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市中山醫院

烏市中山醫院

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科主任 ·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科主任 [1]

基本信息

烏市中山醫院即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紅山附近,地處新華北路大西門與小西門之間的繁華市中心,具體地址為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華北路402號。醫院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是一家集醫療、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型醫院,醫療面積為5000平方米。

醫院介紹

醫院簡介

中山醫院1936年創始於上海,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一家由國人自己創辦的綜合性醫院。1994年8月,為回響上級部門關於支援邊疆衛生建設事業,加強醫療防治基礎深化改革的號召,在國家衛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開始籌建,1994年12月正式運營。
醫院成立以後,定期與總院召開學術交流會議,對醫務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技術改良等一系列工作是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發展初期的重中之重。至今,總院共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輸送人才132名,國際高端設備109台,各類小型設備211台。醫務人員中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37名,他們均是來自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甲等醫院的專家、教授。醫院先後獲得“全國對口援疆規範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省級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醫院秉承“尚德”、“敬業”、“勵精”、“圖強”的醫院文化精神,把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奉獻給患者;把保衛全疆人民健康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在此基礎上追求醫療技術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學科建設上創造名牌和精品;醫學教育上培養醫學精英;全院職工始終團結一致、努力拚搏、開拓創新,為建成弘揚中山精神的現代化醫院而努力奮鬥。

辦院宗旨

維護市民健康、保障員工的個人發展、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

價值觀

以患者為中心、以技術為根本、以服務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樹人文醫療、創行業品牌、一次就醫,終身為友。

醫院文化

在“爭創疾病醫學一流地位,拓展心理衛生品牌優勢”的戰略思維引導下,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將繼續發揮自身強勢和特色,開拓在心理衛生領域的品牌服務,把醫院建設成集皮膚醫學和心理治療為一體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醫療機構。

專業建設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堅持以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作為專業建設的指導方針,率先建立了醫師、護士、臨床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工娛治療師五支隊伍。除傳統的藥物治療外,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生物技術、物理治療設備、輔以多種綜合康復治療,為患者的治療和全面康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形成了在精神衛生領域的專業特色。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擔負著烏魯木齊市及全疆皮膚疾病的醫療任務,特別是急、重性精神障礙的門診醫療;疑難精神障礙的會診醫療;與綜合醫院的聯合會診;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及突發事件的精神衛生干預等。

重點科室

神經內科、兒童發育行為科、精神疾病京(瀘)專家會診中心、生物技術治療中心、精神病生物診療基地;京(瀘)專家門診、特需門診、兒童神經疾病門診、急(重)性精神障礙門診、中醫專家門診等。

預約掛號流程

根據衛生廳檔案要求,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已進入預約掛號試運行階段,現將預約掛號須知公布如下:
1、電話預約方式:直接撥打0991-2845120即可,24小時服務,每日可預約此後7日的號源。
2、網路預約方式:登錄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官方網站(網址詳見擴展閱讀)通過網路醫生登記預約即可。
3、電話、網路可預約一周內出診的醫師。
4、預約掛號實行實名制,患者要提供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碼、年齡、性別、疾病及疾病基本情況,掛號中心根據患者情況推薦相對應的專業醫生初診號
5、每位患者每月最多可預約兩次專家號,超過兩次不接受預約。
6、預約成功的患者,就診當日到醫院取號。
7、取號流程:患者到院後憑有效證件及預約簡訊號在門診大廳導診台核對信息無誤後取號就診。過時未取號者,預約作廢。
8、如遇醫師臨時停診,會用簡訊方式及時通知已預約掛號的患者。
9、已掛出的預約號原則上不退號。
特別提醒廣大患者:按照通知要求,預約掛號實行實名制,請您在預約和就診時,提供真實、有效的實名身份信息和證件。

就診指南

一、病人來門診就診,首先掛號,建病歷。(預約掛號患者在門診大廳導診台核對預約信息取號就診,如遇醫師臨時停診,會用簡訊方式及時通知已預約掛號的患者)
二、門診病案室及時將病歷送到分診台。分診護士及時叫號分診,並將病歷送到醫生診室,不得將病歷交給家屬或病人,以免病歷丟失或損壞。
三、合理安排好醫護力量,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
四、每天按時開診。對軍人、危重、老弱、殘疾病人、港澳台及外賓應與提前診治。
五、加強首診負責制。對伴有其他科疾病的病人應作必要的體格檢查並書寫病歷,然後介紹到有關醫療單位。對急診危重病人應就地搶救,必要時請會診。轉診須經上級醫師或二線值班醫師同意。
六、門診醫師應隨時書寫門診病歷。當天門診病歷由門診病案室人員及時收回。醫師在結束當天診療後應將剩餘病歷送回病案室。以免病歷丟失。
七、病人因故不能來院複診時,可由家屬或關係人代為取藥。藥量不得超過一個月,連續取藥不超過半年。
八、防院內感染,注意消毒隔離,各治療室定期消毒。發現傳染病員,應進行污染區的有效消毒,並做好傳染病報告工作。
九、門診公章有專人管理。對醫師開出的病假證明書,疾病診斷書進行監督。
十、加強門診大廳的衛生宣教,開展心理衛生,精神疾病知識及防病治病等方面的宣傳。
十一、工作人員熱情服務,耐心解答問題,主動疏導病人,儘可能縮短候診時間。
十二、做好門診各診室的清潔衛生和安全保衛工作,下班時關好門窗、電器、水龍頭。

