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泉街道

烏龍泉街道

烏龍泉街道地處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境內,在江夏區中部,距武漢市城區29公里,離區政府所在地紙坊僅8公里。東鄰梁子湖,西切107國道,南與山坡鄉接壤,北臨紙坊街。 烏龍泉街道面積為173.46k㎡,人口46514人(2011年末),轄3個社區、23個行政村。 境內京廣鐵路、紙賀公路貫穿而過。

基本信息

沿革

1996年,烏龍泉鎮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新生活、新農村、幸福、致富、靈山、勤勞、烏龍泉7個行政村和老街、車站、工人村3個居委會;土地堂鄉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青山、三合、洪灣、新建、沿湖、五星、民主、四一、群建、四化、團結、友愛、金海、立新、楊湖、建設、長嶺17個行政村和土地堂1個居委會。

1997年12月,撤銷烏龍泉鎮,設立烏龍泉街道。2001年5月,撤銷土地堂鄉,併入烏龍泉街道。2004年,辦事處駐烏龍泉,人口49163人,面積179.82平方千米,轄烏龍泉、烏龍泉礦、土地堂3個居委會和幸福、致福、靈山、勤勞、新生活、新農村、群建、四一、沿湖、五星、楊湖、長嶺、友愛、青山、三合、民主、立新、洪灣、新建、四化、團結、金海、建設23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0115003:~001 111烏龍泉社區 ~002 112烏龍泉礦社區 ~003 220土地堂社區 ~200 220新生活村 ~201 112新農村 ~202 220致富村 ~203 220靈山村 ~204 220勤勞村 ~205 220幸福村 ~206 220青山村 ~207 220三合村 ~208 220洪灣村 ~209 220新建村 ~210 220沿湖村 ~211 220五星村 ~212 220民主村 ~213 220四一村 ~214 220群建村 ~215 220四化村 ~216 220團結村 ~217 220友愛村 ~218 220金海村 ~219 220立新村 ~220 220楊湖村 ~221 220建設村 ~222 220長嶺村

地理

全街版圖面積179.9平方公里。其中集鎮面積8平方公里。全街總人口51340人;其中農業人口29471人,非農業人口2I869人。烏龍來屬濱湖丘陵地帶,街域內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在1100一12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為260天左右。烏龍泉早年當地人煙稀少,冷落荒涼,野獸出沒,雜草叢生。據、傳清代末年在此建有龍王廟一座;有僧人,廟前有兩口泉井並列,水溫冬暖夏涼,四季長流,水色烏黑等清,恰似龍眼仰視蒼天,人們習稱這對條並為龍泉,烏龍泉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龍王廟已無殘跡,二一併存在位於一將軍山西南山腳下京廣鐵路西20米左右處,現為武鋼礦區用水。解放後,烏龍泉地區屬武昌縣、金口區的太平鄉和山坡鄉所轄漢華鄉的一部分:1951年改底紙坊區,1952年劃歸大.;區(即土地堂區,1953年改為十、區),1955年仍改底紙坊區;1963年設立為烏龍泉公社,1982年撤銷並成立烏龍泉鎮;l.1996年撤縣設區時改為江夏區烏龍泉鎮;1998年5月撤銷烏龍泉鎮,設立烏龍泉街;2001年5月,鄉鎮規模合併時,原土地堂主併入,成立為新的烏龍泉街至今。

行政區劃

烏龍泉街道 辦事處駐烏龍泉,人口47620人,面積179.82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烏龍泉、烏龍泉礦、土地堂、幸福、致富、靈山、勤勞、新生活、新農村、群建、四一、沿湖、五星、楊湖、長嶺、友愛、青山、三合、民主、立新、洪灣、新建、四化、團結、金海、建設。下設282個村民小組;分烏龍泉、土地堂、新建等3個集鎮。轄區內有武鋼烏龍泉礦、鹹寧電力鋁廠、武漢凌雲水泥公司、江夏區鈣鎂磷肥廠一等多家省、市、區屬企業。

