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病毒

火焰病毒

火焰病毒(Flame),是一種破壞力巨大的全新電腦蠕蟲病毒。2012年5月,火焰病毒在中東地區大範圍傳播,其中伊朗受病毒影響最嚴重。據推測,截至2012年5月,“火焰”病毒已在中東各國傳播了至少5年時間。

簡介

火焰病毒示意圖火焰病毒示意圖

2012年5月,俄羅斯安全專家發現一種威力強大的電腦病毒“火焰”(Flame)在中東地區大範圍傳播。俄羅斯電腦病毒防控機構卡巴斯基稱,這種新病毒可能是“某個國家專門開發的網路戰武器”。“火焰”病毒最早可能於2010年3月就被攻擊者放出,但一直沒能被其他網路安全公司發現。“火焰”病毒出現的最早時間甚至可追溯到2007年。

除卡巴斯基外,匈牙利的兩家反電腦病毒實驗室和伊朗反電腦病毒機構也發現了上述全新的蠕蟲病毒

“火焰”設計極為複雜,能夠避過100種防毒軟體。感染該病毒的電腦將自動分析自己的網路流量規律,自動錄音,記錄用戶密碼和鍵盤敲擊規律,將用戶瀏覽網頁、通訊通話、賬號密碼以至鍵盤輸入等紀錄及其他重要檔案傳送給遠程操控病毒的伺服器。

火焰病毒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和最為複雜的網路攻擊病毒。

特點

“火焰”病毒構造複雜,此前從未有病毒能達到其水平,是一種全新的網路間諜裝備。該病毒可以通過USB存儲器以及網路複製和傳播,並能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多個伺服器的指令。感染“火焰”病毒的電腦將自動分析自己的網路流量規律,自動錄音,記錄用戶密碼和鍵盤敲擊規律,並將結果和其他重要檔案傳送給遠程操控病毒的伺服器。

一旦完成蒐集數據任務,這些病毒還可自行毀滅,不留蹤跡。

從現有規律看,這種病毒的攻擊活動不具規律性,個人電腦、教育機構、各類民間組織和國家機關都曾被其光顧過。

電子郵件、檔案、訊息、內部討論等等都是其蒐集的對象。

受攻擊範圍

卡巴斯基實驗室公布統計數字,確認新型電腦病毒“火焰”入侵中東地區。

遭受該毒感染的國家包括伊朗(189個目標遭襲),以色列巴勒斯坦(98個目標遭襲),蘇丹(32個目標遭襲),敘利亞(30個目標遭襲),黎巴嫩(18個目標遭襲),沙烏地阿拉伯(10個目標遭襲)和埃及(5個目標遭襲)。

開發者

由於破解病毒需要一定時間,截至2012年5月28日,還未查出源頭。

防毒軟體廠商卡巴斯基指出,有證據顯示,開發“火焰”病毒的國家可能與開發2010年攻擊伊朗核項目的蠕蟲病毒的國家相同。但是,他們尚未確定該病毒是否像攻擊伊朗核項目的蠕蟲病毒那樣擁有特殊任務,並拒絕說出他們認為是誰開發了該病毒。2010年,伊朗離心機遭受計算機蠕蟲入侵,使伊朗核計畫遭受挫折。伊朗曾指責美國和以色列釋放了這些蠕蟲病毒。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指責是以色列製造“火焰”病毒,又說這些網路攻擊手段,不會成功。

與其他病毒的關聯

與曾經攻擊伊朗核項目計算機系統的“震網病毒”相比,“火焰”病毒不僅更為智慧型,且其攻擊目標和代碼組成也有較大區別。“火焰”病毒的攻擊機制更為複雜,且攻擊目標具有特定地域的地點。

“火焰”病毒最早可能於2010年3月就被攻擊者放出,但一直沒能被其他網路安全公司發現。“火焰”病毒出現的最早時間甚至可追溯到2007年。“震網”和“毒區”兩款病毒的創建時間也大概為2007年前後。

“火焰”病毒部分特徵與先前發現的“震網”和“毒區”兩款病毒類似,顯示三種病毒可能“同宗”。網路分析專家認為,已形成“網路戰”攻擊群。“震網”病毒攻擊的是伊朗核設施,“毒區”病毒攻擊的是伊朗工業控制系統數據,而“火焰”病毒攻擊的則是伊朗石油部門的商業情報。

計算機安全分類導航

計算機安全國際標準化委員會對其的定義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和採取的技術的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顯露。”
黑客防火牆計算機病毒資料庫安全
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系統安全軟體安全
密碼安全數據恢復網路社區 虛擬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