特色技術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

【研發背景】
隨著全球社會轉型期,全球也邁入了生物醫學時代,為推動全球精神疾病衛生,於2002年由美國兒科學會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等權威機構共同推出了經過5年研發的涵蓋脈衝及生物磁技術的“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此技術的推出,開創了國際性精神衛生疾病“生物醫學+神經活化”診療模式新世紀,為提高“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及“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的臨床套用,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牽頭確立了精神疾病體系項目,同年正式將“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及“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並為生物活化診療精神疾病的“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有效地實現了兩種醫學1+1>2的完美融合,且在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臨床套用。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廣下,我國精神疾病衛生部門,在上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選拔了多位精神疾病臨床學者赴美交流學習,2010年,在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中國醫師聯合會的支持下,我國正式引入了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且正式引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並進行了臨床套用。2010年4月,對口援疆大會在北京完美落幕,會議傳遞出中央通過推進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發展的信號,會議確定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遼寧、深圳等19個省市承擔對口支援新疆的任務,於此6月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指定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為指定對口援疆單位,
且將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作為對口援疆輸送技術引入烏魯木齊中山醫院,且由中國醫師聯合會向我院頒發了“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臨床套用基地榮譽獎牌,繼而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成為了西部地區唯一擁有“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的對口援疆醫院,確立了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在醫學界裡程碑式的意義,更引起了廣大精神疾病患者和相關精神疾病專家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
【引進時間】:2010年6月
【獲得榮譽】:
該技術已經獲得“美國洛杉磯精神病防治中心”、“亞洲精神障礙疾病研究中心”等10幾家專業機構全面推廣套用,作為精神障礙疾病醫學診療國際“金標準”,經過美國藥監局FDA、中國藥監局SFDA和歐洲CE的權威認證
【技術推廣】:
2013年9月1號,備受關注的“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科研成果推廣大會”在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原國家衛生部)一樓報告廳隆重舉行。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近400人出席了此次活動。共同見證“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在治療精神病治療領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與康復成果。
【重大意義】:
該技術的引進,是我國西部精神衛生疾病診療水平的一大跨步,使其是與國際接軌,實施國際性精神衛生診療標準。
【先進性】:
能準確定位人體神經元節點,利用脈衝和生物磁技術活化平衡人體神經中樞的傳遞,激活機體血液循環和體內微循環系統,為生物治療提供快速吸收的穩定內部條件,提升生物治療效果,縮短生物治療周期,結合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最高可達到普通生物治療的1.6倍,且臨床治癒率達98.7%。且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權威認證、批准,安全有效、品質保證。
【技術原理】: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利用生物脈衝原理,通過調節脈衝頻率來調節人體內部微循環,興奮患者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激活患者休眠的神經元,加快機體血液循環,使患者體內的中樞神經傳導達到一個穩定和平衡的狀態;在平衡穩定狀態下能夠加速機體對神經蛋白的傳導和吸收效果,提高生物蛋白的利用率,最終達到提升治療效果和縮短治療時間的目的。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的問世對生物技術的套用和推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生物治療提供穩定內部傳導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人體對生物蛋白的吸收效果,極大的提高了生物蛋白的利用率,也縮短整個疾病的治療時間。
適應症:失眠、抑鬱抽動症、多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腦發育不良、矮小症、性早熟、發育遲滯等發育行為及精神類疾病的生物治療。
【四大優勢】:
一、全程無創傷、無痛感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利用脈衝和生物磁技術刺激激活人體神經中樞,加快機體血液循環,使大腦神經遞質處於穩定的興奮狀態,全程無創傷、無痛感。
二、調節體循環,穩定神經傳導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利能夠調節患者體內血液循環和體內微循環,使大腦中樞神經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加速蛋白的傳遞和吸收;
三、加速吸收,提升療效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能夠加機體對生物蛋白的傳導和吸收速度,結合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將原有生物蛋白吸收速度加快到1.6倍,極大的提高了生物蛋白的利用率;
四、縮短治療周期,杜絕復發
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能在提高生物蛋白吸收率全面提升治療效果,在縮短治療同時有效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

