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珠穆沁服飾

烏珠穆沁服飾

烏珠穆沁部的蒙古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 色彩對比烏珠穆沁部落的傳統蒙古袍常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 烏珠穆沁傳統蒙古袍的鑲邊裝飾,

概述

烏珠穆沁蒙古族在長期遷徙和歷史演變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飾體系,在服飾色彩搭配上顯示出遊牧民族獨有的色彩審美。烏珠穆沁部落是眾多蒙古族部落中最善於運用色彩裝飾的部落之一。
2007年,烏珠穆沁服飾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服飾種類

男子服飾

蒙古袍:烏珠穆沁青年男子主要用深蘭色、淺蘭色的綢緞或土布製作綿袍、夾袍、單袍、襯衫、單褲、棉

烏珠穆沁男子服飾烏珠穆沁男子服飾
褲。老年人通常用黑色、深蘭、棕色、深綠色、紫色等樸素顏色綢緞或土布製作衣服。喇嘛常用黃色、棕色、紅銅色的布料,而不用其他顏色。青年男子的蒙古袍、罩麵皮袍的脖領、大襟和開衩用各種顏色的庫錦鑲2—3指寬邊,不鏨花,綴扣的數量和方法與婦女的蒙古袍相同。老年人的蒙古袍、罩麵皮袍的脖領、大襟只用一種顏色的庫錦或綢緞鑲邊。年輕人、老年人的蒙古袍或罩麵皮袍的袖口都要縫製用黑、牡羊羔皮或水獺皮做里子,綢緞或布料罩面,庫錦鑲邊的馬蹄形的“套如”。
單袍:夏天烏珠穆沁青年男子穿潔白色的單袍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重要特徵。其製作方法是單袍的脖領、大襟不用多種顏色的庫錦鑲邊,只用黑色庫錦鑲邊一指寬,兩邊則用色彩鮮艷的綢緞或花布,冬季烏珠穆沁人也有穿熏皮袍的習慣,但男女袍的鑲邊有所不同。青年男子的鑲邊與婦女大致一樣,而不鏨花。有的地方把脖領、大襟和大擺用黑色的綢緞鑲一周,上邊鑲一圈細條庫錦,大擺和鑲邊之間夾一條白色羔皮條,扣襟的兩角用絲線各種花紋圖案。
腰帶:青年男子的腰帶主要用天蘭色、綠色、黃色、紫紅色、淡紅色、紅棕色等色彩鮮艷的絲綢,長約3米,寬寬地纏繞在腰上,向上略提,使胯部感到瀟灑、寬鬆。
