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碑

無名碑

濱洲鐵路線興安嶺隧道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隧道,全長3077.2米,在全國鐵路中也以其高齡和險要而著稱。

簡介

無名碑 無名碑

濱洲鐵路線興安嶺隧道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隧道,全長3077.2米,在全國鐵路中也以其高齡和險要而著稱。

興安嶺隧道位於牙克石市境內,濱洲線561公里262米,即興安嶺站上行出站處。始建於1902年,1904年正式通車使用。按當時規定的技術標準使用年限為60年,現已超壽40年。

由於鐵路工人的精心養護,特別是進入人民鐵路時期後,興安嶺隧道經過多次維修和大修,至今仍然堅固而且英姿猶存,為繁榮呼盟經濟繼續效力奉獻。

自殺之謎

說起這座隧道,人們不禁聯想起一個相傳已久的故事,那就是“女工程師自殺”之說。到過興安嶺峰上的人都曾見過一座造型獨特的石碑,碑上雖無任何標誌,但它卻含有一個“女工程師自殺”之謎。

設計

這位俄氏女工程師是興安嶺隧道的設計者和施工的指揮者,修築中東鐵路西部線必須穿越群峰疊嶂的大興安嶺山脈。多次勘測,幾易方案,鐵路還是無法穿越這密集的峰峰嶺嶺,儘管設計了半徑只有216米的大曲線環型盤山道,線路還是難以越嶺前伸。一群來自沙俄帝國的專家們面對這一難題苦無良策,一籌莫展。就在這望山興嘆的時候,他們中間的一位女工程師提出了開鑿長大隧道的構想,就當時的築路技術,修建如此之長的隧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位女工程師不但有構想,而且自告奮勇,承擔了整個設計重任。不久她便拿出一套完整的設計資料,得到同行們的贊同,當即拍板定案。

過程

鑿山築隧工程開始了,女工程師親臨現場參與施工的組織指揮,採用山的兩側同時相對施工最後連線貫通的方案。工程進展一直很順利,終於接近計算貫通之時,所有施工的指揮者和工人,都在期望這一令人振奮的壯觀情景出現。尤其是那位女工程師,此時心緒紛繁,喜悅中帶著緊張,期待里夾著不安,按設計計算接通的時間到了,她手捧設計圖,雙目圓睜,幾乎屏住呼吸等待兩側工人的會師。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女工程師的心率在加速。時間超過了,再超過……兩端坑道延伸……就是不見相通的跡象。人們開始生疑,女工程師的心更是忐忑。她比誰都明白,這決不是時間計算上的差誤,很大可能是施工方向的錯誤。如果真的象她曾擔心過的那樣,兩側施工偏離了方向,在地下形成了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兩股坑道,這個責任之大,損失之重是難以估計的。夜裡,她思前想後,失譽感,恐懼情緒緊緊地纏繞著,聯想自己即將成為沙俄帝國的罪人,同行中的鄙棄者,最後橫下一條心,當夜便帶著無限的遺憾自我了結了一生,長眠於異國他鄉。

結果

不知是這位女工程師注定沒有這份福氣,還是上帝故意跟她開了個大玩笑,就在她自殺後的第二天,隧道貫通了,而且分毫不差。全體施工人員歡呼跳躍,欣喜若狂。可惜設計者再不能享受這一幸福,只能含笑於九泉了。同行們為了緬懷這位剛毅的女性同僚,並在隧道相接處的山頂上就地取材壘起石碑。不知是因為匆忙,還是不願把這個醜聞留在他國,石碑上即沒留名,也未做任何標記。

這段記述,就是民間談論的修築中東鐵路中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小故事,至今既無人證實,也無人否定,仍然是個頗引興趣的“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