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學院體育科學研究所

濱州學院體育科學研究所,是我校體育科研水平的重要標誌,是開展體育科研攻關活動基地。

簡介

一、設定的意義
體育科學研究所是我校體育科研水平的重要標誌,是開展體育科研攻關活動基地。成立體育科學研究所,為體育教師開展體育科學研究創造良好的平台,充分展示廣大體育教師在體育領域中進行科學研究和自主創新的成果,為體育教育行政決策諮詢服務,為體育教育改革發展服務,為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服務,為繁榮體育科學服務。
二、研究方向
體育科研所的研究方向: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科學研究的創新性和培育體育科學研究的專門人才,提升體育科研所在體育科學研究某些領域方面的競爭力,提高研究人員的學術研究水平,對體育科學理論研究和套用性研究,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對體育科學發展的重大、前沿學科課題,組織力量聯合攻關,實行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推行對重大課題實行科學研究中預先研究制度,科研課題的儲備制度,鼓勵科研人員按課題指南或自選課題申報。瞄準體育科學的發展方向,緊跟時代脈搏,開闢新的領域。
(一) 學生體質健康研究
成立了濱州學院體育系體育與健康研究中心,加強對學生《新體育課程標準》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研究,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服務。
(二)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服務
圍繞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精神和“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理念,對2008北京奧運會進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性和保障性研究。
(三)加強人民民眾健身體育的研究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增強全民族體質和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心,開展對全民健身運動的系統研究,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服務。
(四)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體育發展戰略研究
從我國農村體育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入手,開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的追蹤研究、探索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區體育的理論與發展戰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三、主要研究內容(課題、成果及成果獎)介紹
科研所成立以來,主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圍繞“十一五”規劃,立足體育事業穩步協調發展,對體育理論、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運動人體科學和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研究。先後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的申報工作,現在正在主持和進行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山東社區我國體育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06BSZ028)、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山東省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發展現狀及創新體系研究》(B2006012)和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發展計畫項目(J06W51)3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分別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與科學》、《體育學刊》等體育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謝瓊桓教授的“式論興奮劑對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威脅” 和任保國教授“論體育產業資本運營及其發展2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體育》全文轉載。《我國普通高校和體育院校體育產業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分別獲2006年山東省社會科學第二十次優秀成果二等獎和2005年山東高等學校優秀成果二等獎;《構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支持體系研究》,獲2006年山東高等學校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我國體育產業資本運營及其發展》和《我國體育產業風險投資和風險控制初探》,獲2006年第十五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四、學術帶頭人簡介
 1、吳國生,男,1960年10月生,山東省博興人,中共黨員,副教授,現任濱州學院體育系主任,濱州學院體育科學研究所負責人。兼任濱州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濱州市田徑協會主席。2005年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1980年畢業於濱州師範專科學校,長期從事體育管理、體育教學與訓練、田徑運動發展趨勢、體育產業等研究工作。參與並完成國家體育總局《我國普通高校和體育院校產業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1項,世行貸款《師範教育改革與發展》課題1項,院級科研課題6項。先後在《體育科學》、《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等體育類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6篇,出版著作、工具書4部。獲得省、部級論文一、二等獎5項。
2、任保國,男,1956年12月生,山東省廣饒人,教授,大普,中共黨員,現任濱州學院體育系教師。現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兼任濱州學院體育系體育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濱州市田徑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1989年被評為“惠民地區優秀教師”,1993年被評為“濱州地區首屆青年科技獎,1994年被評為“濱州地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6年被評為“濱州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長期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工作,1997~2000年參加並完成了國家4部委《飲用豆奶改善中國小營養與健康水平的研究》課題;2000~2003年參加並完成了《山東省濱州市國民體質監測》課題;2002~2003年主持並完成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研究項目《我國普通高校和體育院校體育產業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現在正在主持和參與4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多年來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與科學》、《體育學刊》、《中國體育科技》、《田徑》等全國重要體育刊物和書籍上獨立和合作公開發表的論文總計200多篇,出版著作16部。獨立和合作發表的論文有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體育等刊物全文轉載。主要科研成果《對合作與競爭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獲2001年山東省社會科學第十六次優秀成果三等獎,《我國體育數位化期刊的發展現狀研究》獲2002年山東省社會科學第十七次優秀成果三等獎;《我國學校體育產業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獲2004年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我國普通高校和體育院校體育產業理論與發展戰略研究》,獲2006年山東省社會科學第二十次優秀成果二等獎;《構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支持體系研究》,獲2006年山東高等學校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我國體育產業資本運營及其發展》和《我國體育產業風險投資和風險控制初探》,獲2006年第十五次濱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從1985年任教至今,為學校培養了18名山東省大運會冠軍、24名亞軍,其中,閆美榮、常佳慧在1999年第10屆山東省大運會上以54分24秒1和54分27秒87的成績獲得女子10000米競走冠亞軍、並打破山東省大運會最高紀錄。
主要工作業績曾被山東電視台、山東廣播電台、濱州電視台、濱州廣播電台和濱州日報等5家新聞單位報導過。
賀明津,男,1957年5月生,山東省廣饒人,教授,大學本科,中共黨員,現任濱州學院體育系教師。山東省高校排球協會委員,山東省排球裁判委員會委員。主要科研論文:《念動訓練在排球技、戰術教學中的套用》、《體育專業教學應重視“無形技術”的培養》、《排球腳擊球初探》、 《再探—攻與防守概念體系》、《論電視媒體推動體育產業興隆》、《從青少年體質狀況看我國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山東省青少年排球比賽分析三線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參加兩部山東省體育教育專業專科教材的編寫工作,其中一部任副主編。參與課題:1、大眾教育背景下,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培養模式的研究。(項目負責人)2、飛行技術本科專業體育課程設定體系研究。第三位。
3、趙雪梅,女,1968年12月生,山東聊城人,副教授,碩士。現任濱州學院體育系教師。2003年榮獲濱州市青年科技獎,2006年榮獲濱州市優秀知識分子稱號。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嚴謹治學,樂於奉獻。在認真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同時,始終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的工作理念,潛心科研工作。近幾年來,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有9篇,並多次在國家、省、市級評比中獲獎。先後承擔及參加了省、市、院5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
4、殷曉輝,男,1967年6月生,山東省博興人,副教授,大學本科。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體育大學做國內高級訪問學者,並獲得碩士課程進修班結業證。現任濱州學院體育系教師。兼任體育系教學秘書。2001年10月榮獲濱州市第五屆青年科技獎。參加工作18年,先後主講了《體育心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測量與評價》、《體育史》和《足球》五門課程,參編了兩本著作,共發表論文15篇,其中在中文類核心期刊《體育文史》中發表論文兩篇,山東體育學院學報一篇,德國出版發行的《運動科學研究》中發表一篇,在加拿大出版的《世界華人體育研究》中發表論文兩篇,省級9篇,有一篇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大眾體育網專家論壇收錄。
共參與了兩項課題的研究,一項是國家體育總局奧運科技專項研究課題----子課題《優秀跳水運動員科學選材的研究》,現已結題。另一項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常見失誤的研究》,現已立項。共主持兩項課題的研究,一項是2006年院級重點課程《體育心理學》,另一項是2006年度院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套用型舞蹈學(體育表演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討。先後在省、市組織的優秀成果評比中共有五項成果獲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