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綠藻病

"(1)

無綠藻病

無綠藻病(protothecsis)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疾病,它是由無綠藻屬感染引起的慢性局限性的疾病。臨床上最多見的是在患者肢體的手術或外傷部位發生的局部皮膚和皮下感染、鷹嘴滑囊炎及軟組織感染。雖然無綠藻屬是屬於無綠藻類,但傳統上仍把無綠藻病歸為真菌病。

病因及發病機制

引起無綠藻病的有2種病原體:為中型無綠藻菌和小型無綠藻菌,以後著多見。無綠藻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可從水、土壤、未經消毒的牛奶、某些動物,如牛、狗、豬、貓的身體及糞便中分離出來,在人類的糞便中極少分離出來,但在人的指甲、痰和皮膚碎屑中可以分離出來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
該病多見於成年人,發病年齡在18-73歲之間。有約62%的病人有皮膚及皮下組織感染,有些患者在感染前有外傷史或手術史,亦有些病人有免疫異常,常見的有營養不良、糖尿病、酒精中毒、肝炎、腫瘤、腎衰竭、SLE和接受免疫以治療法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腫瘤化療等。感染局限於肢體和面部,皮膚感染者中大約1/5有糖尿病史。

臨床表現

本病較少發生,目前對其了解還不夠深刻。該病起病較緩,病程可達數月或數年,無自愈傾向。
(1),皮膚皮下組織無綠藻病:多發於暴露部位,尤以小腿和足部多見,常有外傷史。病程長,多局限於原發部位及其附近,損傷常為1個或多個,發病緩慢。皮損的表現可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無痛性丘疹樣結節、斑疹、結節性丘疹、濕疹樣皮炎性改變,皮損潰瘍等,皮損若破潰結痂可留有萎縮性瘢痕。一般患者無全身症狀,局部有輕度瘙癢。但如果患者有免疫異常或接受免疫治療者,如糖尿病、晚期癌症等免疫力低下者,感染時其皮損較其他患者嚴重,有時可引起系統性無綠藻病,主要表現為前額、鼻、臉的皮下組織及腹腔中有多發性結節,下肢丘疹,膿皰和潰瘍。
(2).無綠藻軟組織和鷹嘴滑囊炎的損害可有嚴重的積液,並可形成竇道,引流數月。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主要依據找到病原菌。
2.鑑別診斷
(1).與神經性皮炎、皮膚真菌病、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濕疹樣皮炎等鑑別。主要依據是在組織中找到病原菌或從組織中找到該菌。
(2).鷹嘴滑囊炎應與葡萄球菌感染者相鑑別,該菌引起著正裝較輕。
(3).該菌應與新生隱球菌、非洲型組織胞漿菌、白色珠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及皮炎芽生菌等鑑別。這些菌都芽生,而無綠藻菌,不芽生。
(4).與球孢子菌相鑑別,球孢子菌亦不芽生,但內孢子的數目多且小,圓形,而無綠藻菌的內生孢子大且成卵圓形和不規則行。

治療與預防

1.治療
(1).鷹嘴滑囊炎:外科切除即可痊癒。
(2).皮膚、皮下組織感染:
1).聯合使用兩性黴素B及四環素,為減輕兩性黴素B的副作用,可外用兩性黴素B霜劑加四環素。
2).酮康唑對部分病例治療有效,其他三唑類抗真菌藥的療效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3).對於系統性無綠藻病可用兩性黴素B和干擾素聯合治療。
4).可試用伏立康唑。
2.預防
對於使用免疫抑制療法、糖尿病及外傷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持皮膚及傷口清潔,防止病菌的侵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