自然資源

全街耕地面積71362畝,其中水田32819畝,旱地33653畝,臨時性耕地489O百。有山林綠化面積31574畝,養殖水面36210畝,是江夏區萬畝水產養殖基地、萬畝茶園基地、萬畝冷食瓜.基地的主組成街鎮鄉之一。街域內礦產資源豐富,靈山、將軍山、烏龍山,大洪山、仙人山蘊藏有近2億噸全省質量第一的優質白雲石和石灰石,是建材、冶煉行業的重要原料基地。1958年,武漢鋼鐵公司(現武鋼集團)因此而設立武鋼烏龍泉礦。烏龍泉境內塘堰星羅棋布,溝渠湖泊相連,地表徑流向東直入架子湖。共有塘堰庫壩1322處,總蓄水量806萬方;有40千瓦以,上機泵站16處19台套1885千瓦,可抗災面積36200畝。至2002年末,全街有效灌溉面積19284畝;旱澇保收面積16070畝.機電排灌面積10412畝。

經濟發展

烏龍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以農業產業化為基礎,以工業經濟為支柱,以第三產業為突破。使全街經濟建設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2年;全街完成國內生產總9.11億元,完成財以收入共完成1305萬元。

全街農業主導產品以稻穀、油菜、西甜瓜、南瓜、水產品為主。

2002年;糧食總產量22328噸。油料總產量4006噸、蔬菜總產量67930噸、水產品產量5100噸,全街實現農業總產值共10975萬元。

在發展特色農業上,以烏龍來農副產品行銷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兩瓜"種植,同時柑桔、蜜桃、土豆也是本地的優勢產品。2002年,全街種植西瓜面積18000畝,其中"黃寶石"、"黑蜜二號"、"黛美人"等無子西瓜5000百;種植南瓜6000畝,其瓜果蔬菜具有全天然無污染,味美營養價值高而聞名,兩瓜均均被冠以"土地堂"牌商標在武漢市場供不應求。

全街私營、個體、集體工業企業達170家,初步形成了建材、冶煉、爐料、鑄造四大基礎產業,骨幹工業企業主要有武鋼拉湖活性灰有限司、烏龍泉礦業有限公司、烏龍泉冶煉廠、北湖灰石廠、特種合金鑄造廠、飛凌鑄鋼廠一、科雲耐磨材料公司、耐火材料廠等。2002年,全街完成工業總產值111540萬元,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2420萬元,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580萬元。

社會發展

烏龍泉街交通、電力、電信暢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街內有110KVA變電站2座,35KVA專用電力線路2條,有日供水量5000誠和2000噸的自來水廠各1個,設液化氣供應站2座。建成了橫跨京廣線,全長373回8米、寬1.2米的公路立交橋;完成了可供5萬人飲用的長江水引接工程;建成了2個江夏區街鎮鄉級規模最大的綜合集貿市場.

建有文體活動中心、職工俱樂部、影劇院、運動場、游泳池等對處文體活動場所,有線電視用戶已達2600戶。

全街現有中學2所、完小6所,教學點6個,共有教職員工463入,在校中學生3079名,在校小學生4404名。

發展規劃

1、經濟目標未來5年,烏龍泉街的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每年均要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15%;財政收入年遞增20%以上。

2、城鎮規劃圍繞建設新城區的要求,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未來5年,全街城鎮人口計畫達到5萬人,集鎮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Z擴大集鎮綠化面積;高標準配套改造集鎮主要街道;高起點建設工業發展區、商貿流通區、居民住宅區、休閒娛樂區,以滿足全街、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

主要內設機構

1、黨政辦公室

負責承辦黨委、辦事處的各項日常事務工作,宣傳貫徹執行上級各項方針、政策、法規,並監督貫徹執行情況;承擔人大、政協等工作事項;負責機關黨政群部門的綜合協調。

2、經濟發展辦公室

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街渡狒工業、農業、商貿以及第三、產業發展規劃,指導街道材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協調農業服務體系、財政、稅務、工商、金融、郵電、交通、電力、商貿、糧食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3、社會事務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

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城鎮建設發展規劃、建設與管理負責街道市密林里及水電公事業的規劃與管里;協調村鎮國土地建設、環保及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負責轄區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劃及綜合治理工作;指民政方面有關工作及村委會和居委會的任期換屆工作;協調科教文衛、社會保障、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4、計畫生育辦公室

宣傳、貫徹執行計畫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計畫生育工作總體目標和街道人口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督促、檢查、落實,總結推廣計畫生育先進典型經驗和各項數據的調查摸底登記、匯總及一人報工作。

5、招商引資辦公室

圍繞科技興街、經濟強街戰略,研究和制定街道長遠發展規劃,創建寬鬆、優越的環境;廣招各界志士仁人,引進各方資金、項目和人才,協調街道、村、部門與投資者利益,為街道經濟發展另闢新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