【引進背景】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是美國兒科學會、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美國加州斯里普斯研究院,中國醫師聯合會等17所國際權威醫療機構及216位業界資深專家歷經7年時間及5年的臨床技術推廣及研究共同研發的。該療法由美國兒科學會、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美國加州斯里普斯研究院、中國醫師聯合會組織並整合德國、美國、日本、義大利等8家研究機構共同研發,涵蓋了中醫藥理學、生物神經遞質和神經信息學方面的幾百專家資源。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廣下,我國精神疾病衛生部門,在上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選拔了多位精神疾病臨床學者赴美交流學習,2010年,在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中國醫師聯合會的支持下,我國正式引入了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且正式引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並進行了臨床套用。2010年4月,對口援疆大會在北京完美落幕,會議傳遞出中央通過推進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發展的信號,會議確定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遼寧、深圳等19個省市承擔對口支援新疆的任務,於此6月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指定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為指定對口援疆單位,
且將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作為對口援疆輸送技術引入烏魯木齊中山醫院,且由中國醫師聯合會向我院頒發了“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臨床套用基地榮譽獎牌,繼而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成為了西部地區唯一擁有“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的對口援疆醫院,確立了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在醫學界裡程碑式的意義,更引起了廣大精神疾病患者和相關精神疾病專家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
【技術簡述】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是建立在中西醫醫學理論基礎上的一套科學先進的精神疾病治療技術,涉及神經學、心理學、生物離子學、生物電醫學,基因醫學等各個學科。該技術能夠和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相互聯合,加速機體生物蛋白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使得治療效果相較傳統生物技術能有效提升1.6倍,且臨床治癒率達到98.7%以上。目前該技術獲得了國家醫學科技進步獎、國家特色技術獎、國家精神病突出貢獻獎、國家級科研成果獎、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全球科技進步醫學獎等多個榮譽獎項。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對失眠、抑鬱、精神分裂、焦慮、躁狂等各種精神障礙疾病有顯著療效,2到4天有明顯見效,1-3個療程徹底治癒,且綠色,安全,高效,愈後可徹底杜絕復發,是目前治療精神疾病的全國重點推廣技術。至今已成功治癒7萬多名失眠抑鬱及精神障礙患者,解除了廣大患者及家人的困擾,獲得了國際醫學界的高度讚譽。
【治療原理】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建立了科學、完善的腦細胞和神經遞質之間的“細胞修復”和“遞質平衡”的理論,從細胞學的層面上破譯了精神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利用新一代EFG腦神經遞質多維立體檢測系統查出致病灶,並對病灶部位神經等各系統進行精確計算以及鎖定,運用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進行生物離子滲透病灶部位,當生物離子滲透到病灶部位之後,能馬上作用於受損的丘腦、大腦神經,迅速調節丘腦、平衡大腦異常功能紊亂,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細胞,保障大腦供氧以及新陳代謝頻率,最終達到修復神經遞質的作用。另結合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能夠全面補充大腦細胞缺失的蛋白營養,更新腦部血液循環,消除精神壓力,提升人體對所需營養物質的吸收,使其不正常以及受損的腦部神經系統的功能從根部得到修正治療。
其次,該技術獨有的生物離子技術在治療精神疾病的同時可以對神經遞質酶的活性變化進行針對性調節,進而促使大腦中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發生變化,使患者體內的神經遞質水平達到持久性的平衡,保持腦神經遞質的正常合成與代謝,從而讓患者病情得到完全康復。
最後,結合中醫臟腑調理,通過特殊藥物結合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對大腦受損神經元進行滋補營養,杜絕了傳統療法形式單一、治標不治本的現象。
【技術特點】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採取了“滲-修-養”的治療策略:
一、通過利用新一代EFG腦神經遞質多維立體檢測系統定位疾病神經病灶且用計算機鎖定病因,導入特殊生物離子到相應的神經組織部位,使其滲透病灶部位,來進行調節受損丘腦及大腦神經。
二、持續平衡修復大腦異常功能紊亂,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細胞,保障大腦供氧以及新陳代謝頻率,最終達到修復神經遞質的作用,恢復腦細胞正常功能,促進神經遞質受體之間的結合。
三、能夠和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相互結合,利用先進的生物脈衝技術,能夠加速人體對所需生物蛋白物質的吸收,營養受損部分神經遞質,並迅速修復,使其效果相較普通生物技術提升1.6倍。
四、通過中醫臟腑調理激發腦神經自身保護功能,建立腦組織循環,穩定治療效果,從而杜絕復發。
【六大優勢】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是當前最先進的治療頑固性精神類疾病的方法之一,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1、生物活化結合,療效提升1.6倍
與傳統單一治療相比,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能夠和MK生物活化導衡技術互相結合,加速人體對隨需營養物質的吸收,使得治療效果相較普通生物技術提升1.6倍治療效果。
2、生物治療,無痛苦
微創導入特殊生物離子,無侵害性,創口只有1毫米大小,微創無痛,不同年齡段的患者都可以排除怕痛怕創傷的心理負擔,輕鬆地接受治療。
3、無副作用,更放心
以往的藥物治療,根本不會徹底治癒,只能是控制病情,而大量的藥物在控制病情的同時也需要通過肝臟或腎臟代謝排解出去,時間久了必會增加肝腎臟的負擔,影響肝腎臟的功能,造成無法逆轉的毒副作用。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是新一代的生物離子植入技術,生物離子直接作用與腦神經,無毒副作用,不需要肝腎臟的分解,所以在治療上更放心。
4、療效可靠,見效快
生物離子直接作用於大腦受損細胞,效果遠遠高於藥物的腸胃吸收過程,所以具有療效高、見效快、治療周期短的優勢。一般患者2-4天即可見效,1-3個療程可以治癒,是其他療法不具備的。
5、一次治癒,無依賴
堅持一個臨床治療周期治癒後,即可終結治療,症狀不會反覆,不會產生任何依賴性。
6、杜絕復發,無後患
頑固性精神類疾病的致病根源是神經遞質分泌紊亂而導致的大腦細胞受損,神經遞質平衡修復技術的治療根本就是在於雙管齊下,控制調節神經遞質的動態平衡,同時,營養大腦神經細胞,修復受損腦細胞,從根源上徹底的治癒精神疾病,打破了治療精神疾病,治—-復發—再治療—再復發的惡性循環。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

