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縣

濟源縣前後兩個十年胃癌發病率的變化──地質、飲水和胃癌關係的再論證楊奎元,屠基陶,李鴻民,史玲張愛敏,為濟源縣地質,飲水和胃癌關係的第二個十年的再調查報告。第二個十年和第一個十年的調查結果完全一致。經過二十年的調查和十年的干預證明新生代第三系地層出中含有某種致、促胃癌物質,是濟源縣胃癌高發原因之一,通過改水干預可使胃癌發病率很快下降。關鍵字胃癌,發病率,地質,飲水作者兩次報導了地處太行山脈和中條山脈兩個地質單元交接地帶的河南省濟源縣1973~1982年胃癌的分布特點,地質、飲水和。

李健(1918—2007)

原名李永林。河南省濟源縣人。

1918年出生於河南省濟源市五龍口鎮一貧農家庭;6歲讀私塾,後入高小、國中、高師,1936年任濟源縣簡易師範史地教員。

1938年,李健感於民仇國難,作《憤激》詩一首:“國破家亡山河碎,中華男兒怎偷生?願效班超投筆去,馬革裹屍亦英雄。”毅然投筆從戎,投身革命,參加晉豫邊唐天際支隊,任地方工作隊長、宣傳幹事、作戰參謀;1939年3月,入抗大一分校學習,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入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參謀訓練隊學習;1940年2月,任冀中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參加了“百團大戰”;1941年3月至1943年8月,歷任冀中軍區司令部交通科副科長、科長,偵察科長,作戰科長兼區黨委交通處副處長。當時,日軍正加緊對冀中平原進行“掃蕩”。在1942年日軍“五一大掃蕩”的空前殘酷時期,李健受命協助獨立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堅持開展內線反“掃蕩”。在數萬敵人的“鐵壁合圍”、“拉網掃蕩”、“奔襲合圍”、反覆“清剿”中,他們率領3個連,堅持了60個晝夜,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1943年9月後,李健任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參謀長,打了很多巧仗、勝仗。他先後率部殲滅了曾在洛陽戰役中獲“殊勛”的日軍小田部隊秀雄小隊、秀岩小隊、加滕小隊及小久保中隊。其後,李健又參與指揮了解放任邱、河間、文安、新鎮子牙河東和大清河等戰役。在子牙河東戰役中,根據他的主張,我軍在暴風雨之夜奇襲天津西南子牙、五口兩重鎮,幾乎全殲一個偽聯隊,讓天津日偽軍大為震驚。在大清河戰役中,他提出挖溝圍攻與坑道爆破結合的戰術,全殲偽治安團十九團。軍區通令嘉獎,稱此役“創造了冀中平原殲滅戰的範例”。可以說,李健同志為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李健歷任冀中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兼河間市衛戍司令、晉察冀軍區炮兵旅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參謀長等職,參加了解放徐水、漕河、永清以及保衛勝芳和攻打容城、清風店、石家莊、保定、太原、平津等戰役。1949年10月1日,身為北軍區特種兵部隊參謀長的李健,承擔了組織、指揮特種兵部隊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重要任務。那一年李健剛剛31歲。炮兵方隊主要由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編成,李健任炮兵方隊指揮,任務有兩項:負責組織禮炮隊鳴放禮炮;組織炮兵方隊受閱。這年7月初,李健率禮炮隊和炮兵方隊在北京黃寺一帶集中訓練。開國大典一個月前的9月1日,李健在《人民日報》一版頭條位置發表文章《樹立正規思想,嚴格正規訓練》,介紹了組織受閱部隊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和體會。10月1日凌晨1時,禮炮隊官兵們頭戴鋼盔,身穿草綠色軍裝,腰系武裝帶,足蹬長筒馬靴,乘坐美式卡車,載著54門禮炮,從北京先農壇出發,行進到東長安街東單廣場的禮炮陣地。7時,李健帶機關幹部進行“臨戰”前的最後檢查。下午3時整,開國大典開始。李健組織禮炮隊完成了歷史性的鳴放禮炮28響任務之後,又趕到炮兵方隊指揮車的位置,帶領炮兵方隊受閱。閱兵式結束後,分列式開始,聶榮臻總指揮率海、陸、空三軍受閱部隊,由東向西依次通過主席台,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