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梔子

焦梔子

焦梔子,中藥名。茜草科植物梔子的炮製加工品。植物形態灌木,高0.3-3米。生於海拔10-1 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可作盆景植物,稱“水橫枝”;花大而美麗、芳香,廣植於庭園供觀賞。乾燥成熟果實是常用中藥。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革質,稀為紙質,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厘米,寬1.5-8厘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厘米;托葉膜質。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花絲極短,花葯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產地生境

產于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河北、陝西和甘肅有栽培;生於海拔10-1 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寮國、高棉、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太平洋島嶼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具體地點不詳。

中藥功能

焦梔子焦梔子

【中藥名】

焦梔子

【拼音】jiāo zhī zǐ

【英文名】 FRUCTUS GARDENIAE PREPARATUS

【來源】本品為梔子的炮製加工品。

【製法】取淨梔子,或碾碎,置熱鍋中,用中火炒焦存性,果皮內面和種子表面為黃棕色或棕褐色,放地上去火氣,放涼備用。

焦梔子及植株形態焦梔子及植株形態

【性狀】本品形狀同梔子或為不規則的碎塊,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薄而脆,內表面棕色,種子團棕色或棕褐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鑑別】照梔子項下的[鑑別](3)項試驗,顯相同的結果。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三焦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吐衄,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 6~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中藥(藥材及飲片)

生長的焦梔子生長的焦梔子

【摘錄】《中國藥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