【研發背景】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原名為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
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亞洲睡眠研究會(ASRS)、美國加州斯里普斯研究院,中國醫師聯合會等17所國際權威醫療機構及216位業界資深專家經過8年時間於1997年研發且經過美國5年的臨床套用。
於此同時,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牽頭確立了精神疾病體系項目,同年正式將“BR-生物離子平衡修復技術”及“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並為生物活化診療精神疾病的“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有效地實現了兩種醫學1+1>2的完美融合,且在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臨床套用。
(註:MK生物神經活化導衡技術由美國兒科學會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等權威機構共同推出了經過5年研發的涵蓋脈衝及生物磁技術的一新型生物神經活化技術)
【引進背景】
於2009年6月,在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推廣下,我國精神疾病衛生部門,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選拔了多位精神疾病臨床學者赴美交流學習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2010年,在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中國醫師聯合會的支持下,我國正式引入了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且正式引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並進行了臨床套用。2010年4月,對口援疆大會在北京完美落幕,會議傳遞出中央通過推進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發展的信號,會議確定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遼寧、深圳等19個省市承擔對口支援新疆的任務。
於此6月份,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指定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為指定對口援疆單位,且將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作為對口援疆輸送技術引入烏魯木齊中山醫院,且由中國醫師聯合會向我院頒發了“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臨床套用基地榮譽獎牌,繼而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成為了西部地區唯一擁有“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的對口援疆醫院,確立了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在醫學界裡程碑式的意義,更引起了廣大精神疾病患者和相關精神疾病專家的普遍關注與高度重視。
註:生物離子+神經活化=1+1>2“2”指的是以1.6倍為1個單位,兩者技術結合是傳統療法的1.6倍,而大於2就是大於1.6倍
【體系認證】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通過了歐盟CE認證和國際藥監局認證,同年,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率先在美國推廣,並且在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臨床套用推廣,經過了7年的時間,得出對失眠症有95.26%有效率;對焦慮症96.70%有效率;抑鬱症98.67%有效率、精神分裂症99.5%有效率等可靠數據表明,且最另人震驚的是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最高可達到普通生物治療的1.6倍,“生物醫學+神經活化”有效地實現了兩種醫學1+1>2的完美融合,臨床數據顯示臨床治癒率高達98.7%以上。
自21世紀,關於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的各項科研論文多達300餘篇,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的問世吸引了全球精神疾病專家的關注,參與研究的專家遍及了世界各地:法國、俄國、中國、韓國…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利用其自身在認知學、精神學、神經學、康復醫學、內分泌學、免疫學等多學科領域所取得的成功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經驗,為精神疾病的進一步探索奠定了非常有價值的治療新思路,開創了東方腦部檢測的新時代,並隨之帶來精神科疾病治療的全新的面貌。
【體系榮譽】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經過美國藥監局FDA、中國藥監局SFDA和歐洲CE的權威認證,同時“美國洛杉磯精神病防治中心”、“亞洲精神障礙疾病研究中心”等10幾家專業機構全面推廣套用,作為精神障礙疾病醫學檢測國際“金標準”。
2010年10月獲得“世界第三屆精神疾病學術會議”醫學突破貢獻獎,榮摘“2010年全國失眠、抑鬱、焦慮症學術臨床論壇”最新科技研發進步獎,11月被聯合國衛生組織健康促進中心指定為臨床轉化醫學首推技術等多項榮耀。
【體系簡介】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採用具有個體針對性的治療模式,從生物治療、神經活化技術、物理治療、中醫調養到心理輔導都為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個性治療。“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是第一個提出防治精神疾病衛生“生物醫學+神經活化”診療模式的一體系。
該體系通過按照“一人多法”的治療準則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其綜合了認知學、精神學、神經學、康復醫學、內分泌學、免疫學等學科,根據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診療規範,在國際CE醫療康復組織診治標準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傳統國傳統醫學特色建立起來的。2010年“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作為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對口援疆技術引進西部地區,成為西部地區首個被推廣的對口援疆推廣精神疾病康復體系。
【體系原理】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立足於全面的檢測開始,主治主診專家和醫生根據患者個人的身體狀況,根據EFG-多維腦神經遞質綜合檢測系統及其他檢測系統,通過多維360度進行對於大腦檢測入手,全面覆蓋導致精神疾病發病的機體因素和外在因素,然後進行科學的神經遞質腦區分析。根據大腦6大神經遞質進行病灶分析,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精神疾病康複方案,從遺傳、神經生化異常、大腦結構異常、病前個性特徵、環境因素、內分泌等病因入手。
從精神疾病的各個發病因和機理去考慮,從認知學、精神學、神經學、康復醫學、內分泌學、免疫學等多種學科出發,配備先進的中藥提取技術,結合“生物醫學+神經活化”前衛的生物技術,大大的提高了治療效果。根據檢測的結果進行科學的針對性的治療,最終實現康復與杜絕復發的治療目的。
【體系優勢】
優勢一、EFG多維檢測系統直擊誘因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以精神疾病這一類疾病為對象,通過多維360度檢測系統找出導致精神疾病的一個或幾個致病原因與發病機制。解決了以往精神疾病重治不重診的弊端。
優勢二、6大學科立體解決疾病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從認知學、精神學、神經學、康復醫學、內分泌學、免疫學等多種學科出發,立體綜合地治療精神疾病。解決了精神疾病不能治癒的古老話題。
優勢三、中西結合增強療效更徹底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所用藥物採用新型的中藥萃取技術,大大提高了單位藥量的功效,結合最前沿的西醫生物技術,致使療效更加鞏固,增強治療效果,從而縮短治療時間。
優勢四、5大類4大特色康復體系方案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注重精神疾病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的探究,利用多維360度檢測系統和5大類4大特色技術構成的康復體系制定合理的康複方案,進行針對性治療。解決了精神疾病治療過程中用藥單一,有效率低和不能長期緩解根治的問題。
【體系特點】
臨床醫學證明,精神疾病無法徹底治癒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傳統治療只停留在控制神經遞質分泌,無法有效修復神經遞質的受體(與遞質結合的遞質)機能障礙導致的受損腦細胞。神經遞質平衡修復技術建立了科學、完善的腦細胞和神經遞質之間的“細胞修復”和“遞質平衡”的理論,從細胞學的層面上破譯了精神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秉持標本兼治的綠色治療基礎上,提倡中西醫結合,有效萃取傳統中醫治療精神疾病精華,加上現代”生物醫學+神經活化“的精粹,進行機體免疫的調理,配合先進生物技術設備,採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先進生物學傳統中醫藥學相結合,能夠成倍提升人體對藥離子的吸收,達到標本兼顧徹底治癒的目的。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針對精神疾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因素、多環節和臨床病情多樣化的特徵及病情演變規律,結合生物醫學以及神經活化理論作為科研依據,具備了“科學、權威,實用”三大特點。
EFG腦神經遞質生物活化診療體系可達到祛除病根、急緩有序、整體調理、標本兼治的最佳效果,有效地實現了兩種醫學1+1>2的完美融合,從根源上徹底治癒精神疾病,臨床治癒率高達98.7%以上,開創了精神疾病治療新局面,同時引領著中國精神衛生的發展。
【核心診療】
第一、利用目前國際最新一代的EFG腦神經多維立體檢測系統和血象檢查等360度多維多項檢查,全面查找出神經遞質分泌情況數據,並準確定位受損腦細胞。
第二、根據檢查診斷數據,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對診斷數據進行分析(神經遞質分泌情況、腦細胞受損程度、檢測出大腦異常興奮點),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確定特定的皮下導入位置。
第三、利用微創微導技術在特定的皮下部位導入特殊生物離子,修復受損腦細胞,恢復腦細胞正常功能,調節中樞神經各種遞質的動態平衡。
第四、輔助治療,通過MK生物活化導衡技術,利用其包含的生物脈衝技術加速人體對所需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達到迅速治癒的目的。
第五、康複評估:包括心理康復,智力康復,行為指導,勞動康復,職業康復等認知、社會功能評估項目。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