靴子: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香牛皮短鼻蒙古靴,靴後跟用細麻線繡鳥爪圖案,使其堅固耐用。靴里穿氈或棉襪,襪靿用庫錦或倭緞鑲邊,繡花紋圖案。
帽子:烏珠穆沁男女戴的圍帽鑲紋圖案有所不同。男子的帽頂一般選用棕色、紅棕色的綢緞,帽檐由蘭色、深綠色的綢緞製作。喇嘛戴的圍帽,帽頂用紅色的綢緞,帽檐用黃色的綢緞,圍帽圓筒帽的頂端只縫成不帶帽纓的帽釘。春夏秋三個季節烏珠穆沁女青年扎蘭色或白色頭巾。
嘎魯斯(坎肩):在烏珠穆沁服飾中是指套在蒙古袍外面的無袖短裝,由於年齡的不同其製作方法各不相同。老年人一般用棕色、蘭色、黃色、布料罩面,青年人多用紅色、黃色、綠色等鮮艷布料。坎肩的脖領、襟和開衩都用各種顏色的庫錦鑲邊,里子用鮮艷布料製作。坎肩的開襟分直襟、斜襟兩種。
圖舒(套褲):烏珠穆沁男子用於護膝的一種服飾。天冷時穿棉套褲,天熱時只穿單布套褲。一般選用綠色、棕色、蘭色、黑色等不同布料罩面或用綿羊二茬皮、黃羊鞣革縫製而成。下口與普通褲口一樣,上口為三角形,前邊長至腰際,後邊略低腿襠,實際上是兩個半截褲筒。穿時把兩個褲筒分別套在褲子外面,把頂端上的帶子系在褲帶上。
腰刀、火鐮、托海是烏珠穆沁男子的一種妝飾。佩戴方法主要是在右邊的托海系腰刀系帶,左邊的托海系火鐮繫繩。老年人和輕年人的佩戴方式有所不同。老年人的腰刀是上下兩端沒有鐫刻花紋的光滑的銅頂飾,中間用細銅絲纏繞的檀香大刀鞘,配有象牙筷子和骨把腰刀。青年人的腰刀是上下兩端鐫刻花紋的銀頂飾,中間用六根銀絲纏繞黑檀香木刀鞘。老年人佩戴的托海是鐫刻雲紋圖案的黃銅托海和火龍圖案的紅銅托海,而青年人戴的是鑲嵌紅珍珠或鐫刻各種圖案的銀制托海。老年人佩戴的火鐮是鐫刻雲紋圖案的黃銅火鐮或多種花紋的紅銅火鐮,而青年人主要佩戴鐫刻各種花紋鑲嵌綠松石或紅珊瑚的大火鐮。
褡褳:在烏珠穆沁按年齡結構大致分四種。大體上約2尺長、0.4尺寬,大部分選用蘭色、黃色、紅色、棕色、綠色等綢緞,兩頭用庫錦鑲寬邊縫合,若是香牛皮褡褳兩頭要用食指寬的銀條夾合,中間留長條開口,便於裝物品。
菸袋、煙荷包:烏珠穆沁男子對菸具的裝飾非常講究。多用檀香木鏨花煙桿,配銀煙和翡翠菸嘴的菸袋。把它裝入圓筒形綢緞或香牛皮製作的襄袋後,插入靴靿和襯裡之間,煙荷包多用綢緞、庫錦或香牛皮。若用布料鑲多種花紋圖案,香牛皮下端用銀鑲邊,袋口嵌有珊瑚的銀卡,銀卡連著銀鏈子,頭上掛銀制小鍋和煙簽,表示男子漢富貴大度。
碗袋:由於長期的遊牧生活,形成了攜帶飯碗的習慣。把飯碗裝入碗袋掖在後腰上,碗袋用綢緞,上面繡各種花紋,袋底有各種飄帶,袋口疊六層縫合。婦女服飾

