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

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

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原名“三善堂”,座落在錫山區安鎮東街,革命時期的秘密聯絡點。

基本信息

機構簡介

(圖)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
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座落在錫山區安鎮東街,原名“三善堂”(意:集善、恆善、同善),是當時安鎮張姓的祠堂,地處較偏,平時人員出入極少。1926年9月,中共黨員安友石從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束,以省農民運動特派員身份,返回家鄉安鎮從事農民運動組織發動工作。不久,中央黨員嚴朴、杭果人等先後到達安鎮,進行農運發動工作,並將“三善堂”作為秘密聯絡點。1927年3月4日,無錫各鄉鎮農民代表大會 在“三善堂”召開,嚴朴被選為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安友石為主席,杭果人為農民革命軍總司令。1927年11月9日,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無錫東北鄉地區萬餘農民舉行了震驚大江南北的秋收暴動,農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設在“三善堂”內,故又稱“無錫農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舊址。
(圖)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
現在的農民革命運動紀念館是將原來的五間兩仄舊樓房,按照原來的建築式樣新翻建的。九○年初竣工,九○年七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歷史的照片、實物、圖片、文字說明等珍貴資料,由原錫山市黨史辦、安鎮鎮黨委和安鎮文化中心組織專人,化大量精力蒐集整理而成。紀念館展出的是一九二七年無錫縣農民革命運動的真實歷史資料,重點介紹一九二七年農民秋收暴動。這次農民暴動,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等多種原因未能達到預定的目的和要求,最後失敗了。但是,無錫縣農民暴動顯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眾的強大力量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戰鬥精神,為革命的最後勝利播下了紅色的種子,為無錫革命史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紀念館展出的內容,共分五個部份:即“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秋收暴動,建立政權”、“前赴後繼,不屈不撓”、“革命英烈,浩氣長存”、“昔日暴動地,今日展新貌”。
由於領導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無錫縣農民革命運動紀念館開辦10多年來做到了長年開放、工作正常、效果良好。紀念館建辦以來,在修繕館舍、整理資料、收集文物、製作版面到組建宣講隊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平時以離休黨支部、鎮關工委為骨幹組成革命事跡宣講組,確定兼職講解員5名,負責對參觀人員、學校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由專職管理人員具體負責參觀接待、登記、文物保管和環境衛生等工作。97年4月開始,紀念館在無錫市、錫山市黨史辦的具體支持幫助下,對館舍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繕與粉刷,並重新整理了展覽版面,新置了鋁合金燈箱的革命形勢圖,將事跡介紹錄了音,便於集體參觀時介紹。97年11月7日,鎮黨委在紀念館隆重召開了“紀念無錫農民暴動70周年”紀念大會暨座談會,省、無錫市有關領導、錫山市四套領導班子的主要領導、江陰、常熟、宜興市等有關領導和本鎮鎮村幹部計400餘人參加了紀念儀式和會議。在97年,由無錫電視台攝製的,以嚴朴當年勇於毀家鬧革命的生動業績為題材的電視劇《江南魂》和新聞紀錄片三次來館拍攝,反映無錫地區開展革命運動的歷史,擴大紀念館影響。
10多年來,來館參觀已達13800餘人次,其中外鎮學校師生4500餘人次,先後接待外省市參觀人員15批。宣講組對王若飛、安友石、杭果人等同志的親屬先後4次來館參觀,杭果人的兒子杭履冰同志參觀後說: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作出了犧牲,但後代沒有忘記他們,照片和材料保存得相當好,對此他表示感謝。“無錫縣農民革命運動紀念館”於1992年4月被確定為錫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4年,被確定為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