療法概括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是由國際癲癇臨床研究中心、中國神經生理研究院、美國衛生研究(NIH)、德國塞勒姆醫院、英國皇家醫學院神經科研究中心、中國癲癇協會、哥倫比亞大學癲癇研究學術中心、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等168位國內外知名神經生理專家,多年以來的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是治癒癲癇的關鍵所在,只要調控修復“星形膠質細胞”,就可以通過其不斷的自我更新、遷移和分化補充丟失或受損的神經細胞,並迅速使大腦神經元細胞功能恢復正常。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和無數次的反覆臨床驗證和實踐,並結合國際尖端抗癲癇醫學理念,研發成功的癲癇治癒最有效技術——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該療法的問世,彌補了世界對於癲癇這一項研究的空白,為實現全人類精神健康的目標掀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我院作為“北京第一醫科院附屬中山醫院”首次引進該技術。
療法原理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運用國際尖端癲癇檢測定位系統,迅速查出大腦異常放電區域,精確定位癲癇病灶部位。介入神經因子調控修復“星形膠質細胞”,使其迅速恢復正常功能,從而產生鎮靜、解痙作用,激發神經自身保護功能,促使神經功能恢復,進而在腦部形成穩定的生物磁場,使異常放電的神經元電位趨於平衡,調整神經網電路失衡,從而達到徹底治癒癲癇疾病。
三大特點
第一:神經激活因子,打通神經傳導系統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通過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分泌神經激活因子,激活大腦神經細胞活性,加速神經遞質傳播,通暢的神經傳導幫助生物活性因子、神經修復、營養因子通過血腦屏障,直達癲癇病灶,促進幫助星形膠質細胞的恢復再生,並建立強大的反應敏感的神經網路系統,恢復受損神經的傳導功能,這是達到根本治療癲癇的第一步。
第二:神經修復因子,修復受損癲癇病灶,消除癲癇症狀。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刺激神經修復因子迅速導入到定位精確的癲癇病灶,通過生物物理刺激和生物化學效應,釋放出強烈的刺激信息和巨大的生物能量,促進大腦的“星形膠質細胞”再生、分裂、修復。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其不斷的自我更新、遷移和分化補充丟失或受損的神經細胞,並迅速使大腦神經元細胞功能恢復正常。從而產生鎮靜、解痙作用,激發神經自身保護功能,促使神經功能恢復,達到消除癲癇症狀的作用。
第三:神經營養因子,調節神經微循環系統,加速神經功能恢復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通過神經營養因子加速神經系統和末梢神經的微循環,促進受損部位新陳代謝加快,給受損癲癇病灶神經細胞的正常生長和修復提供足夠營養,從而加速調節腦電異常放電狀態,促使神經功能恢復,進而在腦部形成穩定的生物磁場,使異常放電的神經元電位趨於平衡,調整神經網電路失衡。大腦神經細胞的正常放電,也標誌實現癲癇病的治癒。
五大優勢
一、豐厚醫師資源,治癒率97.8%。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在癲癇治療領域通過突破傳統與最高科技醫學的完美配合,不斷提升癲癇的治癒率,加強加深癲癇治療領域的醫學投入和臨床治療,在治癒率97%的基礎上繼續不斷提升。其中癲癇治癒率高達97.8%以上,是值得信賴的,並給全球癲癇患者帶去康復希望。
二、對症施治,最節約醫療成本。
未來全球將計畫建立新技術救助網,通過經驗豐富的癲癇臨床專家的診斷,進行科學的分類、分型、分性、分期;再根據病因制定的超導神經調控康複方案,避免過度的醫療,過度診治,屆時將有更多患者徹底擺脫癲癇病魔。被中國衛生部譽為“最節約醫療成本”的癲癇治療方法。
三、高效治療效果,徹底治癒杜絕復發。
SNRC國際超導神經調控修復技術,第一階段,初步控制癲癇病情,症狀基本有效控制,發作次數減少,發作期間症狀明顯減輕;第二階段,調控修復星型膠質細胞,促使神經功能恢復;第三階段,臨床症狀全部消失,治療期間無發作,各項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體能增強,徹底治癒;康復觀察期,停止治療,定期複查,跟蹤隨訪、指導,無發作,無各種症狀,智力正常,無任何不良跡象,沒有復發。
四、高精準診斷。
通過EFG腦神經遞質多維立體檢測系統精確的鎖定常規腦電圖檢測所不能檢查到的異常放電病灶點,醫生通過研究患者每一秒腦電細節,使誤診率大大下降,實現正確診斷,明確分型,系統治療的原則,從而達到臨床治癒。
五、綠色安全無創修復。
不用手術無風險,無需吃藥更安全,不需要像傳統治療那樣需要進行開顱手術,不需要進行一些微創導入治療,由於採用了刺激神經細胞進而修復星型膠質細胞,患者治療完全無風險無痛苦,這也開闢了國內無創治療癲癇的先河。