蒙古袍:烏珠穆沁婦女的蒙古袍一般選用紅色、綠色、天蘭色、粉紅色等不同花紋的、色彩鮮艷的綢緞作罩

烏珠穆沁女子服飾烏珠穆沁女子服飾
面,蒙古袍的脖領、大襟和開衩都用3—4種顏色的庫錦鑲邊,扣子多為鑲嵌綠松石、珊瑚銀質紐扣。年輕姑娘和新媳婦的蒙古袍脖領和大襟的鑲邊大致相同,但袖口的鑲邊不同。
腰帶:烏珠穆沁婦女的腰帶通常用蘭色、天蘭色、綠色、橙綠色、黃綠、紅棕色等顏色的絲綢,長約3米,使腰帶一圈一圈地纏在腰上,突出胸部。
耳環、手鐲、戒指:烏珠穆沁婦女的主要妝飾物,其佩戴方式和製作工藝都不同。耳環的製作材料有銀、金、玉、珍珠,每付耳環有六個1—2寸長的墜子,戴在兩隻耳朵上。手鐲用紅銅、銀、玉,手鐲上嵌入物和鐫刻各種花紋圖案。青年婦女除兩個大拇指外,其餘八個手指上都戴鑲嵌各種寶石的金、銀戒指。但男子只能在右手拇指上戴扳指和無名指上戴金、銀戒指,其他手指上不戴戒指。
戴“高” 年輕媳婦和姑娘在脖子上佩戴日月形狀的鑲嵌綠松石、珊瑚的用銀元製作的“高”,在“高”的兩個銀箍上用紅珊瑚、綠松石串成的帶子系在後頸部位。
勃勒:烏珠穆沁婦女佩戴的一種首飾。新媳婦過門後必須戴1—2年,平時只戴一個,趕集時戴兩個,第三年方可取下。勃勒的形狀多為六角圓形飾物,周圍鐫刻花草圖案,中間鑲嵌珊瑚、六角都掛垂吊。勃勒上環配掛鈎,掛在敖吉兩腋上特製的扣上,下邊系五顏六色的綢巾,卡在敖吉下擺之上。
塔圖日:烏珠穆沁婦女首飾之一,它分合封額箍和開敝額箍兩種。合封額箍的製作方法是在黑底合封的綢緞上把五個細長條的銀釘整齊地釘在上面,外圍用棕紅珊瑚鑲三層紋邊,但最下層的紋邊須用大的珊瑚鑲制。十五條紅、綠色幞頭上配銀制卡子,上面用小粒珊瑚串成斜格網帶,並固定在額箍的第三層紋邊上。額箍兩個鬢角的定釘下邊分別掛六條約一尺長的銀鏈,銀鏈的另一頭掛在垂飾帶的後掛鈎上。
隨合:意為垂飾帶,是把一行行珊瑚、綠松石、珍珠釘在約一寸寬的黑布帶上,橫放在頭頂的一種頭飾。烏珠穆沁婦女最常見的“隨合”是:將六塊不同形狀的銀片,用銀軸連在一起。最上端的圓月形銀片上刻有檀香樹圖案;第二層的呈方形銀片上刻有如意寶石圖案;第三層的呈三角形銀片上刻有吉祥結;第四層銀片的正面刻帶有三孔略折的長方形圖案;第五層銀片的兩個“隨合”的六指上分別配有六個銀卡把三塊紅珊瑚上下串連;第六層銀片上刻有孔眼的雲紋圖案的六個圓形勃勒。這樣六種方式組成的“隨合”叫六銀“隨合”,它只用稱之為“後系鏈”和“前鏢繩”的兩個尾端配有銀環的雙銀鏈相連線。
頭飾:冬季烏珠穆沁婦女有戴圍帽和纓帽的習慣,在春夏秋三個季節通常扎頭巾。年輕女子喜愛扎繡的各種精美花紋的頭巾,色澤主要有黃綠色、紅色、天蘭色、深綠色、紅棕色等。多選用絲綢作料,長約6尺左右,把頭巾一圈一圈地纏繞在頭上,頭巾的一端掖在右鬢角上。兒童服飾

開襠褲:蒙古語“恩格”,在烏珠穆沁孩子從爬行到五、六歲都穿棉或皮製作的開襠褲,此裝上衣和下褲為一

烏珠穆沁兒童服飾烏珠穆沁兒童服飾
體,上襟綴有扣子。
軟襪:蒙古語稱“拜布嘎”,則代替靴、鞋的棉製或皮製的軟襪子。其製作方法是根據孩子腳的大小縫製襪底和襪腰,上面縫系帶,穿後繫上系帶即可。
三角帽:蒙語稱“瑪胡薩”,是家人為孩子縫製的,款式象雨衣帽式的尖頂,呈三角形的帽子。
烏珠穆沁人從不丟棄孩子已小或舊的衣物,而繼續讓其弟妹穿戴。剛剛有孩子的人家,有的不給新生嬰兒做新衣裳,而從子女多的家庭索求孩子們的舊衣裳為自己的孩子穿戴,從不嫌棄。其它裝飾

