炰烋

箋:“炰烋,自矜氣健之貌。 《奏論裴延齡奸蠹書》:“炰烋禮義之府,衊污清明之朝。 ”

詞語釋義

páo xiāo ㄆㄠˊ ㄒㄧㄠ
炰烋

詞語解釋

亦作“ 炰哮 ”。亦作“ 炰虓 ”。 1.猛獸怒吼。亦形容人囂張或暴怒。《詩·大雅·盪》:“咨汝 殷商 ,女炰烋於中國,斂怨以為德。” 鄭玄 箋:“炰烋,自矜氣健之貌。” 唐 陸贄 《奏論裴延齡奸蠹書》:“炰烋禮義之府,衊污清明之朝。” 明 唐順之 《贈督府張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詩:“無知醜虜恣炰虓,誰識元戎廟略饒?”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瞿忠宣公集》引 瞿 文曰:“吾作一書,告以不能即日交代之故,彼初炰烋,已而勉強延過一月,至正月廿六則已到任矣。”
(2).指囂張跋扈的人。《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賜以棺、衣,殯斂於宅”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世主若能遠覽先王閑邪之至道,近鑒狡肆徇利之凶心……則不恭可斂衽於一朝,炰哮可屈膝於象魏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