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鄉

無量鄉

無量鄉有“歌舞之鄉”的美譽,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中部,位於縣城東南部,東經100°28′至100°41′,北緯24°42′至24°56′之間。東接彌渡縣和楚雄州南華縣,南連普洱市景東縣,西界公郎鎮,北臨寶華鎮。總面積251.95平方公里,214國道和小普線呈“丫”字型橫穿境內,交通極為便利。

基本信息

(圖)無量鄉無量鄉

簡介

(圖)無量鄉無量鄉

無量鄉海拔1446—2790米,境內山巒起伏,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盛產茶葉,素有“茶鄉”之稱。茶樹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擺衣茶”、“古德茶”等茶史記載。古德茶場旁有一棵栽培大茶樹,樹高11.8米,基圍1.71米,樹幅65平方米,主幹直徑52厘米,樹枝茂盛,年產量達40—50千克,號稱“無量鄉茶王”。古德茶場出產的“無量山茶王”,華山茶場出產的“華山雲霧”,顯秀挺毫,條索緊結,湯色俱佳,回味無窮,久遠盛名,產品遠銷省內外,倍受廣大消費者親睞。全鄉現有茶場18個,面積1699.95畝,年產50多萬千克,面積、產量位居全縣第一,是無量鄉的一大支柱產業。

無量鄉位於南澗縣東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距縣城46公里,總面積252.2平方公里,總人口35384人,是大理州通往思茅、臨滄地區的南大門。無量鄉境內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雨量充沛,光熱資源充足,適合發展多種產業。近年來,該鄉大力發展泡核桃肉牛茶葉、早豆類、特種藥材等產業,目前共有泡核桃45900畝,茶園面積17440畝,年產泡核桃量50萬公斤、茶葉80萬公斤,茶葉面積和產量居全縣第一,並以“無量山茶王”最為有名。境內有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茂密的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眾多的名勝古蹟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您旅遊探險、科學考察的好去處。目前,規劃1.5平方公里的馬鹿田新興集鎮已開始興建,熱忱歡迎各地客商前來投資開發。境內居住著漢、彝、白、哈尼、傣、苗、傈僳、佤、納西、布郎等11個民族。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327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9774萬元,糧食總收入1188.39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340.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536元,是雲南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

人文地理

(圖)風土人情風土人情

位於無量鄉西部的靈寶山,海拔2400米,高陡險峻,雄奇壯觀,山巒起伏,雲海萬傾,山中奇石嶙峋,造型精巧,典雅古樸。7萬多畝的原始森林逶迤茫茫,古木參天,林中有修建於宋代的靈寶山石建築群,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也多處有敘說。這裡現已建成的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集自然景觀與人為景觀為一體,園內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熊、猴、麂子、龍棕、無量含笑、桫欏樹等多種珍稀動植物。舉目遠眺,白皚皚的蒼山和漫灣電站“高峽出平湖”的秀麗景色盡收眼底。

無量人民受到無量山和哀牢山的浸潤,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創造了燦爛的民族優秀文化。此地彝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虎、敬虎,自詡是虎的民族。在無量豐富的民族文化百花園中,虎圖騰歷史文化可稱得上是彝鄉藝苑中的一朵奇葩。從境內的祭虎、畫虎、跳虎和製作虎頭小帽等系列崇虎活動中即表現出了彝族生龍活虎的特性。民間流傳的舞蹈有圖騰崇拜的跳虎,有從原始部落狩獵和戰慶活動的敬奉行為開始的“南澗跳菜”和彝族打歌舞;有流傳廣且影響深的熱烈奔放的山歌對唱,古樸渾厚的彝腔小調,優美動聽的吆牛歌,和風細雨般的催眠曲等。彝族“火把節”、“朝立夏”等10多個傳統節日裡通宵達旦的“篝火打歌”中,“阿哥跳穿千層底,阿妹跳爛繡花鞋”也絕不遜色。尤其是參加全國服飾展演的紅星彝族服飾色彩斑斕,“小白衣裳青領褂,玉綠褲子逗人愛”,深受國內外專家和來賓的讚賞。抗清英雄李文學故居遺址和烏龜山李文學殉難地,距今約3000多年前的青銅短劍等文物的出土遺址,令人目不暇接、留戀往返。南詔國鼎盛時期,第二代彝王邏晟炎作為“奉聖樂舞”中一支重要的“奉珍耍雜”隊晉京,並以其奇特的“光頭、羊披、托盤、大耳環”四大特色和幾人重疊的雜技表演亮點而博得大唐皇帝的讚賞。改革開放以來,“南澗跳菜”又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一度成為“雲南舞壇的代名詞”和西部大開發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民間藝術之星”。2001年無量鄉被南澗縣人民政府命名為“跳菜民間藝術之鄉”。

政務公開

(圖)幹部公示欄幹部公示欄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不斷增強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傾聽民眾呼聲,體察民眾實情,深入基層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全鄉幹部職工公僕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益不斷提高,機關作風建設穩步推進。全鄉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良好局面。
無量鄉四班子名單公示
姓 名職 務
劉增武中共無量鄉委員會書記
豐崇武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
李平山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鄉人大主席
羅汝鈞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副書記
楊澤新  中共無量鄉委員會掛職副書記
劉春華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紀委書記
常玉春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羅正宏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武裝部長
李 學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組織委員
段易君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宣傳委員
自明成中共無量鄉委員會委員、派出所長
李明權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楊麗娟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吳加周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張紹明鄉人民政府掛職副鄉長
羅應傑鄉人民政府掛職副鄉長