烏珠穆沁男子在脖子上佩戴黑色花紋天然形成的寶石,據說這種石頭有防治疾病的功能。烏珠穆沁人講究佩戴或使用白顏色的貝螺。由於白色貝螺象徵吉祥,因此戴在身上可預防受內傷或骨折。
綠松石:烏珠穆沁人非常珍惜綠松石。據說綠松石有定魂之功能,所以帶在身上可防治肝膽疾病。在脖子上佩戴黃顏色琥珀,可防肺病。
金銀戒指:烏珠穆沁男子喜愛在右手無名指上戴金、銀戒指。因為無名指是生命之要,所以戒指戴在無名指上可保全性命。
白玉石:烏珠穆沁人有使用白玉石的習俗。因為把白玉石轉子扣在腰帶上或用白玉石製作扣鉤和煙觜。
在烏珠穆沁喜歡用優質的燧石、瑪瑙、玉石製作袋嘴。因為這些石制菸嘴在寒冷的冬天在野外吸菸時嘴唇不裂。
鼻煙壺:在烏珠穆沁除兒童外都喜愛用隧石、瑪瑙、瓷等材料製作鼻煙壺。在節假日或日常生活中相互請安問好時有交換鼻煙壺的禮節。
褡褳:鼻煙壺的口袋叫褡褳,約1尺多長,5寸寬,中間直開口,用綢緞或香牛皮製作,佩戴在左側腰帶上。
首飾、長袍、腰帶、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主要部分。首飾是蒙古族婦女逢年過節、訪親探友時用於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等製成,平時牧區婦女不戴帽子,常用紅、綠綢緞纏頭。
蒙古袍,是牧民喜愛穿的一種古老、傳統服裝。袍子寬大,長袖高領,鈕扣在右側。衣領、衣襟、袖口皆用漂亮的花邊點綴,作有艷麗的鑲邊。袍色因人而異,男子多喜歡蘭色、淺蘭色,而女子多喜歡綠色、紅色、粉紅色。腰帶是穿蒙古袍時,扎腰用的長帶,多為綢、緞布料,顏色與袍色協調,長為15--20市尺。男子扎腰帶,把袍子向上提,顯得精悍瀟灑。而女子則把袍子向下拉展,顯得苗條矯健。
蒙古靴,牧民穿的靴子有幾種,一種叫蒙古靴 ,用澀面的香牛皮製作,靴頭粗笨,靴尖上翹,腰長且幫上鑲有刺繡或革制的圖案,筒口寬大呈馬蹄形,四季都穿。另一種叫馬靴,圓頭長腰,結實耐用。還有一種為氈靴,俗稱氈圪垯,保暖極強,是冬季勞作、行走、放牧時的用物。
顧固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的首飾,能顯示出婦女的身份貴賤和社會地位。這種高冠,一般用樺樹皮圍合縫製,成長筒形,高約一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彩。元代後,這種首飾失傳。但在發掘的元代的蒙古貴族陵墓中,多有顧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藝水平。

歷史沿革

烏珠穆沁有“采葡萄的人”之意。13 世紀初, 生活在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脈烏珠穆沁查乾莎拉的衛拉特人, 因金秋時節總要採集野生葡萄釀酒, 被稱為烏珠穆沁人。成吉思汗的小兒子托雷留守的阿爾泰山脈為蒙古高原中部駐帳領地, 當時烏珠穆沁部就包含其中。北元時期, 達延汗之孫博第阿喇克的第三子翁滾都拉爾所轄部落, 開始沿用烏珠穆沁的名字, 以紀念他們曾在阿爾泰山脈葡萄山駐牧。後金太祖時期, 烏珠穆沁部落首領率部遷到克魯倫河一帶, 後因漠北蒙古部族之間的紛爭, 南遷至大興安嶺以西寶格達山以南的草場, 後歸附滿清。
順治三年烏珠穆沁部被分為左、右翼兩旗, 俗稱東、西烏珠穆沁。由於當時阿爾泰山與中亞伊斯蘭各民族交往頻繁, 烏珠穆沁蒙古人的服飾在裝飾形式、款式風格、面料色彩、製作工藝等方面, 保留了部分伊斯蘭文化的特徵, 顯示出強烈的艷麗色彩和繁複裝飾的風格。烏珠穆沁部的蒙古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 面料敦厚粗獷, 其整體表現出質樸沉穩、雄健奔放的風格。其傳統服飾由長袍、腰帶、靴子, 帽飾等構成, 長袍是烏珠穆沁部蒙古族傳統服飾的主體, 在色彩的選擇與搭配上展現出蒙古民族獨特的審美及遊牧民族的精神內涵。