專家風采

沈嘉良主任醫師

沈嘉良主任醫師沈嘉良主任醫師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特聘北京專家
國際精神病學科著名專家
【社會職務】
原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
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院士
中華精神疾病康復協會會員
北京中科抑鬱症醫學研究院院士
中國兒童疑難病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疑難病防治研究中心特約專家
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科主任
中國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協會常任理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預研究中心委員
【擅長領域】
擅長現代生物技術結合傳統中醫治療失眠、抑鬱、精神分裂、植物神經紊亂、焦慮症、躁狂症、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等各類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其學識淵博,醫術精湛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曾被評為國家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個人簡介】
沈嘉良,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特聘北京專家,國際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著名專家,生物技術結合中醫精華治療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開拓者之一。曾在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從事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臨床診療工作。
沈嘉良,曾留學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主攻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留學四年,深受國外醫療理念的薰陶,主張採用科學的先進檢查設備,定量、定性檢查,準備分析病理機制,利用國際前沿生物技術,從根本上治療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再者充分發揮傳統中醫優勢,保證治療效果,杜絕復發。沈嘉良主任對頑固性失眠症、重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抽動症等精神疾病和發育行為疾病的早期干預和抗復發治療有獨特的見解,治癒患者遍及全國。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極促進臨床治療、心理治療、社會治療、家庭治療一體化的新型醫學模式,在療各類疾病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疾病本身以及所採用的各種治療手段和方法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損害。從生物、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高度,擇優選擇和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心身健康、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
【患者之聲】
“從剛開始的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發展到凌晨3點、4點鐘睡1~2個小時,整整三年了,消瘦了很多,工作中無精力,易疲憊,正常的生活都無法繼續了。四處求醫,遇到沈主任,治療當天就有了5個小時的睡眠。四個療程的治療完了,睡眠恢復了,人有精神了。驚喜之餘,是對沈嘉良主任醫德醫術敬仰。
——失眠症患者楊先生
“兒子發病的時候,抽動鼻子、扮鬼臉甩頭、點頭,有時甚至還無意識的罵人。”今年30多歲的張先生說:現在兒子的病好多了,不會再不自主的點頭、甩頭、罵人了。這些都要感謝沈嘉良主任。
——抽動穢語綜合症患者父親張先生
【醫學著作】
1.《社交恐怖症與對人恐怖症》中華神經醫學雜誌。
2.《不同部位低頻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頑固性幻聽起效時間和安全性的雙盲對照研究》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雜誌。
3.參編《發育行為兒科學》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4.《單純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誌。
5.參編《神經內科疾病》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6.參編《神經內科病例分析:入門與提高》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7、《生活方式、藥物療法和談話療法在抑鬱症治療中的作用》第十九屆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亞太地區會議內容摘記。
【專家榮譽】(部分)
獲“國家精神障礙醫療成果三等獎”。
獲“批特殊貢獻金色獎章”。
獲“優秀學員一等獎”。
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會(CINP)頒發的全球最佳青年研究者獎”。
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殊榮。

