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論

《無為論》是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生龍,李君把“無為”歸納為互相聯繫的兩種含義:或是沒有做什麼,表示一種存在狀態;或是不要做什麼,表示一種行為禁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無為論

“無為”的“為”是一個動詞,表示行為,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做”。 “無為”的“無”的基本意義就是兩個:一是作動詞用,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有”:一是作表禁止的副詞用,同“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要”。把上述字詞含義串起來,“無為”的字面含義就是: 一、是沒有做什麼的意思,表示一種存在狀態: 二、是不要做什麼的意思,表示一種行為禁忌。 “無為”的字面意思看起來雖然如此簡單,但一旦它轉化成一種哲學、思想範疇的時候。就不是那么簡單了。當然,萬變不離其宗,它所衍生的各種內涵都是以這兩個最基本的意思為根據的。

序言

李生龍君窮數年之力所撰寫成的《無為論》,是一部深刻正確而富於創造性的著作,對當代定將有其影響,故樂為之序,以介紹於廣大讀者。

從來論“無為”的很多,李君的書與之既有其相同,但更有其相異,今特舉其相異之犖犖大者而約略言之,以見其確實有以傑出於學術之林。

基於大量材料的研究,李君把“無為”歸納為互相聯繫的兩種含義:或是沒有做什麼,表示一種存在狀態;或是不要做什麼,表示一種行為禁忌。像這樣高屋建瓴地對“無為”所作出的揭示,是探驪龍而得其珠,發前人所未發的。

前此之論“無為”,多半流於一般化,要不外圍繞著老子的大道自然無為和莊子的君道無為兜圈子,不能作出深微細緻的剖析。但李君講“天無為”,卻分為主宰之天無為、物質之天無為與理想之天無為,誠然是具體深入。講“無為”的政治觀更剖析入微,在君道無為之下申之以去私立公和卑弱自持,在治國無為之下申之以分職而治、守法無為、隆禮無為和簡易之政與德政,不是好學深思,長於思辨,是無從至此的。此外,還分析了“無為”的人生觀,論證了逍遙無為,特別是無為的養生之道和無為的養生法,對於一般人更富於實踐意義。

本書目錄

再版前言

緒論

第一編 “自然無為”之天道觀

第一章 天“無為”_

第一節 主宰之天“無為”

第二節 物質之天“無為”

第三節 理想之天“無為”

第二章 “道”“無為”

第三章 “自然”“無為”

第二編 “自然無為”之認識論

第一章 “無為”以識“道”

第二章 “無為”以辨形名

第三章 “無為”以順自然之性

第三編 “自然無為”之政治觀(上)

第一章 君道“無為

第一節 去私立公

第二節 卑弱自持

第二章 治國“無為

第一節 分職而治

第二節 守法“無為

第三節 隆禮“無為

第四節 簡易之政與德政

第三章 理想的“無為”社會模式

第四編 “自然無為”之政治觀(下)

第一章 “無君”論

第二章 至治之世

第五編 “自然無為”之道德情慾觀

第一章 稟性自然

第二章 “自然無為”之道德觀

第一節 道德應合“自然

第二節 道德本合“自然

第三章 “自然無為”之情慾觀

第一節 制欲“無為

第二節順欲“自然

第六編 “自然無為”之人生觀

第一章 逍遙“無為

第一節 精神逍遙

第二節 冥物逍遙

第二章 隱逸“無為

第一節 隱逸之因

第二節 隱逸“無為

第三章 順命“無為

第七編 “自然無為”之養生觀

第一章 貴生而外物

第二章 “無為”養生法

第八編 “自然無為”之文藝觀

第一章 “自然美”高於人工美

第一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二節 “天人合”

第二章 “自然”稟賦與文藝境界

第三章 創作當順“自然”而不刻意

第四章 “自然”乃文藝風格之準的

第一節 文藝內容之真朴自然一^

第二節 文藝形式之本色自然

後記

後記

本書的修訂緣起及具體情況,我已在再版前言中提到過了。從開始放暑假到本學期末,我不捨晝夜,整個心力都用在了這上面。雖經修訂增益,仍難免存在不足,望讀者不吝批評賜教,使之不斷有所提高。

藉此機會,我要感謝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周玉波先生、曹愛蓮女士、編輯室主任何海龍先生、責任編輯譚南冬女士,是他們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勞動,本書才得以再版,以新的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介紹

李生龍,湖南祁東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兼中文系主任。著有《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隱士與中國古代文學》《新譯墨子》《新譯傳習錄》《占星術》等多種,並著有長篇歷史文化小說《道家演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