色彩象徵

烏珠穆沁部落傳統蒙古袍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 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得勒鑰蘇"漢語譯為"袍子經", 闡述牧民裁剪、縫製蒙古袍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定式。每個開始會拿針的女孩子, 就開始解讀這本”袍子經“, 直到生命的終結。色彩是袍子經的第一個章節, 它給人最大的感覺是鮮艷。
大多數烏珠穆沁部蒙古人偏愛白、藍、棕、綠、黃色的蒙古袍。部傳統蒙古袍的色彩具有一定的社會象徵意義。白色是乳汁的顏色, 象徵著純潔善良和美好, 標誌吉祥幸福和富庶。13 世紀寫成的《蒙古秘史》中提到建九游之白纛奉成吉思汗以罕號焉, 白色在蒙古人生活中處處可見。烏珠穆沁牧民把一年一度的農曆正月稱為"查乾薩日", 意為"白月", 象徵一年的開始。在炎熱的夏天男女老少都喜穿白色長袍配黃色、紅色、藍色腰帶, 戴白色頭巾, 表示喜慶, 並用以防暑和保持清潔衛生。蒙古族同時也非常喜歡青色(藍色) , 1206 年鐵木真稱成吉思汗時亦號其國呼和蒙古勒——“青色蒙古”。它象徵藍天、象徵永恆、象徵堅貞和忠誠, 認為青色是代表蒙古民族的神聖色彩。蒙古民族正因為喜歡青色所以生活中的裝飾圖案、建築都多用青色。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漢語意思即是青色的城市。棕色是土壤的顏色, 象徵著大地母親; 綠色是青草的顏色, 象徵著生命繁衍不息, 標誌著繁榮非昌盛等; 黃色標誌光芒、燦爛和崇高等。