文化教育

(圖)受到捐助的小學生受到捐助的小學生

有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村文化室13個,農村業餘文藝隊13支、民族民間藝人2人,民間藝術大師1人,打歌、跳菜藝術村11個,跳菜世家8戶,打歌世家5戶,音樂世家6戶。2004年被省體育局表彰為“基層體育健身指導站”,並榮獲雲南省第一批“特色體育鄉鎮”稱號。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村級國小14所,幼稚園2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升,2006年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100%,畢業率100%。

人文地理

(圖)李文學殉難遺址李文學殉難遺址

無量民風淳樸,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彝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是南澗打歌“跳菜”的發源地, 素有“跳菜之鄉”、“打歌之鄉”之稱,全鄉有打歌、跳菜藝術村11個,跳菜世家8戶,打歌世家5戶,音樂世家6戶。“南澗跳菜”是南澗無量山彝族民眾舉行喜慶、婚喪等活動之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逢喜事,以“跳菜”助興,遇喪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無量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濃郁深厚的民族風情、勤勞善良的各族人民熱忱歡迎您的光臨

基礎設施建設

(圖)馬安公路穿境而過 馬安公路穿境而過

堅持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交通建設方面: 累計新建和修復鄉村組公路135條,長274公里,村組通路率達88%,行政村公路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新建道路及人行便橋24座,硬化村莊道路及集鎮道路2條16公里。
水利建設方面:建成小水窯3001個、溝渠32條,改善灌溉面積12068畝,建成人畜飲水工程28件,解6858人和3583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生態環境治理建設方面:堅持“造、封、管、節、治”並舉的方針,按照“生態立鄉”的發展思路,狠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年內完成天保造林450.66公頃,封山育林16公

(圖)衛星電視接收器 衛星電視接收器

頃,義務植樹9.8萬株,完成森林管護450.66公頃;建沼氣池907口;推廣用煤4950噸;加大林業行政執法力度,嚴防森林火災,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年末森林覆蓋率達38.4%。
電力信息化建設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通信、有線電視、計算機等信息基礎設施進入普通百姓家,信息套用水平明顯提高。全鄉目前自然村通電率100%,程控電話通村率達100 %,行動電話訊號覆蓋率95%以上,“村村通”工程逐步得到實施,廣播電視覆蓋率保持在85%以上。
小集鎮建設方面:完成了無量集鎮、保台馬鹿田商貿區和紅星子午街場的設計規劃。投資25萬元硬化無量集鎮路面,改善了無量街市場條件。
社會事業方面:新建和改建9所國小校點校舍和鄉中學宿舍樓,排除學校危房 平方米,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正抓緊實施。完成了鄉水利站、計生服務所、林業站、鄉政府辦公樓的修繕和鄉文化站建設工作,新建了無量衛生院辦公及醫療用房,建成了個村衛生室。新建了2個村級凍精改良站。鄉菸草站完成辦公用房改擴建工程。總投資81.6萬元,新建馬街、光明、德安、發達村委會綜合辦公樓,古德、衛國、紅星村委會的基層政權建設正在建設中,極大的改善了村辦公用房及住房。

特色產業

(圖)林產品林產品

無量鄉特色產業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全鄉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典型引路,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發展特色產業。
無量鄉海拔1446—279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乾濕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霜期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和比較優勢為原則,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一是搞好市場信息服務;二是搞好宣傳發動;三是抓好示範引導。始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用現代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用抓工業的手段來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區域優勢農業產業帶和優勢農產品,不斷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烤菸、茶葉、泡核桃、白雲豆、冬早蠶豆、豌豆等經濟作物已成為無量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向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

(圖)早碗豆 早碗豆

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潛力,加大烤菸、泡核桃、茶葉和養殖業四大骨幹產業的培植力度,在烤菸產業上:堅持“穩基礎、建支柱、創品牌、增效益”的方針,認真落實基本煙地規劃,擴大“紅大”優質煙種植面積,實現菸農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在泡核桃產業上: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戶種植、強化種植管理的思路,抓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泡核桃產業效益;在茶葉產業上:以建設生態茶園為基礎,以培育加工龍頭企業為核心,著力打造優質綠茶和烏龍茶,全面提升茶業產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在養殖產業上:以加快推進品種改良、疫病防治、飼草飼料配套和服務體系建設,做強做大以生豬、黑山羊和肉牛為主的畜牧業。進一步開發早蠶豆、早碗豆等冬早蔬菜和大白芸豆、油雞樅、松茸等特色農產品。狠抓非公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努力實現工業倍增計畫,狠抓財政結構最佳化,不斷增加財政可用財力,抓好集鎮規劃,不斷完善集鎮功能,努力實現全鄉產業規模化、市場化、優質化、高效化生產,開發農產品加工業,走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路子,促進全鄉經濟成長,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大力發展專業技術協會,加強協會管理,“公司+協會+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有效推進,協會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逐漸凸起,有力地促進了公司和農戶雙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