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龍舟會

每年端午時節,川南魚米之鄉瀘縣,有賽龍舟的習俗,俗稱龍舟會。瀘縣,始建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這裡溪河縱橫,土地肥沃,但時有洪水泛濫。為求風調雨順,平安吉祥,人們常常河邊設壇祭祀,載歌載舞,剽悍水手競舟將祭品投入河中,祈求河神安息。瀘縣龍舟會 ,歷史悠久,起源於唐宋,於鼎盛於清。除“文化大革命”期間中斷外,此龍舟會沿襲至今。2000年,瀘縣恢復了龍舟會這一傳統節日,並對其進行了規範打造,成為瀘縣一個盛大的傳統民俗節日。
龍舟造型雕飾精美,賽龍船一般為3艘,分成五色,名為紅龍、黃龍、青龍。比賽時,每艘龍船上魁梧剽悍著裝整齊的劃手,列坐左右船舷,各執一槳,踏著鼓點,和著節拍,應著號聲,奮力擊水,划槳齊起齊落。龍舟如離弦之箭,脫韁之馬,劈波斬浪而來。龍舟賽後,各參賽隊劃手代表們“浪里百條”,龍騰虎躍躍進河裡,爭搶彩頭。看龍舟往來搶奪彩頭,這成了龍舟會的一種插曲。
歌船頂部紮上彩檣,再用數根系有一面面小三角彩旗帶,與船舷連線,五色繽紛,乘風燁燁。賽龍舟活動中,當地著名歌手,蕩舟河面,帶著濃郁泥土氣息的民歌、山歌和其他傳統優秀歌曲,飄蕩在水面,裊繞縣城上空。
農歌賽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是龍舟會上必需的精彩活動之一。當地民眾踴躍參與,對歌賽歌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