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骨花燈

無骨花燈無骨花燈

概述

“仙居皤灘花燈”起源於唐朝,據當地宗氏堂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皤灘民間就有盛大的鬧花燈活動。當時人們把花燈稱為“唐燈”,也有人叫它“神燈”。此燈造型別致,工藝獨特,製作精美,小巧玲瓏,古樸典雅。更奇的是,燈身沒有骨架,全由用繡花針剌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貼上而成,且輕巧能飛。

相關歷史

民國時期有一對“仙居皤灘花燈”在杭州展出時,外賓看後,讚不絕口。由於這種花燈沒有骨架,全燈由十幾片(最多的五十八片),刺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貼上而成。所以,外賓又稱它為“神奇的無骨花燈”。民間製作這種花燈的工藝也比較複雜,要經過繪圖、貼上、燙紙、剪樣、裝訂、鑿花、拷背、刺繡、豎燈、裝飾等十道主要工序。 96年10月份獲“96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展覽會”國際金獎。同年12月份又榮獲“96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品博覽會”金獎。97年12月份浙江省電視台在“文化時空”里,專題播放了“浙江一絕、皤灘花燈”。這種古花燈的式樣現己發展到20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