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鎮

鄉鎮企業1993年已達800家,企業職工1萬餘人。 有煉鋼廠10個,軋鋼廠3個,年產1.5萬噸鋼錠。 該鎮有13所完全國小,1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職中,在校學生5200多名,有教師520多名。

行政區劃

西安市灞橋區代碼:610111101 
灞橋鎮轄建材、核鍛、灞橋街、朝陽等4個社區居委會,白廟、東渠、讀書、段家、方家、郝家、黃鄧、豁口、康家、劉家底、呂家堡、秦家、上橋、邵平店、宋圍、霧東、霧西、西渠、下橋、香湖灣、香陽、歇駕寺、謝二、謝一、熊家灣、灞橋堡、灞橋街、卞家、小寨、新興等30個村委會。

歷史面貌

位於灞橋區政府東北3公里的灞河北岸。北與新築接壤,東倚臨潼,西鄰未央區,南與席王鄉、洪慶鎮相連,鎮人民政府駐灞橋街。
鎮東西長8公里,面積41.55平方公里,轄30個村委會,42個自然村,103個村民小組,5個居委會,9個家委會,12912戶,47602人。其中少數民族221人。
境內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有耕地40219.9畝,灌溉面積占69.5%,主產小麥、玉米,1993年產糧食1146萬公斤。
古代,灞橋是古都長安的東大門。建國後,是西安通往東北一帶的交通要道。隴海鐵路、西臨公路、西韓公路、灞耿公路、西臨高速公路通過境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該鎮發生巨大變化,城鎮現代化建設已粗具規模,駐有西安鍛壓工具機廠、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等中央、省、市屬單位19個,鎮辦企業17個,村辦企業65個,聯辦企業41個。有中學2所,技工學校2所,國小10所,醫院、衛生院各1所。
該鎮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河灘沙、石、黃粘土資源豐富,沿河8公里的面積約500多畝河灘是挖取建材沙石、發展養魚業的好地方。西片沙壤土是多種經營基地,葡萄、蘋果、獼猴桃、桃、梨栽植面積已達3103畝,水果產量93萬公斤,全鎮蔬菜基地7974畝,總產4762萬公斤,養魚水面200畝,高效、優質、高產的農業經濟正在形成。農業總產值3375萬元。
鄉鎮企業1993年已達800家,企業職工1萬餘人。初步形成冶煉鑄造、機械加工、醫藥化工、建築建材4大支柱行業,100多個產品。特別是冶煉行業,年鑄造標鐵4萬噸,各種規格民用鐵鍋20萬口,年創產值6500萬元。有煉鋼廠10個,軋鋼廠3個,年產1.5萬噸鋼錠。線材6000多噸,產值5000多萬元。
1990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該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灞橋街至豁口的第三產業街已粗具規模,1993年,有服務業54家,飲食業150家,商業批零119家,年收入達4546萬元,占鄉鎮企業總收入的17.4%。
灞橋街有國營商店3家,私營大商店10家,主要經營百貨、土產山貨、五金交電、建材化工、副食菸酒等,年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有私營旅社11家400多個床位。
該鎮有13所完全國小,1所初級中學,1所高級職中,在校學生5200多名,有教師520多名。國小入學率100%。衛生院1個,床位100張,醫護人員20名,村村建立衛生所,有醫師35名,“灞橋區人民醫院”(原東郊醫院)駐灞橋鎮。該院和四醫大二院、朝陽醫院實行橫向聯合,會診疑難病,受到民眾的讚揚。

區劃調整

2004年,根據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灞橋區灞橋鎮等4個鎮建制設立灞橋等4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市政發[2004]88號)精神,經灞橋區人民政府2004年8月5日第七次常務會議研究,撤銷灞橋鎮,設立灞橋街道辦事處,屬區人民政府派出機關。各鎮政府改為街道辦事處後,其行政區域和辦公地址不變。9月1日各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