李天生北京會診專家

李天生北京會診專家李天生北京會診專家
國際精神病學科著名專家·國內生物醫學與精神病學科第一人
社會職務: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遠程會診專家
·北京國濟中醫醫院首席專家
·國家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科主任
·世界衛生組織(WHO)精神疾病專家會診中心負責人
·世界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預防治中心首席專家
·國家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症技術項目研發學科帶頭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世界抗精神聯盟駐中國常任理事
·中華醫學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首批掌握“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診療專家
·中國疑難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亞洲精神病及精神病心理障礙康復研究會高級顧問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個人簡介:
李天生,男,主任醫師,教授,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北京遠程會診專家,北京國濟中醫醫院首席專家,國際精神病學科著名專家,國內精神病學科第一人,生物技術治療精神疾病開拓者之一,臨床科學研究和救治工作30餘年經驗。八十年代參加工作,先後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安定醫院、北醫六院等醫院工作。2002年取得精神病學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北京國濟中醫醫院工作。常年坐診北京國濟中醫醫院,主張“全面檢查、權威診斷、差異化治療、全面康復、保證療效”的精神疾病治療原則,利用前沿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手段,先後治癒了數萬例躁狂症、失眠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其擅長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植物神經紊亂、神經衰弱等多種精神學科疾病。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一貫主張和積極促進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學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在積極治療各類疾病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疾病本身以及所採用的各種治療手段和方法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損害。從生物、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高度,擇優選擇和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心身健康、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
針對重性精神疾病為慢性病程、功能缺損特點,如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失眠抑鬱症等。近幾年主要從事於精神疾病藥物依從性與復發、精神疾病康復研究,對患者和家屬開展精神疾病的管理能力培訓,提高對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以降低和預防復發,受到患者和家屬的歡迎。
曾擔任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課題,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的科研帶頭人之一,多次參加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多年來,沈主任通過不斷的臨床科研和科學實驗,成功詮釋了Biologicalprotein對GABA、5-HT、NE等多種神經遞質和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修復作用,攻克了傳統西藥治療只能抑制控制神經遞質的作用,詮釋了Te對APP生物學轉變對Aβ生成及認知行為的影響。等一系列成果;在臨床教學工作中,還擔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教學工作,成為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的導師,並多次在全國各大高校進行科普講座。
學術研究履歷:
[1]1986-1987年在北京國濟中醫院對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失眠抑鬱症心理干預綜合藥物抑制為主攻研究方向。
[2]1988-1995年主要以精神類疾病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形態學變化,神經受體與受體之間的結合對抑鬱症情感,認知,思維的影響,更深層次的詮釋了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3]1997年主持了課題“精神分裂症患者HTR2A基因多態性與抑制劑的控制作用”
[4]1998年獲得北京國濟中醫院設立的先進科研者一等獎。
[5]2000-2002年,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並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臨床Neuropsychol的執行功能行為評定量表的跨文化研究”。
[6]2004年,其科研論文“大腦形態改變對情感認知改變的臨床研究”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獎。
[7]2005年,其在對大腦形態研究的起初上,再度成功攻關“改變大腦形態和中樞神經系遞質信息,受體分泌對治療精神病的作用”,該項攻關在國內獲得熱烈的反響。
[8]2008年,出色地完成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的科研工作,課題是“生物蛋白轉變作用多大腦中樞系統遞質受體影響治療精神疾病的作用機制及其效果報告”。
臨床醫學著作:
[1] 1987年8月,發表《心理干預和藥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遞質對治療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成效》
[2] 1988年4月,發表《中樞神經系統形態變化表現與受體之間結合對抑鬱症情感認知思維的影響》
[3] 1990年3月,發表《氟哌啶醇對MK-801致小鼠高活動性與前脈衝抑制損害的作用》
[4] 1992年7月,發表《早發性Ⅱ型精神分裂症的家系收集及基因定位》
[5] 1993年,著作《抑鬱症中醫證候學研究》、《精神障礙典型病例分析》兩部學術著作相繼印刷出版
[6] 1997年3月,發表《精神分裂症患者HTR2A基因多態性與抑制劑的控制作用》
[7] 2002年5月,出版《精神分裂症治療效果與結局的評估研究》、《現代精神病學》等專業書籍
[8] 2004年1月,發表《大腦形態改變對情感認知改變的臨床研究》
[9] 2007年9月,發表《產後的管理MK-801誘導的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前額葉皮層和海馬BDNF的表達譜》
[10] 2008年7月,發表《生物蛋白轉變作用多大腦中樞系統遞質受體影響治療精神疾病的作用機制及其效果報告》
醫學社交簡述:
[1] 1986年,在參加“世界精神病學學術年會”其首次提出了大腦形態學變化與精神疾病患者康復水平評估的重要性,並在會上公示了評估標準,通過其全方面的闡述和實踐的臨床研究結果,受到了參會專家的高度認可,此後在全球百餘個國家在借鑑此基礎上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2] 2010年,“2010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國際大會暨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會議”上,其針對我目前目前精神衛生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倡導在預防預防精神疾病上從家庭入手,宣導上家庭對預防治療精神疾病的進行培訓。
[3] 1991年至今任美國斯坦利醫學研究基金會中國臨床試驗項目主任,期間主持研究了多項世界級精神病學臨床科學研究。
[4] 2000年,“全球精神病醫師臨床實踐學術報告峰會”,其對抑鬱症抗西藥治療,前期治療調換藥物,無充分預判給予了嚴厲的斥責,他提倡在針對抑鬱症等中樞系統病變而導致經的精神類問題,要充分的檢查明確中樞神經系統遞質問題,形態問題,針對性的去治療。同年神經遞質檢查套用於臨床。
[5] 2008年至今任世界抗精神聯盟駐中國常任理事,主持中國全球對28個國家,100多個地區實施了精神心理衛生宣傳和救助工作
學術榮譽:
[1] 1987年,為了解除西藥治療對精神病患者的高強度的耐受性,李天生教授開始著手於中醫對於治療精神病的研究,突破了中醫治療精神疾病的瓶頸,為中醫藥治療精神病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和理論依據。為此其也獲得了“現代中醫藥創新科技進步獎和醫學成果獎”
[2] 1989年,《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疾病》學術著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白求恩醫學獎。
[3] 1991年,李天生教授大膽嘗試了針對患者大腦形態學變化,神經遞質理論方面的研究,並實施臨床救治工作,在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上獲得了重大突破,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獲國家精神障礙醫療成果一等獎】
[4] 1996年,李天生教授科研成果逐漸成熟,為祖國精神病學科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在1996年其獲得了國務院授予的國家特殊貢獻專家津貼待遇
[5]李天生教授憑藉著刻苦的臨床科學研究精神和卓越的臨床科研成果獲得了“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會(CINP)頒發的全球最佳青年研究者獎”
[6]隨著李天生教授在精神病學科上的不斷深入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給世界精神病學科奠定了臨床救治的基礎,其多項學術理論被套用於國際臨床實驗和救治之中,為此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頒發的【首批特殊貢獻金色獎章】

