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專養實用技術

3.魚种放養魚種來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的,一種是人工繁育的。 但不管哪一種來源的魚種,下塘前均要進行篩選,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魚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5分鐘~10分鐘,然後放入同一個魚池。

烏魚學名烏鱧,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名貴經濟魚類。它不僅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而且在不良水質、水溫及缺氧條件下具有較強的忍耐力。由於烏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具有醫藥功效,在國內外市場上甚為暢銷。現將烏魚成魚養殖技術簡介如下:

1.魚池選擇魚池要求通風向陽,水源充足,面積1畝~5畝,水深1米~1.5米,四周種植一些水浮蓮或水花生,並在較低的地方用網片圍攔,這樣既可防止烏魚外逃,又可隱蔽、遮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烏魚的生長。

2.清塘消毒魚池選定後,先將池水排乾,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40公斤~150公斤化水,全池均勻潑灑,並用耙等工具翻動淤泥,充分消毒。烏魚种放養前一周,將池水注至1米深,並施適當基肥培肥水質。

3.魚种放養魚種來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野生的,一種是人工繁育的。但不管哪一種來源的魚種,下塘前均要進行篩選,將規格基本一致的魚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5分鐘~10分鐘,然後放入同一個魚池。放養密度視水源、注排水條件、餌料魚來源等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3厘米~5厘米長的魚種,667平方米放養6000尾~10000尾;10厘米~15厘米長的魚種,放養4000尾~6000尾;20厘米左右的魚種,放養約2000尾。若水源、注排水條件好,餌料魚來源充足,放養密度還可適當加大一點。

4.餌料投餵人工精養烏魚,主要以低值新鮮小魚蝦為主要餌料。因野生或一些人工繁育的魚種是吃活餌的,所以魚種下池後應先停餵一兩天,然後每天上午沿池四周投餵適量的死餌進行馴化,以後逐步移到池塘一處投餵。魚吃食死餌習慣後,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各投餵1次,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10%,並根據天氣、水溫、生長、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

5.日常管理烏魚在天然水體中或稀養情況下是不易發病的,但在人工精養情況下,若防治不當,則會暴發魚病,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從筆者幾年的實踐情況看,烏魚常見病有水霉病、腐皮病、腹水病、爛鰓病等。若防治措施得當,魚很少發病或不發病。因此,在烏魚養殖過程中,應經常查看水質、魚情、打撈殘餌、防止外逃等,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

6.捕大留小,適時上市因烏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餌料不足時會自相殘殺,所以,每隔1個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若規格相差較大,且數量較多,可分養到其他同種規格的魚池或網箱中。市價較好時,可將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上市銷售。這樣,既可賣得好價錢,又有利於小規格魚的生長。 (本文已被瀏覽 330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