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沫

濡沫

濡沫,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三上〈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意為泉水快要乾涸了,裡面的魚兒互相依偎著,用嘴裡吐出的泡泡來滋潤對方以保持濕潤。後遂以“濡沫”等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後來衍生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詞目

濡沫

拼音

rú mò

注音

ㄖㄨˊ ㄇㄛˋ

引證解釋

用唾沫來濕潤,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南朝 宋 朱廣之 《諮顧道士夷夏論》:“檢其言也,彼我俱遣;尋其旨也,老釋無際。俱遣則濡沫可遣,無際則不負高貴。”

唐 元稹 《酬白學士》詩:“臥轍希濡沫,低顏受頷頤。”

前蜀 杜光庭 《馬尚書本命醮詞》:“疲羸未復,瘡痏未平,撫之則濡沫纔通。”

宋 蘇軾 《和王晉卿》:“謂言相濡沫,未足救溝瀆。”

宋·趙佶《宣和畫譜·龍魚敘論》:善畫魚龍海水,不為汀濘沮洳之陋,濡沫涸轍之游。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三上〈內篇·大宗師〉

死生,命也(1),其有夜旦之常(2),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3),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4)!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5),而身猶死之(6),而況其真乎(7)!泉涸(8),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9),相以沫(10),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11)。夫大塊載我以形(12),勞我以生,佚我以老(13),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注釋

(1)命:這裡指不可避免的、非人為的作用。
(2)常:常規,恆久不易或變化的規律。
(3)與:參與,干預。
(4)卓:特立,高超;這裡實指“道”。
(5)愈:勝,超過。(6)死之:這裡講作“為之而死”,即為國君而獻身。
(7)真:這裡指的是“道”。一說即上段之“真人”。姑備參考。
(8)涸(hé):水乾。
(9)呴(xū):張口出氣。
(10)(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濕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
(11)化:這裡是熔解、混同的意思。
(12)大塊:大地;這裡可以理解為大自然。
(13)佚(yì):通作“逸”,閒逸的意思。

譯文

死和生均非人為之力所能安排,猶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樣永恆地變化,完全出於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參與和干預的,這都是事物自身變化的實情。人們總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終身愛戴它,何況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們還總認為國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終身願為國君效死,又何況應該宗為大師的“道”呢?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濕氣,以唾沫相互潤濕,不如將過去江湖裡的生活徹底忘記。與其讚譽唐堯的聖明而非議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們都忘掉而融化混同於“道”。大地把我的形體托載,並且用生存來勞苦我,用衰老來閒適我,用死亡來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釋義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意為泉水快要乾涸了,裡面的魚兒互相依偎著,用嘴裡吐出的泡泡來滋潤對方以保持濕潤。後遂以“濡沫”等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