張金鳳北京會診專家

社會職務:
張金鳳北京會診專家張金鳳北京會診專家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北京遠程會診專家
北京國濟中醫院特聘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抗精神病協會副理事長
亞太精神病學會常務理事會榮譽會長
中華精神疾病康復協會副會長
WHO中國精神疾病專家會診中心專家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世界精神病學學會(WPA)理事會委員
中國精神病學總會(CPA)特約專家顧問
專家簡介:
張金鳳,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北京遠程會診專家,出生於中藥世家,自小隨家父研習中醫,於1971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先後在北京六院、北京安定醫院任神經內科主任,從事神經內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已有40餘年,於2013年被北京國濟中醫醫院返聘到醫院參加工作。其擅長以生物微創技術結合現代化中醫療法、心理療法綜合治療失眠、抑鬱症、植物神經紊亂、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等各種精神疾病。從生物、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高度,擇優選擇和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心身健康、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
在20世紀末,張金鳳出國深造生物醫學技術,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從事生物醫學臨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其在生物醫學上的理論基礎。她更發現生物醫學的臨床套用對精神疾病的救治將有重大的意義,必將逐步取代傳統治療,使精神疾病治療進入無創,無痛無侵害,無耐受性的生物醫學時代。2002年,開始正式對生物醫學領域的不斷的研究探索、利用生物醫學治療失眠抑鬱症及強迫症,癲癇疾病等,因此在國內被評為“生物微創技術帶頭人”。
張金鳳負責指導多項科研項目,如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預和抗復發治療”。近十五年來承擔和已完成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精神疾病攻關課題5項、衛生部重大課題1項和中華醫學基金會課題1項,並發表了《失眠與腦神經遞質多巴胺(DA)的關係》、《F-YD生物基因技術臨床治療30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為促進人們的精神健康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被評為國家特級精神科專家。
擅長診療
臨床工作中運用神經病理基礎知識與臨床工作結,合套用現代技術開展腦神經遞質檢測和抑鬱症、植物神經紊亂、強迫症的病理診斷,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擅長採用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治療各類疑難精神疾病,特別是在強迫症、失眠、抑鬱症、植物神經紊亂等精神疾病的防治與研究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
醫學社交:
•1981年參加第一屆全軍神經內科專業學術交流會
•1985年參加亞洲地區精神疾病國際學術會議
•1989年赴美參加第105屆美國神經協會(ANA)國際學術交流會
•1992年赴美國休斯敦貝勒(BEILOR)醫學院進修
•2001年赴加拿大參加國際精神疾病現代診療技術培訓交流會
•2002年赴瑞典醫學院參加神經內科精神病學暨醫學心理學學術會議
•2003年赴瑞典參加國際中醫藥聯盟中醫藥研究推廣會議
•2005年受邀赴香港參加亞洲醫療會議
•2008年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失眠高峰論壇研討會
•2010年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做學術報告
•2010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2010年首屆亞洲精神分析大會
•2011精神疾病國際研討會關於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預研討會
•2012年世界睡眠日高峰論壇,F-YD生物基因微導技術的臨床套用與研究報告
研究成果及課題:
1.“我國精神疾病現狀調查分析研究及應對策略探析”——精神衛生疾病防治科研專項基金
2.“原發性失眠及互動式及控制研究新進展”——國際睡眠協會立項
3.、“乙醯膽鹼(Ach)與精神疾病的認知損害與研究”——國家疾控中心科研專項基金
4.“神經通路信息信息傳遞與躁狂互動影響機制”——中醫藥大學專項教育科研基金
5.“GABA在影響腦神經遞質方面的研究”——十二五發展規劃項目
6.“中醫理論在腦神經遞質方面的干預機制研究說明”——中醫藥管理局專項科研基金
榮譽成就:
1.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2.榮獲“醫療衛生系統突出貢獻獎”
3.被評為“最卓越的神經內科專家”
4.獲得“醫學新技術最具創新獎”
5.榮獲“醫療先進工作者”稱號
除此之外,還獲得醫科院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二等獎3項和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二等獎1項和國際獎1項。
學術成就
任《中華神經科雜誌》主編,在國內外醫學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同時出版多部精神疾病醫學巨著,十二篇被美國著名學術典著SCI收錄。她憑藉不斷的努力和創新,以及對多學術的執著,為世界精神疾病研究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代表性論文:
《精神分裂症相關蛋白dysbindin-1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首發重性抑鬱障礙患者偏向性情緒處理障礙腦fMRI研究》,《重性抑鬱症患者腦微結構改變的三維結構核磁共振及彌散張量成像研究》;參編的醫學著作《精神病學學習指南》、《抑鬱障礙教育和培訓方法》、《神經外科疾病不神秘》。
學術專著:
1982年發表論文《士兵心理健康對於軍隊建設的重要性》
1990年發表論文《現行治療頑固性失眠方法的缺陷》
1994年出版《精神分裂症自我認知能力的參照效應研究》
1999年出版《躁狂症患者的自我參照效應研究》一書
2001年發表論文《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表現症狀與心理理論關係的研究》
2003年出版《中醫理論與認知心理學內涵及其精神科臨床套用》
2007年發表論文《失眠與腦神經遞質多巴胺(DA)的關係》
2009年發表論文《F-YD生物基因技術臨床治療30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