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北面與瀂港鎮、馬塘鎮接壤,東面隔漳河與方村鎮相鄰,南與南陵縣的奎湖鎮,西與繁昌縣的峨橋鎮、中溝鄉隔漳河相望。總面積114.5平方公里,可耕地4.3萬畝,水面3.27萬畝,旱地0.4萬畝。轄23個村民委員會,2個社區居委會,人口6.9萬人。火龍崗鎮是城鄉集合部,城郊型經濟典型,區位優勢獨特,是招商引資的一塊熱土,一大批客商紛紛在火龍崗投資置業。目前已引進外資企業54家,投資額近2億元,現有28家企業已投入生產。

基本信息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北面與瀂港鎮馬塘鎮接壤,東面隔漳河與方村鎮相鄰,南與南陵縣的奎湖鎮,西與繁昌縣的峨橋鎮、中溝鄉隔漳河相望。總面積 114.5平方公里,可耕地4.3萬畝,水面3.27萬畝,旱地0.4萬畝。轄23個村民委員會,2個社區居委會,人口6.9萬人。火龍崗鎮是城鄉集合部,城郊型經濟典型,區位優勢獨特,是招商引資的一塊熱土,一大批客商紛紛在火龍崗投資置業。目前已引進外資企業54家,投資額近2億元,現有 28家企業已投入生產。

概況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的鄉鎮企業起步較早,在全縣舉足輕重。共有企業200多個,其中上規模企業就有5家。“蕪湖圍山機械有限公司”、“蕪湖火龍鑄造有限公司”是該鎮的兩大龍頭企業,多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明星企業”稱號,每年納稅 200餘萬元,2002年“蕪湖火龍鑄造有限公司”納稅134萬元,獲市、縣重點私營企業“納稅大戶”稱號。“恒基礦業中心”、“江海輪船航運公司”兩個支柱企業經濟效益顯著,被市政府命名為重點私營企業和“納稅大戶”。“江海輪船航運公司”3500噸的“寧泰號”和5000噸的“國用2號”下水,填補了安徽省近海航運史上的空白。牌坊村外貿塑膠彩印廠與台商合資年產值也達500萬元以上,年上交利稅41萬元。規模企業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部分拳頭產品還遠銷南美、非州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境內石灰石資源豐富,現有採石、石灰廠47家,年產值7000餘萬元,也是該鎮的一大稅源。隨著經濟的發展,火龍崗鎮已初步形成了以“蕪湖圍山機械有限公司”、“蕪湖火龍鑄造有限公司”、“恒基礦業中心”為龍頭的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塑膠化工、服裝教具、水陸運輸五大支柱企業。

地理位置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地理位置優越,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境內湖、塘、溝、渠縱橫密布,圩田平展、崗丘起伏。白馬山、娘家山等大小山麓叢林疊翠,清新雅致,黑沙湖、南塘湖等大小湖塘水質清新,碧波蕩漾,山水一色,相映成趣。境內還擁有許多美麗的歷史傳說景點,“白馬洞天”聞名遐邇,曾是歷史上“蕪湖八景”之一;“道泥山”、“天子港”、“九嘴十八灣”等古老神話在人們的茶餘飯後廣為流傳。1993年在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驅動下,“白馬寺”、“三聖寺”相繼重建,南來北往的香客絡繹不絕。

城鎮建設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鄉鎮交通火龍崗鎮的交通極為便利。皖贛寧銅兩條鐵路穿境而過,雙向六車道標準為一級公路205國道在境內貫穿9.6公里;灣石路、蕪石路將火龍崗鎮與蕪湖市及縣城灣沚連為一體,瀂石公路直接蕪湖市的繁華地段——中山路步行街;正在建設的蕪馬沿江高速公路在火龍崗穿越13公里,且設有進出口;蕪湖市16、29、36三路公車直達火龍崗鎮。境內建有鎮、村級公路16條,通車裡程77.2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1.5公里,柏油路面3.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路、路路相通,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

產業結構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火龍崗鎮區域落在城南圩內,每年汛期的防汛抗洪都耗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也給圩內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力,2000年元月蕪湖市投資2.3億元的城南圩達標工程已全部竣工。該工程按長江二級堤防標準建設,防洪能力為50年一遇。加之圩內有13座排灌站,裝機能量為 3480KW/小時,使境內農田旱澇保收,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同時也為境內的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礎。

鄉鎮產業火龍崗鎮農作物種植以一油一稻為主,但因大部分田塊屬中低產田,糧油產量一直徘徊不前。1998年總投資398.7萬元的《蕪湖縣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石硊子項目的立項實施,及1999年投資460.52萬元的《99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續建項目》火龍崗子項目的立項實施,做到了排灌分開,高低水分排,輔以農田林網、農業機械化,農村道路、農電配套的建設,徹底改造了項目區的中低產田,使糧油產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1999年國家在石硊建立了“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推廣農業科技,指導農民科學種田。1999年起以“酵母”工程和“信息入鄉”工程為兩翼,積極幫助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民的人均收入2002年達到了2900多元。

引進的主要項目有投資為2980萬元的海螺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投資額為1200萬元的精藝汽配;投資額為800萬元中亞汽車制動元件;投資額為526萬元的東方教具;投資額為600萬元的圍山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投資額為500萬元火龍鑄造機體精力口工生產線,投資額為583萬元的蕪湖艾妮淨化有限公司。外資企業的紛紛落戶,不僅解決了全鎮部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基礎設施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

隨著經濟的增長,帶動了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從99年起,歷時四年鎮農網改造全部完工,徹底改變了農村用電難、電價高的問題,使全鎮的農村用電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1997年總投資6000萬元的自來水引接工程和外商投資興建自來水廠已在該鎮正式供水,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受益人口27604人,大大提高了農民飲用水的質量。自1996年起全鎮開通了有線電視,2003年被省安廣網路公司收購,並於2003年底全線併網,提高了收視質量。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現已開通程控電話1萬餘門。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形勢喜人。1999年為整合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中國小進行布局調整,目前全鎮有初級中學5所、完全國小13所、村小17所。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校校蓋起了教學樓,學齡兒童少年全部入學就讀。全鎮有衛生院5所,村級衛生室23個,融醫療、衛生、保健、預防為一體的網路覆蓋全鎮。

(圖)火龍崗鎮火龍崗鎮農民

火龍崗鎮的小城鎮建設近兩年加快了步伐,小城鎮建設實行城鎮建設與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市場建設、工業小區建設、康居工程和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相結合的總體規劃,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初具規模,目前集鎮新區面積為 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08人。總投資2087.5萬元的白馬小區一期工程2002年完工,內部水、電、路、綠化、商業等配套設施齊全,600戶居民已經入住。總投資4000餘萬元,建築面積為5.8萬平方米的白馬小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集鎮區內商業批發、零售代銷、農副產品收購,水產品行銷及服務行業如雨後春筍遍布新區。集鎮新區已成為全鎮的政治、經濟、商業、文化、服務中心。1980年自然形成的高山村山南商業街及石硊、白馬新街共有商業門面400多家,生意紅火,日營業額10萬餘元。

火龍崗鎮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發達,是蕪湖市構築城郊型經濟的“南大門”形象之重鎮。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隨著蕪湖市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重心的南移,火龍崗鎮人民正信心百倍的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利用自身優勢,強抓發展機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描繪火龍崗鎮壯麗的藍圖,打造蕪湖市南第一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