色彩分析

烏珠穆沁部蒙古袍的配色折射出蒙古族人民坦蕩率直、熱情果斷、是非分明的民族性格, 這種與民族性格統一的審美是能夠反映民族心理衝動的高品級的審美。

色彩對比

烏珠穆沁部落的傳統蒙古袍常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 以紅、黃、藍、綠、青、紫、粉、白、黑、深赭等對視覺衝擊力強的純色為主, 配色數量豐富。烏珠穆沁傳統蒙古族服飾對紅與綠、黃與紫及橙與藍等純度高、反差大的色彩運用反映出蒙古人對鮮艷色彩的偏好, 草原生活是單調寂寥的, 只有鮮亮的色彩才能表達生命的激情與活力。而配色中黑、金等間色的採用使得的蒙古族服飾呈現出大氣沉穩的審美觀, 折射出其民族悠久的歷史沉澱。
烏珠穆沁部落的傳統蒙古袍的色彩對比主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鑲邊。烏珠穆沁部蒙古袍的鑲邊鮮艷華貴、絢麗多彩、對比鮮明。大都採用紅、黃、藍、綠、金銀等鮮明而艷麗的顏色,注重鑲邊與長袍布料之間、鑲邊與鑲邊之間的色彩對比。在長袍的領、門襟、袖口、側襟、底擺裝飾鑲邊, 連開衩的頂部也要做出裝飾, 使開衩處的裝飾或圖案飽滿圓潤。如此繁複精緻的鑲邊, 以色塊遞增或並列的規律拼接, 構成明快和諧、生動活潑的色彩效果。這樣複雜的色彩堆積在圖紋飾邊中進行, 整體效果不會喧賓奪主, 強化了服飾及其配件間的整體協調統一, 延展了服飾文化的視覺創作藝術空間, 加強了服裝整體效果的藝術表現和審美傳達。
(2)腰帶的配色。腰帶在傳統蒙古服飾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身份尊嚴的象徵。在色彩搭配上, 烏珠穆沁的青年女袍多用鏤有金銀圖案的緋紅色、粉紅色、鮮綠色、深綠色錦緞, 紫紅色、褐色、石青色、靛藍色、深綠色、鮮綠色, 淡綠色錦緞, 搭配與長袍色彩呈對比色的腰帶, 如紫紅色長袍配金黃色腰帶, 靛藍色長袍配橘黃色腰帶, 鮮綠色長袍配玫瑰紅腰帶, 粉紅色配蔚藍色腰帶等等。青年男長袍多用靛藍、寶藍、淺棕、黃褐色錦緞, 蔚藍色的長袍搭配黃色、橘黃色、橘紅色、紅色腰帶。中老年長袍則多用靛藍、深棕、深綠、紫褐、紫紅色的長袍搭配與長袍基本同色系的不同深淺的腰帶。
(3)面料的選擇。烏珠穆沁部蒙古袍色彩的另一特點是面料的選擇。特彆強調面料品質與服裝造型和色彩的設計和諧統一。如粗獷的光板皮料, 肌理特點明顯, 很好的配合了長袍造型特徵突出、隨意性強的特點。面料的組合使用也在服裝製作中大量出現, 不同材料肌理的對比使用豐富了服裝的視覺效果。最常使用的是皮毛和錦緞、團花緞、柞絲綢的組合方式。蒙古袍的面料在外觀肌理、物理性能以及可塑性方面都恰當的表現了服飾造型和色彩風格。多採用光板綿羊皮、棉布或毛向內的羊毛裘、自捻羊毛製成的氈等, 粗獷凝重中顯現生命的樸實單純,溫暖中洋溢著自然的生機,材料富有原始情趣和肌理美感。

色彩調和

烏珠穆沁傳統蒙古袍服飾色彩雖然鮮艷明麗, 卻不雜亂, 在處理色彩主次關係上, 多採用色彩面積大小來調和統一服裝色彩, 表現出對比和諧的審美情調。通常以蒙古袍全身色彩為主色調, 在服裝配色中占優勢, 精美的鑲邊裝飾和腰帶做點綴, 利用飾品和附屬檔案色彩對比增加情趣。蒙古袍的主體色彩、各種鑲邊和滾邊刺繡色彩對比雖然很強烈, 但蒙古袍全身的主體色彩面積達到服裝總面積的75%,構成以主面積為基礎的主色調, 達到視覺統一的效果, 服裝整體看上去既艷麗, 卻不失整體美, 整體服裝在對比中實現了風格的統一。
烏珠穆沁傳統蒙古袍的鑲邊裝飾, 形成了自然處理鑲邊色彩對比關係的方法。如在處理對比強烈的色彩關係時常常留空, 也叫留“水流” , 即露出較窄的服裝底布, 或加飾金銀邊等其他過渡色來進行調和。蒙古族鑲邊設色非常講究, 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色彩搭配, 都反映出蒙古族長期積澱的藝術審美功力、世代相承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情感世界。鑲邊色彩或強烈對比,濃鬱熱烈, 或淡雅協調, 含蓄婉約, 充分展示了蒙古族民間藝術簡練、拙樸、明快、絢麗的色彩之美。即使是配色深沉的蒙古袍,通過金銀色的刺繡、裝飾、巧妙的選擇搭配和色與色的過渡, 產生了類似音樂中優美鏇律的感覺。烏珠穆沁蒙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 自覺或不自覺的在鑲邊、裝飾、配飾中利用了顏色對比調和的規律, 使服裝色彩具備了遊牧民族的個性, 達到了用色的很高境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