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TAS分類

"二氧化矽(TAS)圖解(見圖b)進行分類

火山岩TAS分類(volcanic rock TAS classification)
TAS分類是國際地科聯(IUGS)火成岩分類學分委會1986年推薦的一種火山岩化學成分分類方法。只有岩石被認為是火山岩,並且由(a)“高鎂”火山岩(苦橄岩、科馬提岩、麥美奇岩和玻古安山岩)用TAS結合MgO和TiO(wB/%)進行分類和命名;花線指示TAS分區的位置於岩石中含有玻璃質或具有細粒結構而不能測定其實際礦物含量,但有岩石化學分析結果時,才可採用這種分類法。本分類的主要部分是以全鹼 二氧化矽(TAS)圖解為基礎,使用方便,因為它的基本要求只需知道全鹼(Na2O+K2O)和二氧化矽(SiO2)的含量。假若分析結果落在一定區內,就可得到分類所需的正確基本名稱。在進行TAS分類之前,必須先採用下列步驟:①在去掉H2O和CO2含量以後,其餘所有分析數據必須重新換算成100%。②為了確定正確的基本名稱,而不得不計算CIPW的標準礦物時,那么應使用分析測定的FeO和Fe2O3的含量。假若只分析了全鐵的含量,那么,使用者應該確定一個能把鐵分成FeO與Fe2O3的有效方法。然後,必須檢查分析結果,看進行分類命名的岩石是否為“高鎂”火山岩,如苦橄岩、科馬提岩、麥美奇岩或玻古安山岩等。檢查的標準是(見圖a):①玻古安山岩:SiO2>53%,MgO>8%和TiO2<0.5%。②苦橄岩類:SiO2<53%,Na2O+K2O<2.0%和MgO>18%。苦橄岩類還可根據下述標準分類:苦橄岩——Na2O+K2O>1%科馬提岩——Na2O+K2O<1%,TiO2<1%麥美奇岩——Na2O+K2O<1%和TiO2>1%(c)全鹼 二氧化矽(TAS)圖解的分區符號成對出現的數字分別代表橫坐標和縱坐標數字(據Le Bas et al.,1986)分委會建議的苦橄岩類可包括苦橄岩、科馬提岩和麥美奇岩。假若岩石不屬於上述四種超鎂鐵質岩,則應按全鹼 二氧化矽(TAS)圖解(見圖b)進行分類,分區符號(見圖c)。某些區還可根(b)火山岩全鹼 二氧化矽(TAS)圖解的化學分類和命名(據Le Bas et al.,1986)落在黑點區的岩石可以進一步細分(參見圖下表)。副長石岩區和碧玄岩—鹼玄岩區之間的界線為虛線,表明必須採用另外的準則來區分這些岩石。代號:Q=標準礦物石英;Ol=標準礦物橄欖石據下面的敘述進一步分類。B區——基本名稱玄武岩,按照二氧化矽飽和程度可分為鹼性玄武岩和亞鹼性玄武岩。假若分析計算結果含有霞石標準礦物,則這種岩石叫鹼性玄武岩;假若岩石中不含有霞石標準礦物,則為亞鹼性玄武岩。俄羅斯人曾把鹼性玄武岩和亞鹼性玄武岩分別叫亞鹼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由於許多用於玄武岩類的專門名稱目前變動較大且缺乏一致性,因此再細分類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B區、O1區、O2區、O3區和R區——這些區的基本名稱分別為玄武岩(假若SiO2>48%)、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紋岩,還可用低鉀、中鉀和高鉀修飾上述各基本名稱。R區——基本名稱流紋岩,假如過鹼性指數即(Na2O+K2O)/Al2O3>1(分子比),可進一步分出鹼性流紋岩。T區——包含兩個基本名稱粗面岩(Q值<20%)和粗面安山岩(Q值>20%),若過鹼性指數大於1,可進一步分出過鹼粗面岩。S區——根據Na2O和K2O的相對含量進一步分為3個區:其中S1區為粗面玄武岩,若Na2O-2>K2O,為鈉質岩石,稱夏威夷岩;若Na2O-2<K2O,為鉀質岩石,稱鉀質粗面安山岩;S2區為玄武粗安岩,可進一步分為橄欖粗安岩(鈉質)和橄欖玄武粗安岩(鉀質)。S3區為粗安岩,可再分為歪長粗安岩(鈉質)和安粗岩(鉀質)。U1區——包含碧玄岩和鹼玄岩。F區——包含副長石岩石,主要岩石為霞石岩白榴岩。Ph區——響岩。Pc區——苦橄玄武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