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黃革襉菌

子實體革質至近栓質,側生無柄,單生或疊生。菌蓋半圓形、扇形至貝殼形,(2-5)cm×(2-6-10)cm,厚0.3-lcm;蓋面灰白色、淡黃褐色至淡灰褐色,密生短絨毛,有明顯的同心環帶,乾後呈土黃色至灰褐色,或有放射狀皺紋;蓋緣薄,銳或稍鈍,常有波狀淺裂。

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Polyporales
中文目名多孔菌目
拉丁科名Polyporaceae
中文科名多孔菌科
拉丁名Lenzites lurida
中文名灰黃革襉菌
定名人(Lév.) Teng.
參考文獻Polyporaceae

相關連線

別名
樺褶孔菌蘑菇漢語拼音
hua ge jian ju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Lenzites betulina(L.ex Fr.)Fr.[Agaricus betulinus L.]
中藥化學成分
含纖維素水解酶(cellulolytic enzyme),以及微量元素等。還含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胺基酸,以及牛磺酸(taurine),瓜氨酸(citrulline)和肌酸(creatine)等。
功效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科屬分類
多孔菌科
拉丁文名
Fructificatio Lenzitis Betulinae
主治
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四肢抽搐
生態環境
生於樺、櫟、楊、柳等闊葉樹及雲、冷杉等針葉樹的腐木上。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洗去泥土,曬乾備用。
資源分布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子實體革質至近栓質,側生無柄,單生或疊生。菌蓋半圓形、扇形至貝殼形,(2-5)cm×(2-6-10)cm,厚0.3-lcm;蓋面灰白色、淡黃褐色至淡灰褐色,密生短絨毛,有明顯的同心環帶,乾後呈土黃色至灰褐色,或有放射狀皺紋;蓋緣薄,銳或稍鈍,常有波狀淺裂。菌管褶片狀,褶革質,白色,乾后土黃色,褶寬3-10mm,間距1-1.5mm,多數褶片不分叉,少數分叉或交織成孔狀;褶緣薄,銳、波狀,後期裂為齒狀。孢子圓柱狀,稍彎曲,無色,光滑,(4.5-6)μm×(1.5-2)μm。囊狀體舌狀。

功效分類

祛風散寒藥;舒筋活絡藥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子實體無柄。菌蓋扇形、貝殼形或半圓形,直徑可達8cm,厚2-6mm,表面灰褐色,密被短絨毛,有寬窄不一的環帶,邊緣薄,波狀或淺裂。菌褶土黃色,波狀彎曲,褶緣波狀或近齒狀。革質。氣微,味淡。
性味
淡;溫
藥材基源
多孔菌科真菌樺革襉菌的子實體。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劑。
出處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