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廟

火燒廟

火燒廟,地區的小廟而已,香火興盛,多為祈福許願,鄉里鄉親的一個精神的宿地,初一十五,絡繹不絕的就只有人群了。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帶著虔誠,帶走夙願。

火燒廟
火燒廟是河南省南陽市金華鄉西謝營村的村名,該村因為有個廟,廟名為火燒廟所以有此命名的。該廟名字是因為相傳很久以前,該村一帶幾十里沒有人煙,是片荒草刺林。人們根本不知道那裡還有一座廟,有一年突然起了天火,把這一帶的荒草野林給燒光了,到處是一片火海,可奇怪的是當火熄滅後,在此地卻出現了一座完整的大廟,不但沒有燒壞,而且好象水刷了一遍,很清潔。後來人們給這個廟命名火燒廟,燒香求神的人特別多。
火燒廟座落在宛城南六十里的白崗之畔,渠水之濱,是南陽的名寺院之一。火燒廟歷史上初名白崗山院,後稱崇先寺,早在南北朝時,南陽涅陽人宗炳為避戰亂,南下廬山郊遊釋僧慧遠,在此結庵而居此為白崗有廟之始。到了唐朝之時,白崗山院建築初具規模,名曰崇先寺。宋,元,明,清之時崇先寺規模宏大,極盛一時。廟宇建築伍佰余間,占地伍佰六十餘畝,文武道僧三佰餘人。廟院為兩處建築群相連,殿宇禪堂,鱗次櫛比,丹楹刻桷,蔚為壯觀,神祗妝以法相,飾以金碧,靈然生輝。廟外一隅,復有戲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明,清之時。因廟院屨被燹火焚,早遭雷擊。道光年間,更有一年三次火災的發生,故多人俗稱火燒廟,因供奉有火神爺,又俗稱火神廟,和尚廟之名,後便約定俗成,就統稱之為火燒廟了。
火燒廟香火熾盛之時,為三教合一之所,廟院神祗龐雜,有祖師殿,三清殿,玉皇殿,火神殿,聖母祠,佛祖殿,觀音殿,關聖殿等。宛南襄北進香朝拜者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火上苗毀於文革之亂,現有之規模僅為文革劫後留存之子遺,是該區廟院古蹟中唯一保留古廟院原貌的殘存部分。特別是三清聖母祠自清同治五年修葺以來至今絕於修記。祠貌原有規模沒變。
火燒廟每年如舉行廟會,正月十五娘娘會,二月十五火神會,三月十五祖師會(大炮會),四月十二是泰山聖會……月月有會,場場熱鬧。
抗日戰爭時期,火燒廟大遭日寇鐵蹄踐踏。寺中傳世之三尊小金佛亦被掠走……
九二年,電視台拍攝“南陽大會戰”導演看重此地在本廟大量取鏡頭設場拍戲,另外,相傳許世友將軍曾召本廟武僧切磋武藝,後到少林寺。
為落實胡總書記在南陽的重要講話精神。要突出文化特色,打響文化品牌,加快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加強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古蹟保護。為此,我廟急需搶救保護古廟院,在原有的基礎上準備修復三清殿,玉皇殿,火神殿,財神殿等。
如此大規模的恢復修建,需要數年時間,我們謹慎的從資金計算,缺口極大,難以多利完成,特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修繕費用。還懇求十萬大德,有志士紳,大商業家,老闆,經理,佛,道教信徒,各慈善團體,聯誼會伸出友誼與善心資助本廟再度輝煌,火燒廟將樹立功德名碑以彰,萬世流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