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泥娃

簡介

民間泥塑藝術品。 產地在江蘇無錫惠山 。 明代文獻中即提到無錫泥人,清代曾進貢乾 隆皇帝。早期惠山泥人只有簡單的大阿福、小花囡小頭子 , 後又有劉海、菩薩等。大多 用單片模或雙片模模印而成。清代鹹豐年間藝人用“捏段鑲手”的辦法做泥人 ,使塑作技藝提高。惠山泥人分“粗貨”、“細貨”。粗貨多用模印製成,給兒童玩耍,也稱“耍貨”。

詳細資訊

細 貨是用捏塑的辦法做成戲曲人物等,也稱“手捏戲文”。題材有(1)以大阿福為代表的耍貨; (2)以財神爺為代表的偶像;(3)以戲曲人物為主的戲文。彩繪也很考究,民間有“三分塑、 七分彩”的說法。
惠山泥人名揚中外,有關它的來歷,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觀天象,發現無錫龍山(即惠山)有龍脈龍氣,朱元璋派他前往無錫細察。劉伯溫來到無錫後,招來一些能工巧匠,用龍山泥土捏成了許許多多頭戴朝冠、身穿朝服、腳登朝靴的文官武將,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人人見了都喜愛。
那時,龍山腳下的老百姓生活貧困,很樂於以做泥人為生。沒幾天,龍山街上就開滿了大小泥人攤店。然後,劉伯溫又調三百士兵,在龍山南麓青山灣前的山坡上選中了一塊地方,準備開鑿一口深井以斷龍脈、斬龍頸。龍山知曉後大怒,一氣之下就在青山灣前山坡上長出了一座小山。當地人叫它“產山”,無錫有句諺語“一夜長產山”,就是這個出典。因為產山是龍山氣出來的,所以產山上的泥土粗、無粘性,做不得泥人,只有龍山的泥土能做泥人。
從此之後,無錫人捏泥人的手藝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