蛾的幼蟲焦藝夜蛾的幼蟲

1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開始羽化,4月上旬為羽化高峰,5月上旬成蟲終見,卵期3月中旬到5月中旬,幼蟲期4月上旬到7月中旬,6月下旬幼蟲開始入土化蛹。成蟲於每天9-18時羽化,以13-16時最多。羽化時,蝸殼沿觸角處裂開,成蟲脫離間殼後,鑽出地面,爬到地被物的隱蔽場所停留,經20—50分鐘展翅完畢,即可飛行活動。羽化率為74.3%,成蟲白天停息在松梢、松針基部或地被物上,傍晚開始活動;有強趨光性。成蟲需多次取食花蜜、樹液、露水作為補充營養。

羽化後5-10天交尾。交尾多在夜間進行,以l-5時為多。一般僅交尾1次,個別可交尾2次。交尾後幾小時到5天內產卵。產卵多在上半夜進行。卵分多次產出,成單行排列在針葉上。每排3一旦粒,一般26—30遺產卵量25—1948粒,平均411.6粒。成蟲壽命11-24天。卵期7—13天,平均8.8天。孵化多集中在14-19時,占總孵化數76.3%。孵化率高達99.2%。孵化相當整齊。幼蟲7齡,部分6齡。

幼蟲歷期49一月天,平均63天。初孵幼蟲啃食卵殼,並在卵殼周圍群集數小時後向上爬或吐絲下垂隨風飄散到當年新抽的嫩梢上,在距針葉柬基部0.5cm左右處蛀食1個圓形蛀孔,身體一部分進入針葉束內取食,受害嫩葉枯萎脫落;2—4齡幼蟲食葉成缺刻;5齡以上幼蟲可食盡全葉。取食時,蟲體攀附在針葉上,頭朝針葉端部,從針葉端部或中部開始取食,邊取食邊後退,退到僅剩2cm左右長的針葉基無處可退時,就棄之另攀其他針葉取食,故被害針葉均殘留基部、並頗為整齊。幼蟲晝夜均可取食,每隻幼蟲最多食葉量達14.27g。幼蟲僅在尋食及取食時活動,其餘時間均潛伏在新梢針葉叢間,頭朝針葉叢基部。幼蟲體上縱紋很似針葉,具很好的擬態。老熟幼蟲沿樹幹爬下,尋找較疏鬆土壤,鑽入土中2-5cm深處,構築1個內壁光滑、橢圓形的土室,在其中化蛹。預蛹期6-8天,蝸期長達250天左右。蝸多分布在樹克70cm以內,占82.2%;100cm以內占96.l%,多分布於樹蔸下坡方向。

地區分布

分布於福州市(閩侯縣)三明市(大田縣、沙縣)南平市(延平區、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谿縣、政和縣、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甌市、建陽市)寧德市(霞浦縣、壽寧縣)。

防治措施

林業技術防治

(1)防治苹梢鷹夜蛾可對苗木進行冬耕護理或結合灌溉殺滅蟲蛹;並可用苗圃地輪作,不斷更新苗木樹種來防治此蟲;對柿樹苗木提倡合理疏植,及時嫁接,認真作好鬆綁、除前等嫁接後的管護工作,以抑制這種害蟲的繁減

(2)對鳳凰木夜蛾在成片造林時可採用帶狀混交方式造林。

(3)對竹筍禾夜蛾可於8月至次年2月全面清除竹林中雜草,堆集漚肥,以消滅雜草上越冬卵,並在3月前清除萌發嫩草,以殺死其上幼齡幼蟲;當大年出筍後,秋冬鬆土,清除雜草,培養竹林;小片受害嚴重的竹林秋冬覆蓋10—15cm厚客上,可結合施肥進行,這種方法亦可在淡竹筍夜蛾繭蛹期使用,使成蟲窒息而死。

人工防治

(1)對銳劍紋夜蛾可於7月上旬於牆角堆積磚塊、土塊,讓老熟幼蟲於其中化蛹,以便集中消滅。

(2)對一點金剛鑽苹梢鷹夜蛾應及早摘除苗木上的蟲芽、蟲葉。

(3)人工震落夢尼夜蛾、細皮夜蛾、癩皮夜蛾的幼蟲,捕而殺之。

(4)清除落葉,以減少典皮夜蛾的越冬場所。人工摘除其幼蟲白色網幕和繭蛹的方法亦簡便易行。

(5)人工剝除癲皮夜蛾的繭。

(6)人工壓死苗圃中抽授帶夜蛾的幼蟲。

燈光誘殺

夜蛾科昆蟲成蟲大多有趨光性,可用燈光誘殺。如銳劍紋夜蛾、癩皮夜蛾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

生物防治

(1)保護利用天敵,如苗圃及林地中的螞蟻、瓢蟲、胡蜂、馬蜂、寄蠅、草蛉、益鳥、編福等天敵均須加以保護利用。

(2)對典皮夜蛾幼蟲可用0.16億孢子/ml蘇雲金桿菌或青蟲菌噴殺。

(3)利用螞蟻防治癩皮夜蛾蛹。

化學防治

(1)對幼齡幼蟲可噴射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或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或50%對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觀%敵百由晶體1000-15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劑、或50%甲胺磷乳劑500-1000倍液,或25%西維因可濕性劑1500倍液,或2.5%澳氰菊酯、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頃用藥150-300ml,或滅幼髒3號20%膠懸劑2000-3000倍液。

(2)對已蛀人梢中的幼蟲,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倍液注乾,或用50%殺螟松乳油、或50%二溴磷乳油用一40倍液塗抹被害處。

節肢動物門(十九)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